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曾士迈 《植物保护》1982,8(6):38-40
三、抗病性的表现 是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原物与寄主相遇后,寄主表现抗病、感病,还是处于某种中间程度?并不决定于寄主单方面,要看寄主与病原物双方的相互作用。“抗病性”与植物的其他性状有所不同,是两者结合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它是寄主病原物“结合体”(或作  相似文献   

2.
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有抗病和感病两大类。从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角度,抗病反应又叫非亲和性反应,这一系统以寄主抗病和病原物无毒性为特征,寄主植物对病原物有抑制、排斥或减毒作用,病害不发生或受到限制;感病反应又叫亲和性反应,其特征是寄主感病和病原物毒性,结果严重发病。  相似文献   

3.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抗病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寄主植物表现出种种防御病原物的特殊能力,这种防御能力在病理学上称为抗病性(resistance)。长期以来。人们对各自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抗病性进行了描述和分类。  相似文献   

4.
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是一类能对病原物的侵染作出响应的启动子,其活性主要局限于被侵染之时及被侵染的位点。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这一特性赋予其在抗病基因工程中潜在的应用价值。相比植物庞大的启动子组,已发现的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仍是少数,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和深入,而其调控的基因与植物抗病性关系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作者在对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进行归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病原物诱导启动子调控基因的编码产物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对植物受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顺式调控元件作了简要分析,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原菌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Sequeira(1978)的定义,"植物一病原物识别(recognition)是发生在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早期的一种特定事件(specific event),可以启动(trigger)寄主多方面的快速反应,其后果或是促进、或是抑制病原物的进一步生长(即互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定义规定了"识别"的3个主要特征:(1)"制动"作用,识别相当于互作的"开关"或"制动器".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中 ,植物与各种病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的接触无时无处不在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植物并不患病而是正常生长。从这种意义上说 ,植物病害的发生率是很低的 ,这是因为植物体内存在着多种抗病途径。1 固有抗病性指病原物侵染植物前 ,植物体已存在的一些抗病因素 ,包括组织解剖结构和抗菌化合物两类 [1] 。1 .1 组织解剖结构植物表皮角质层、细胞壁是病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一般认为 :角质层越厚、细胞壁强度越大的植物组织抗病性越强。另外 ,水孔、气孔的多少和构造及开闭的习性也与抗病性相关。如 Mclean,F·T (1 92 1 )比较了…  相似文献   

7.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两种生命形式之间关系的科学。所谓寄主——病原物互作,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植物发病过程中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从而决定发病表型的生理、生化和遗传调控过程。它主要是从寄主——病原物相互关系的角度研究病理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是寄主与病原物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揭示在亲和与非亲和状况下病原物侵染过程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植物组织的病变特征。植物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整叶棉蓝染色技术和Rohringer的整叶荧光染色技术。前一技术的染色一般难以掌握,观察效果往往不佳,尽管荧光染色方法可以克服这些缺点,但尚不能观察到寄主细胞中的病原结构,而且染色程序复杂。近年来,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技术在植物组  相似文献   

9.
寡糖诱导植物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寡糖作为一种生物类激发子,可以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从而抵御病原物的入侵。本文就寡糖的种类、特点及诱导植物防卫反应信号转导等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是目前植物病理学科的热点及难点之一。R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促进了寄主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本文就近几年来对植物R基因的克隆、结构与功能,R基因信号传导途径和R基因的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11.
 自从Stakman(1922)创立用标准鉴别寄主鉴定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再用优势小种测定小麦品种抗病性的方法后,60多年来世界各国在有关方面加以运用和发展。对于引导许多植物病原物生理专化研究和选育抗病品种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RNAi (RNA interference) 是一种由dsRNA参与、对靶基因表达进行干扰或沉默的现象。由此发展起来的RNAi基因沉默技术已成为当今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已经在靶向病原物(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基因沉默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一批抗病性增强的转基因植物。人工设计和合成的amiRNAs和ata siRNAs的成功研发加快了RNAi技术的应用。本文对RNAi基因沉默机制、RNAi技术研发进展及其在植物抗病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病原物的致病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致病基因(pathogenicity genes)是病原物中决定对植物致病性的有关基因。在侵染植物过程中,病原物致病基因决定了与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和破坏植物正常生理功能,调控了对植物趋性、吸附、侵入、定殖、扩展、破坏寄主和显症等病理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其整个生活史中随时经受多种病原的侵袭,在进化过程中植物发展出多种对抗病原的机制。植物抗病性研究是当前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培育具有广谱而持久抗性的植物品种是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目前,关于植物非寄主抗性、抗病基因介导的抗性、microRNA相关的抗性、感病基因的研究以及基因编辑在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抗病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和育种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代生物学的发展,诱导系统抗病性的发现,近年来,引起不少研究者对诱导抗病性的兴趣,因而,在这一领域,已成为研究植物抗病性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 一、诱导抗病性的概念与研究价值 诱导抗病性就是利用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预先处理植物的方法,诱发改变寄主的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导致番茄早疫病的交链孢霉(Alternaria solani)和烟草花叶病毒是为害番茄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原物。番茄花叶病的发病率60—70%,早疫病为50%。文献中有较多这样的报告,即一种病原物对某一寄主的侵染而明显影响另一种病原物的发生与发展。依病原物/寄主的组合而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程序化死亡(PC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抗逆过程中,而植物与病原物互作中的PCD已成为当前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的概念、检测方法、植物与病原物互作间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林传光 《植物保护》1963,1(3):133-133
在寄生物与寄主的相互关系中,寄生物可以表现两种特性,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的抗病性是针对寄生物的寄生性来说的;植物的耐病性是针对它的致病性来说的。植物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寄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是植物抗病性的表现。当植物受寄生物的寄生而不受或少受其为害时,我们说这植物表现出了耐病性。植物对于病毒的耐病性是最常见的。在文献上一个著名的实例是英国“爱德华国王”马铃薯品种的所有植株都带有付皱叶病毒而从来不表现症状。如果不是经过人工接种传染到较敏感的品种,这种病毒就不会被发现。近年我国的调查证明绝大多数的健康梨树都带有苹果锈果病毒。  相似文献   

19.
最近的报道指出一些植物组织受植物病原刺激而显著地产生氧自由基。由于对生物系统中氧自由基的行为了解不够,对这些发现的评说很不一致,本文评述了迄今所获的证据并概述了在寄主—病原物相互作用中活性氧的几个潜在作用,对植物防御反应中氧自由基的产生与哺乳动物吞噬细胞的呼吸跃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生物间遗传学(interorganismal genetics)有区别于生物内遗传学(intraorganismal genetics),它是研究不同生物共生的遗传学;在植物病理学方面研究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