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1~2012年度和2012~2013年度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区域试验的早熟油菜品种和中熟油菜品种为材料,收集每个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全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数据,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熟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早熟品种的产量与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达到了显著相关性。中熟品种的产量与各农艺性状都未达到显著相关性。对早熟油菜品种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千粒质量,间接影响最大的是主花序长。对中熟油菜品种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株高,间接影响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油菜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角果皮表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构成产量三因素在不同密度水平、不同结角部位上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各结角部位对产量的贡献:主花序随密度提高而递增,一次分枝稳定在50%左右,二次分枝则随密度提高而递减。最适密度每亩12000株水平下,主花序、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对产量的贡献大体各占30%、50%和20%。主花序和上、中部一次分枝的角果皮表面积与其籽粒重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20个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考察主要性状,并分析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校数、株高、角果密度及全株有效角果数与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只株高与主花序长达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花序角果数和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因此,油菜高产育种应在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基础上,选择植株高、角果密度大、主花序长、分校部位低的株型。  相似文献   

4.
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性状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差异,利用参加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早熟和中熟品种的区试结果,对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间的各性状进行差异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农艺性状方面,早熟与中熟油菜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生育期的差异最明显,有效分枝部位和主花序长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性状上,主花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主花序角果数的差异最显著,每角粒数差异不显著;在抗逆性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在品质性状方面,硫苷和含油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介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采用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效、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受施肥处理影响较大.不同施肥方法处理对植株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大.施胶膜复合肥处理的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别比习惯施肥、普通复合肥及不施肥处理增加3.2~10.4个,增幅为7.5%~29%,分枝有效角果数分别增加11.3~28.7个,增幅为12.9%~40.8%.在每公顷施用胶膜复合肥450~900 kg的范围内,施肥量的增加均能有效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油菜性状和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量化描述和分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性状变化对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连续10年品种选育所得的168组产量和相关性状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密度下相关性状和产量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本实验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产量显著降低,且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单株产量,但总产量呈上升的趋势。研究所选各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总效应为: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数>千粒重>主花序有效角数>主花序有效长>每果粒数。因此,在培育更具有耐密性和对环境适用性的品种的同时,要选育拥有更多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品种以稳定单株产量,综合提高油菜总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栽培因素对杂交油菜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组成部分角果数的影响,1996 年,以油研7 号为材料进行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 个因素对群体中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的影响呈多因素的数学关系,而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中茎枝和分枝及其各个组成部分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变化很小。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分枝角果数、茎枝角果数占群体角果数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4.32% ,63.58% ,22.10% ,85.68% ,77.90% ,且都与群体角果数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群体角果数的增加是群体中各组成部分角果数共同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同源保持系(M)为对照,研究了3套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与同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花期-角期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蕾薹期和初花期2次喷化学杂交剂SX-1后,CIMS叶面积缩小.CIMS株高在盛花期前比M系低,此后两者差距逐步缩小.CIMS的花蕾变轻变小,雄蕊缩短.CIMS的角果形状与M系无差别.CIMS的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序角果数比M系低,而分枝数则增多.CIMS的根重和生物学产量更高,经济系数低,根冠比与M系无差异.在自然和人工授粉条件下CIMS与M系的结实性都无差别.与CMS相比,花期CIMS叶面积较小,株高在盛花期前比CMS低,差距而后加大.角果的长和宽、单个角果皮表面积和角果数均比CMS高,单株角果皮面积较小.分枝部位、分枝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长比CMS低,而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结角密度、主花序角果占全株角果数比例高.与CMS相比,CIMS的经济系数高,而生物学产量、根重和根冠比较低.综合CIMS和CMS系统的优势,认为培育“CIMS+ CMS”复合型授粉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菜个体植株间硫苷有较大差异,个体间变异系数为31.43%.个体内不同分枝和不同部位上的角果硫苷含量也有差异,主花序上角果硫苷含量>分枝上角果硫苷含量,同一分枝上部角果硫苷含量>下部角果硫苷含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12.24%,但各一次分枝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1997-1998年,对油研7号45个高产群体的30个植株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群体的主茎数,一次分枝总数,群体角果数,地上部干物重,群体士物重,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产量,一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产量等10个性状与群体产量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10个与产量有显著相关性的性状中,群体干物质质量是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高、低收获指数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后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油菜结实特性与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以4个油菜品种的结实特性研究表明,开花后20d内油菜角果体积和表面积急剧增长,角果和籽粒干重随成熟进程而增加,籽粒干重在开花25d后增重加热,40d左右超过果皮干重。具有生殖生长优势品种的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和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较高。果皮与种子的生理代谢进程不同,二者的全氮,叶绿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角果形态及干物质积累转化进程有明显的相关性。初花期去叶处理可使4个品种明显减产,去叶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主要减少分枝的每角粒数;去短叶的减产幅度大于去无柄叶。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低收获指数材料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然后小孢子培养获得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多亲本高级世代互交(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MAGIC)群体是一类新型的遗传作图和育种群体。为探讨MAGIC群体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采用8亲本互交技术构建了一个含680个株系的甘蓝型油菜MAGIC群体,并应用单粒传法对群体材料进行连续套袋自交繁殖。在F_3,根据抗病表现、增产潜力及株型从中优选了204个株系构建了选种基础群体;在F_6,对各株系及其亲本的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群体中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均符合正态分布,且一次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相对亲本群体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品系选育的理想群体。通过2年3试点的测产试验和生态适应性观测,共从该群体中选出了9个菌核病抗性较好、增产优势明显的优良株系,为组建甘蓝型油菜多基因型种群品种提供了组份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打破瓶颈,提高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利用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为材料,解析它在2个不同环境下(思南和花溪)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分析在思南和花溪环境下各相关性状的变异,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收获指数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思南环境下DW871株高、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和收获指数均值显著高于花溪环境,但二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单株生物产量则显著低。思南环境下,油菜收获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湿度和温度较高,导致生物产量较低、角果多、单株产量较高,对产量贡献较大,单株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花溪环境,单株角果数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环境下,千粒重和单株产量都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将角果长度、主序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与单株产量有效结合,且适当控制生物产量才能实现较高的收获指数;多日照、降雨量充足环境下,则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来提高,同时也需对生物产量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6.
张桂喜  郝诗枝 《作物研究》2002,16(3):136-136
油菜进入角果成熟期后 ,叶腋内的休眠芽萌发生长出许多小分枝称为次生枝 ,次生枝所开的花叫次生花。次生花不能结实 ,消耗植株体内大量养分 ,加重病虫危害 ,使植株早衰减产。 1 996~ 2 0 0 1年 ,我县油菜次生花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油菜发生次生花后 ,一般减产 2 0 %~ 3 0 % ,严重的达 5 0 %~ 60 % ,个别突出的几乎失收。1 次生花的田间表现类型1.1 矮化型病株发育不良 ,主花序和分枝花序缩短 ,次生分枝丛生 ,不断开花但不结实或极少结实。病株主茎一般较正常植株缩短 3 5 cm以上 ,分枝缩短 1 0 cm以上。1.2 徒长型病株主花序显著伸…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甘蓝型油菜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遗传标记,以ZY036×51070杂交构建的双单倍体(DH)为材料,采用2010-2012年在武汉、阳逻、青海和襄阳三年四点五个试验的检测数据,运用Win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进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QTL定位分析。研究共检测到10个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相关的QTL,表型变异是9.33%~31.60%,LOD(极大似然函数比的常用对数)值是2.51~5.37,加性效应是2.71~8.09。而且在染色体A1、A5、C1和C9上的4个QTL都可以在2个不同的试验中重复检测到。试验还得到QTL区间的16个连锁标记,其中有8个距离QTL的最大峰值不足1cM。  相似文献   

18.
余建湘 《作物研究》2002,16(3):143-143
1 特征特性湘杂油 1号为中熟甘蓝型油菜杂种 ,株高 170 cm左右 ,一次有效分枝 8~ 10个 ,二次有效分枝 5个以上 ,单株角果数多 ,果枝粗长 ,每果 2 0~ 2 2粒 ,种子黑褐色 ,千粒重 3.5~ 4 .0 g。主要特点有 :一是品质好。芥酸含量 0 .0 6 % ,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33μmol/ g,含油量 39% ,是我国目前育成的优质油菜中品质性状较好的品种之一。二是丰产性好。 1987~ 1988年度参加湖南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 ,每公顷产量 1772 .7kg,平均比对照湘油 10号增产 6 .12 % ,居参试杂种第二位 (仅次于秦油 2号 )。1989~ 1990年区试中比湘油 10号增产 19…  相似文献   

19.
为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明确油菜新种质表型变异水平,筛选优异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芥菜型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制新型甘蓝型油菜54个品系进行田间表型鉴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性状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99%,遗传多样性指数1.64~2.04;22个形态特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86。其中角果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生育期、有效分枝高度、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等7个性状的多样性水平高于国内外已报道的其他甘蓝型油菜的多样性水平,表明芥甘种间杂交能够创制丰富的遗传变异,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背景。(2)主成分分析将44个表型性状转化为10个综合指标,其中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单株产量芥酸、亚油酸、油酸、蛋白质、含油量等与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是反映新型甘蓝型油菜表型特征的主要差异指标,表明通过这些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选择可获得目标品系。(3)受甘蓝型油菜定向选育的影响,本试验参试材料具有偏向甘蓝型油菜的表型特点;聚类分析综合44个表型性状将54个参试油菜品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29个品系与甘蓝型油菜亲本聚为一类,代表了甘蓝型油菜亲本群;18个品系聚为一类,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类群距离较远,营养生长无优势,产量较低,综合性状较差;7个品系聚为一类,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类群距离较近,表现较强的营养生长优势和丰产特点,综合性状优良,可作进一步选育对象,为西藏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选育奠定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分枝高度指数与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以10个年度的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总结资料为依据,分析分枝高度指数与芥酸、硫甙、含油率、株高、分枝部位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数、单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枝高度指数与硫甙、含油率、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单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高度指数降低,油菜群体含油率增加,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数和每角粒数增多,主花序长度增长,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提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含油率、分枝高度指数、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数、单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对单位面积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分析结果可为油菜育种中筛选理想的株型指标和油菜抗倒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