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种业导刊》2012,(5):37-37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而种子产业的核心是优良种源。 上海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剑华等人用一种新的大麦育种技术,培育出优质多产大麦品种“花11”,这是国际上首例运用单倍体细胞工程技术育成的谷类新品种。该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大麦条纹病是一种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系统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大麦产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一般田块病株率10%左右,严重田块高达30%以上,对大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实践证明,播前搞好大麦种子处理是防治条纹病行之有效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9月5日孟山都北亚区总裁艾博文在长春开会时说:"我们帮助全球的农民,特别是种植玉米、棉花、大麦的农民,2030年希望使它们的产量翻倍。"孟山都称,将提供先进的种子,不仅要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三、大麦休眠种子的发芽技术根据大麦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被(果种皮)不透气性所致,有皮大麦则由于颖壳和种被不透气性双重因素所造成,以及大麦休眠期间具有水敏感性的特点。我们拟定了增强大麦果种皮透气性及供给不同水分的处  相似文献   

5.
李光宗 《种子科技》2006,24(2):50-51
夏播繁育亚麻种子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加快引种试验后的亚麻新品种的种子数量、质量及用种更换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夏播繁育的亚麻种子活力、发芽势强,质量高。云贵地区夏播繁育的前茬作物一般是小麦、大麦等,采用合理的繁种技术,可获得亚麻种子、茎秆双高产。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在较长期NaCl胁迫条件下,青稞和大麦2种抗逆性较强的禾本科作物的耐盐性表型差异,并为应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进一步开发利用禾本科作物抗逆遗传资源打下基础。以1.0%及0.5%NaCl溶液( w/V)处理的大麦和青稞种子苗为材料,检测分析了这2种植物在NaCl胁迫1~5 d(4 d)条件下的营养生长状况及其对外界胁迫条件的生理响应表型。结果表明,相同NaCl胁迫条件下,青稞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大麦,而且在较长期的NaCl胁迫条件下青稞种子苗根和叶的生长状况均好于同期大麦。种子苗耐盐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同NaCl胁迫条件下青稞组织内的丙二醛( Malonyldialdehyde ,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大麦,而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比活力则高于大麦,上述结果显示:青稞幼苗比大麦有更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吴旻 《种子世界》2011,(2):14-15
1种子市场面临的风险 1.1小麦种子 1.1.1杂质多 主要是混杂有大麦籽粒,虽然总体是好的,但有个别批次百粒内混有四五粒大麦,为2011年小麦种子的田间纯度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啤酒工业的迅猛发展及黑龙江省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垦区大麦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2年,预计大麦面积将达8万hm2,超历史纪录.但目前垦区大麦良种繁育工作远远不能适应其良好发展势头,许多单位及种植户缺乏大麦的良种繁育技术或沿用小麦的种植方法,出现了种子条纹病加重、混杂退化多(主要是多棱大麦)、发芽率低、产量不高的状况.良种繁育工作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垦区大麦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和畜牧、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对大麦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多,价格随之上涨,由此激发了农民种植大麦的积极性,带来了大麦用种量的逐年上升。种子经营者看准了这一市场机遇,通过多种渠道抓种源以满足农民用种的需要。但是,由于大麦种子生产加工的粗放性和不规范性,要想向农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种源,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种子质量,需对种子进行检验。发芽率是种子播种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大麦种子发芽率的高低,是能否酿造啤酒的重要条件。新收获的大麦种子,虽给予发芽的适宜条件,仍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完成了生理的后熟作用,才能发芽,这段时间称为休眠期。欲在种子休眠期间测得其准确的发芽率,必须采用有效的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目前解除大麦种子休眠的方法有几种,上海市郊县采用的方法也不完全一致,本试验以上海三个主要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试验,比较几种解除休眠方法的优缺点,便于采用。  相似文献   

11.
大麦条纹花叶病,又称大麦伪条纹病,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 侵染后引起,是目前已知大麦病害中唯一主要依靠种子传播的病毒病。该病除为害大麦外,还能为害小麦、燕麦、黑麦、玉米等多种作物。  相似文献   

12.
<正>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在农作物播种前用"太空机"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处理,使农作物达到显著增产的高新技术。经过处理激发种子的潜能、增强种子的活力、提高种子的健壮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  相似文献   

13.
硫氧还蛋白基因对大麦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雷  尹钧 《作物学报》2005,31(12):1562-1566
对转硫氧还蛋白基因(trxs)的大麦种子进行了生化指标测定及发芽特性研究。结果显示, 转基因大麦籽粒中硫氧还蛋h的活性是非转基因种子的3.3倍;水溶蛋白和醇溶蛋白中巯基含量的比率比非转基因种子都高;发芽时转基因籽粒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比非转基因种子高;转基因种子的发芽势也明显高于对照。说明将trxs基因导入大麦能增强种子中硫氧还蛋白h的活性,改变与种子发芽相关的一些重要生化特性,并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4.
李烁 《种子科技》2009,27(7):16-17
1 种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2006年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今,信息化越来越深人人们的生活.从种子市场来看,种子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也是种子产业发展壮大的强大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包衣种子一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战奇 《种子科技》2005,23(1):12-13
种子包衣技术曾是我国"九五"重点推广项目,是实施"种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种子利用率,发挥良种价值,促进农业生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世界》2014,(6):I0009-I0009
<正>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5月26~28日在北京召开,作为这一盛会的主赞助商,拜耳作物科学(以下简称拜耳)展台也亮相本次大会的主会场东方美高美酒店。5月28日是拜耳"种子处理创新技术100周年",拜耳借世界种子大会之际共邀客户、合作伙伴及有关人士于5月27日在东方美高美酒店举行庆典。拜耳种子处理产品全球负责人马丁·格鲁斯在庆典晚宴上致辞道:"今天,我们相聚,庆祝拜耳的创新技术惠及整个种子处理价值链、推进农业发展的一百年历  相似文献   

17.
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种子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提高种子的再生产能力,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理论研究包括育种学、种子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理学等,技术应用包括种子生产、种子贮藏、种子加工、种子检验等,其中技术应用部分也是种子产业的重要组成环节。种业科学是一门研究种子产业发展的的理论和技术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学科,是在种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和储藏、种子市场营销、种子管理、种子贸易、种子产业化和种子产业体系及种业发展模式。种业科学的核心内容是种子科学与技术。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2,(9):37-37
西澳大学农业研究所与来自中国、叙利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鉴定了大麦中"保持绿色"的DNA。研究材料是来自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收集的来自35个国家的292个大麦品种。研究方法是一种称为EcoTILLING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直接鉴定特定基因的自然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引发技术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引发技术是现代种子科学研究的热点,它是一种通过简单处理就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质量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种子处理技术。但是,由于不同种子的生理特性不同,各种引发技术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种子引发技术尚未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阐述了种子引发技术的基本原理,对水、滚筒、渗透调节、固体基质、生物膜、ABA等引发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种子引发技术的效应以及影响种子引发的各种因素,结合有关种子引发的研究现状和技术的应用现状,对未来种子引发技术进行了预判。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兴技术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征  方芳  彭祚登  闫磊 《种子》2012,31(8):52-55
种子活力即种子在田间条件下,迅速整齐萌发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力。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绪言中已对种子检验的重要性做出精辟的阐述:"农业上最大的威胁之一是播下的种子没有生产潜力,不能使所栽培的品种获得丰收"。因此,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活力检测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法有很多,如:ATP含量测定、电导率法、TTC法等。为了使活力检测实现高效、快捷,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检测重现性,近年来新兴技术(如:近红外技术、Q 2技术、激光散斑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等)不断的被应用到种子活力检测中。本文介绍了新兴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中的应用,并对种子活力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