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放牧加补饲对新疆褐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低质放牧条件下补饲精饲料对新疆褐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新疆褐牛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补饲精饲料0、1.0、1.5和2.0 kg/d/头.[结果]在低质放牧条件下,补饲料精可以提高新疆褐牛的产奶量.[结论]放牧加补饲对新疆褐牛泌乳盛期后产奶量下降有延缓作用,对牛乳中乳蛋白、乳脂率、乳糖、非脂固体物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为有效指导并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协方差分析模型,利用SAS 9.2软件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月及两两间互作效应等非遗传因素对262头新疆褐牛SCC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并阐述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Excel 2 013对新疆褐牛1 510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划分方法,绘制了不同牛场SCC变化趋势及其与产奶性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场和胎次对新疆褐牛SCC及产奶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月效应对产奶量和乳中SCC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场、胎次、泌乳月两两间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SCC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场和胎次互作效应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和泌乳月互作对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月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各产奶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新疆褐牛乳中SCC增加,乳中干物质含量增加,而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下降;绘制泌乳期SCC差值与产奶量和乳糖率变化曲线发现,随着SCC差值升高,产奶量及乳糖率均降低,表明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变化并及时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通过比较新疆褐牛两个牛场的产奶量、乳成分以及SCC控制情况,发现二号牛场各性状均优于一号牛场,其产奶量较高、SCC较低,且不同胎次水平的乳脂率、乳糖率及乳中干物质均较高,体现较好的生产管理水平。【结论】针对新疆褐牛非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为有效提高和改善该乳肉兼用牛品种的产奶性能和奶品质,应着力改善牛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卫生及规范挤奶设备等;一号牛场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和DHI监测记录,通过控制新疆褐牛SCC来降低和避免泌乳牛的乳房炎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ERAP2,Cwc27,PPFIBP2,THADA,ZNF804B和AMHR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的相关性,旨在寻找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及泌乳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以新疆乌鲁木齐种牛场、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169头新疆褐牛母牛为试验对象,以2008—2015年间的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乳糖率和体细胞计数等)和305 d产奶量为试验数据,基于课题组前期15头中国荷斯坦牛DNA混池重测序的结果筛选外显子区域10个SNPs,采用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sequenom mass Array genotype)分型技术验证10个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运用SAS8.1软件GLM过程对这10个SNP突变与新疆褐牛体细胞评分(SCS)、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体的关联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SNP位点均具有多态性,χ~2检验表明群体中9个SNP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ERAP2基因两个位点(T98741711C和G98736141A)均与新疆褐牛305 d产奶量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TT型和GG型个体的产奶量最高;PPFIBP2(C45667492G)位点与新疆褐牛乳糖率达到显著关联(P0.005),其中GG型个体的乳糖率最高;Cwc27(T14533269A)位点与新疆褐牛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达到显著关联(P0.005),与SCS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TT型个体的乳脂率和总固体含量均最高,AA型个体的SCS极显著高于AT和TT型;AMHR2(C26758055G)位点与新疆褐牛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含量达到极显著关联(P0.001),其中GG型个体显著高于CC和GC型个体。连锁不平衡分析与单倍型构建的结果发现10个SNPs构建了两个单倍型模块,其中SNP1和SNP2位点之间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r20.3),SNP4和SNP10位点之间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r20.6),随后分析了单倍型与SCS和泌乳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单倍型与新疆褐牛SCS和泌乳性状无显著关联(P0.001)。【结论】初步发现了ERAP2,Cwc27,PPFIBP2和AMHR2与新疆褐牛SCS和泌乳性能相关,结果可为新疆褐牛产奶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放牧条件下新疆褐牛的适宜补饲量,试验选取新疆褐牛泌乳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次重复,分别补饲0、2.5、5.0、7.5 kg/(d.头)。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补饲可以提高已过泌乳高峰期新疆褐牛泌乳牛的产奶量,还可以提高牛乳中乳蛋白和乳糖的含量。在该试验条件下,新疆褐牛的适宜补饲量为2.5 kg/(d.头)。  相似文献   

5.
在试验1中,12头奶牛(L处理)每天接受自然光照(平均8小时),增加光照10小时(平均强度为481勒克司)及无光(即平均黑暗6小时)的试验。另外一组12头奶牛(N处理)只接受自然光照(平均8小时)及其它时间无光照(即平均黑暗16小时)的试验。试验共进行8周。增加光照能提高产奶量和增加采食,而体重则有减轻。在L处理中,尽管牛奶中乳脂密度趋向减少,但对牛奶的整个物质组成并没有什么影响。虽在L处理组中增加光照期间采食增多,但对日常采食时间并不产生影响。尽管L处理组的奶牛在增加光照期间静卧时间较少,但每天因光照所增加的时间大都花费在躺卧上并减少了行走的距离。在两个处理组中,每天白日发情行为占有时间增加。但在L处理组中,奶牛发情行为活动率比处理组明显减少。 在试验2,16头奶牛分别接受自然光照(平均9小时)和光照强度平均为0、101、191及529勒克司等设计强度变化不同的10小时增加光照的试验。在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和体重变化上,增加光照及其光照强度并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接受光照强度为101和529勒克司的奶牛,其奶牛乳脂密度明显减少。接收529勒克司光照强度的奶牛,其奶中蛋白质密度也有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对崂山奶山羊泌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胎次、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健康泌乳高峰期崂山奶山羊母羊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山羊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10 h增加到13 h和16 h。通过试验测定了崂山奶山羊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并分析了经济效益。[结果]当光照时间为13 h时,试验羊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10 h和16 h试验奶山羊(P0.05),而在乳脂率和总干物质等指标上各试验组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且光照13 h组比16 h组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奶山羊饲养管理中每天提供13 h光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棉籽替换TMR(全价混合日粮)中精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产奶量、膘情、胎次相近、泌乳后期健康的荷斯坦奶牛30头,褐牛25头.采用自身对照,对照期按牛场常规TMR饲喂奶牛,试验期在TMR中用2kg全棉籽替换等量的精料饲喂奶牛,与对照期相比较.[结果]试验期乳脂率、乳糖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期(P<0.01),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乳脂率提高了9.09;和8.70;;荷斯坦奶牛和褐牛的乳糖率提高了2.82;和7.98;;试验期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乳蛋白都有增高的趋势,但与试验期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奶牛泌乳后期,用2kg全棉籽替换TMR中等量(2kg)精料可以提高奶牛的乳脂率和乳糖率,但对体细胞数及其它乳成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饲喂复合化学处理大麦秸颗粒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5mm筛孔粉碎后加入2.5%尿素和5.0%Ca(OH)2复合化学处理剂并压成直径为32mm的大麦秸颗粒替代产奶量为29.2kg/头·d泌乳牛日粮中的东北羊草,并补加适量微量元素。大麦秸经复合化学处理后,细胞壁含量下降了7.44个百分点,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倍,体外有机物消化率从44.80%提高到64.60%,已高出东北羊草和玉米青贮的水平。泌乳牛对复合化学处理大麦秸颗粒和东北羊草的采食量分别为3.95kg/头·d和3.84kg/头·d,无显着差异(P>0.05).饲喂处理大麦秸颗粒组泌乳牛的产奶量在整个试验期内比饲喂东北羊草的对照组高1.24kg/头·d,但无显着差异,而试验第2个月泌乳牛的产奶量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2.21kg/头·d(P<0.05).试验组泌乳牛的乳脂率和乳糖含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但乳蛋白含量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与乳品质互作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个奶牛场的336头泌乳牛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降低产奶量前、降低产奶量期间、恢复产奶量期间和提高产奶量期间4个阶段,研究了每个阶段的产奶量与乳品质一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经分析,产奶量、乳蛋白质率、乳脂肪率、非脂乳固体含量、乳糖含量这5个指标相互之间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选用32头泌乳奶牛配对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瘤胃保护赖氨酸(RPLys)10、20、30 g/头.d。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饲喂RPLys组的产奶量与乳蛋白质率都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的产奶量增幅最大,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的乳蛋白质率差异显著(P0.05);添加RPLys对乳脂率、乳糖、非脂总固形物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通过SAS 8.2软件分析了20头胎次相同、泌乳期相近荷斯坦泌乳牛产奶量与乳成分中乳蛋白质率、乳脂率、干物质、体细胞数和乳中尿素氮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产奶量与乳成分的单项指标回归分析表明,产奶量与乳脂率、体细胞数和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性的负相关,而与乳蛋白率和乳中尿素氮差异不显著;从产奶量与乳成分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乳蛋白率、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对产奶量的影响高于体细胞数和乳中尿素氮,同时乳蛋白率、乳脂率、体细胞数和乳中尿素氮与产奶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哲惠 《新农业》2004,(10):24-25
选奶牛品种当前全世界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又称黑白花牛)、娟珊牛更赛牛、爱尔夏牛及瑞士褐牛。我国饲养奶牛品种中95%以上是中国荷斯坦牛(中国黑白花牛)此外还有新疆褐牛三河牛及草原红牛等。荷斯坦牛属大体型奶牛产奶量最高年产万公斤以上的牛群比较多见我国最高产牛群已达87732公斤。美国产奶量最高的1头母牛里斯达365天产奶30833公斤乳脂率33%。饲养奶牛应首选荷斯坦牛饲养条件较差也可选择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头泌乳后期的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分为试验1组与试验2组,试验1组的日粮组成是基础日粮+0.5 kg/(d·头)炒大豆,试验2组的日粮组成是基础日粮+1 kg/(d·头)炒大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2组更利于奶牛平均体重的增加,整个试验期2组奶牛的体况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前期试验2组更有利于产奶量的提高,试验后期试验2组更有利于缓解产奶量的降低;添加炒大豆有利于乳脂率的提高,但2组奶牛乳脂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前期相对于试验1组,试验2组有利于乳中非脂固形物、乳蛋白率和乳糖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石传林 《饲料博览》1999,11(8):29-29
双乙酸钠毒性极小,不致癌,无残留,被列为国际开发利用的一种食品及饲料使用的营养型防霉保鲜添加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双乙酸钠可增加饲料对畜禽的适口性,可提供乙酸,有利于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的提高;同时双乙酸钠还能防止仔猪下痢,控制和治疗火鸡的出血性肠炎。1 泌乳牛日粮中的应用用添加双乙酸钠的饲料喂泌乳牛可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因为双乙酸钠能分解出醋酸根离子,有利于奶牛中短链脂肪酸的合成。杨岩等(1993)报道,在33头黑白花泌乳母牛的饲料中按每头每日16g添加双乙酸钠,结果表明,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南方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GAT1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光明乳业集团金山奶牛场30个公牛家系的605头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法分析DGAT1基因K232A位点遗传多态性,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 d校正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KK、KA和AA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918、0.1917和0.0165,等位基因K和A的频率分别为0.8876和0.1124。该位点突变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 d校正产奶量、乳蛋白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乳脂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乳中体细胞评分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KK和KA型测定日产奶量、305 d校正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极显著高于AA型(P<0.01),AA型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KK和KA型(P<0.01)。【结论】DGAT1基因K232A位点突变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选择6头处于泌乳早期的中国荷斯坦牛,采用3×3重复拉丁方设计,研究脂肪酸钙对中国荷斯坦牛泌乳早期的产奶量、乳成分、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处理A组为基础日粮;处理B组、处理C组每头每日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00克和300克脂肪酸钙。经90天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日添加200克脂肪酸钙,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45Kg(p<0.05),处理C组产奶量没有显著提高(p>0.05)。②B组对照组乳脂率提高0.07个百分点(p>0.05),蛋白率降低0.01个百分点(p>0.05)。C组乳脂率提高了0.23百分点(p<0.05),蛋白率降低0.04个百分点(p>0.05).③日添加200克脂肪酸钙,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添加300克,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7.
大豆黄酮对产奶量和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大豆黄酮对奶牛日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含量的影响,选用2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泌乳月及胎次配对随机分成3组(n=8),试验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30mg/kg(DA1)和60mg/kg(DA2)的大豆黄酮。于第1,10,20天,测定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最终试验组平均Et奶产量分别提高7.62%(DA1,P〈0.05)和15.18%(DA2,P〈0.01)。乳脂率3组间没有明显差异,而乳蛋白含量DA2组比对照组增加20.07%,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荷黄级进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方面与纯种荷斯坦奶牛的异同,将32头奶牛根据荷斯坦牛血统含量分为3个组,测定了各组的不同月龄体重、体尺指标和泌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荷黄级进杂交代数的提高,杂种后代在生长发育和泌乳性能方面与纯种荷斯坦牛的差距逐渐缩小;荷黄级进杂交三代与纯种荷斯坦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15月龄体重、体高、胸围、腹围差异不显著,改良效果明显,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体重相近的健康且日平均泌乳量为33kg处于泌乳早期的奶牛200头,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00头,一组为试验组100头,分群饲养管理;按DHI采样的要求采样,产奶量通过榨乳机的自动计量设施计量,乳脂率采用Babeoek法测定,乳蛋白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在不同的泌乳期使试验组奶牛在对照组奶牛的基础日粮上添加定量的氢化脂肪,其中泌乳前期添加500g,泌乳中期添加250g。观察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氢化脂肪的添加使奶牛的产奶量提高20.64%,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华南地区季节变化、繁育胎次、泌乳时期对泌乳性状的影响。【方法】采集广州某规模化牛场2015年全年10 450头次的荷斯坦牛的奶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数据,提取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和脂蛋比等泌乳性状数据,运用统计模型评估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等因素对泌乳性状的影响,分析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季节、泌乳时期和胎次分别对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01)。夏季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在乳成分上,夏季的各项指标均为最低值,且极显著低于春冬季节(P0.01),春季各项指标值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12月(非气温最低的1月)达到最高值;不同胎次牛的产奶量上,1胎牛在第3个泌乳月份达到泌乳高峰,其他胎次牛则出现在第2个泌乳月且峰值高于1胎牛,但1胎牛产奶量下降速率明显低于其他胎次牛。1胎至2胎牛产奶总量逐渐升高,之后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下降;从乳成分的变化来看,各项指标在第1胎次时最高,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步降低,到4和5胎时出现增加。在泌乳时期内,脂蛋比出现前期高后期低的变化规律,且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63,P0.01)。【结论】华南地区泌乳牛不仅遭受长期的热应激影响,在冬季同样受到低温冷应激作用而制约其泌乳性能。高胎次(3胎以上)奶牛所占的群体比例较低导致全年泌乳胎次较低,同时当前的日粮营养和饲养水平已严重阻碍高胎次牛在泌乳后期的生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