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大麦黄矮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麦黄矮病自50年代初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以来,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大麦与小麦病害。据不完全统计,拉丁美州的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乌拉圭;北美州的美国、加拿大;澳州的澳大利亚、新西  相似文献   

2.
1951年4月在美国加州的大麦上发现大麦黄矮病(我国叫小麦黄矮病),当时鉴定为某几种麦蚜传播的病毒病害。30年来,随着植物病毒学的发展,大麦黄矮病也取得新的进展。 一、五十年代的宏观研究 本病害在加州发现后,继而在明尼苏达、堪萨斯、密西西比、威斯康星等州及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家发现并引起重视。10年期间发表的有关论文达200多篇,主要集中在传毒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地区大麦黄矮病毒株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田间采集典型小麦黄矫病株25份,用无毒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传毒,经生物学分离并用BYDV-GAV,PAV,RPV,SGV四种抗血清静 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表明:25份标样中由麦长管蚜和麦二叉物有22份,与GAV抗血清有强反应,而与PAV,RPV,SGV抗血清无反应。  相似文献   

4.
大麦黄矮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黄矮病是禾谷类.特别是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许多国家以及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如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CIMMYT)相继对该病害开展研究.寻找其防治途径。本文概述了黄矮病毒的研究进展。一、黄矮病的发生及症状禾谷类作物的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的侵染所引起的,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在50年代初,美国的一些研究者首次发现大麦的黄矮病是由一种病毒的侵染所引起的,井命名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国内外大麦黄矮病抗源和抗病育种的研究概况、存在问题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棉区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地面水分量蒸发大,在6-8月份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伴随持续性高温会出现干旱、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给病虫害的发生带来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棉红蜘蛛, 黄枯萎病等一些病虫害频繁发生,同时,也给其病害的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大麦黄矮病毒(BYDV)株系的生物学信息,为深入研究BYDV各株系的遗传特性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NCBI数据库搜索BYDV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 7.1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以MEGA 7.0构建BYDV系统发育进化树.用CodonW分析BYDV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运用NCBI中的E-Utilities工具搜索BYDV各株系的基因及蛋白,采用SWISS-MODEL预测BYDV蛋白的三级结构.[结果]BYDV各株系碱基序列相似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AV株系组内核苷酸序列最低相似性最低,仅为77.9%,表明该株系全基因组序列变异较多.PAV、Ker-II、GAV和RPV株系存在碱基突变,均以C—T碱基突变数目最多,且碱基变异倾向于碱基转换.BYDV各株系分为五大分支,其中分离地相近的株系或同一株系BYDV间亲缘关系较近,来自法国克尔格伦群岛的Ker-II株系与PAV株系亲缘关系较近,来自美国的MAV株系与来自我国的GAV株系亲缘关系较近,来自我国的GPV株系(NC-012931)与美国的RPV、RMV和RPS株系亲缘关系较近.BYDV密码子使用无明显的偏好性.PAS、MAV和GAV株系的基因组中均包含7个基因,而PAV株系基因组包含8个基因.在BYDV各株系gp1~gp4蛋白中,gp4蛋白的三级结构保守性最强,而gp1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一定变异,正是不同BYDV株系的传播媒介及对寄主植物侵染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论]BYDV各株系普遍发生分子变异,但变异程度不同,以PAV株系变异程度最大;推测GPV和RMV株系隶属于马铃薯卷叶病毒属.  相似文献   

8.
报告研究和评价了各个县(市)的生态脆弱性程度,并据此遴选出高效的生态重建模式和合理的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提出了内陆河流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水稻普通矮缩病(简称普矮病),近年来在光泽县单季稻田已由次要病害发展成为主要病害之一.该病80年代未见发生,90年代初在连晚稻田零星发生,1995年后逐步在低海拔区(215~250 m)的单晚稻田发生,1999年发展到中海拔区(350 m左右)的单晚稻田,涉及光泽县的所有乡镇,发生面积0.24万hm2,占单晚总面积28%.丛发病轻的0.3%~9.4%,重的36.2%~52.0%,为近年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普矮病为水稻病毒病,其传播媒介主要是黑尾叶蝉,病毒在带毒的黑尾叶蝉体内越冬,第2年春季成虫迁飞到秧地成为初侵染源.本文就其发生规律,分析导致1999年水稻普矮病在光泽县山区单季稻田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王媛媛  李芳芳  刘国富  曹雪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24-2826,2830
[目的]快速鉴定运动蛋白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进一步研究该外源基因的功能。[方法]将大麦黄矮病毒的运动蛋白基因定向克隆到马铃薯X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电击转化农杆菌后,利用农杆菌渗透注射技术注射到本生烟草的叶片中,观察病毒对烟草的侵染状况。[结果]渗透注射后第7天观察,重组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系统叶有病毒侵染症状,而对照组未有此现象。对2组试验进行逐日跟踪观察,重组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有较严重的病毒侵染症状和叶片卷曲现象,后期引起注射叶及系统叶坏死。而空病毒载体侵染的烟草只有轻微的病毒侵染症状,并能够恢复健康。对侵染的烟草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BYDV-MP在烟草体内进行了正常的转录和表达。[结论]BYDV-MP蛋白促进了PVX的系统侵染速度,加重了系统侵染的病毒症状,是病毒病症的决定因子;利用PVX表达载体表达异源MP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甜菜象虫发生及其防治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西地区是我省甜菜的主要产区,自1985年以来,年均播种甜菜的面积为20多万亩。但由于甜菜象虫对甜菜苗期的危害,每年约有10—15%的地块不能保全苗,甚至毁种。据1987年10月25日—30日在古浪、金昌、临泽等地调查,越冬前虫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1头、16头和14头。预计其危害还有继续加重的趋势。因此甜菜象虫已成为河西甜菜产区主要苗期害虫。我们在1985—1987年对河西的武威、古浪、民勤、金昌、张掖、  相似文献   

13.
胡芳芳 《北京农业》2012,(6):189-190
甘肃河西内陆地区水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需水研究尤为紧迫。笔者从河西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出发,归纳生态需水的基本概念,总结河道内和河道外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提出水资源配置的措施,最后分析目前生态需水研究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15.
粤西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文章根据2009~2016年化州地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通过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害症状和介体昆虫的认识,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轻重与介体数量、毒源量、水稻品种、种植方式、水稻播期、秧田位置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提出全面实施“防控技术前移,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形成适合粤西稻区特点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效预防控制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s)隶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dae)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由该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最早在美国发生并报道,此后在国外其他地域也曾有过发生报道。在我国,小麦黄矮病最早于 1960 年在陕西、甘肃发生并报道,近年来,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害被称为麦类作物上的“癌症”,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较大,为害严重时,造成麦类作物产量大幅降低。BYDV 株系的划分依据为其传毒介体蚜虫的传播专化性,即一个病毒株系只能由一种或两种蚜虫进行传播,根据 ICTV 国际病毒委员会分类系统报道,目前国际上确定的该病毒株系有 BYDV-MAV、BYDV-PAV、BYDV-RMV、BYDV-SGV 等,我国鉴定有 BYDV-PAV、BYDV-GPV、BYDV-GAV、BYDV-RMV 4 个株系,GAV 为我国流行株系。主要从 BYDV 的为害症状、株系分化、传播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病害防治方面进行相关综述,着重介绍 BYDV-GAV 株系的抗性鉴定、抗性基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峰峰 《河南农业》2011,(13):24-25
近年来,项城市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据项城市植保站调查得知,这两种病的发生面积高达41%,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的高达30%~40%。病害重发生的原因:一是部分农民认识不到位,没有重视防治工作;二是部分农民科技素质低,对这两种病辨别不清;三是气候变暖有利于这两种病媒介的繁殖。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在甘肃河西地区的马、骡、驴中发生着一种以气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发病的马类动物多达万头以上,致死率39.26%。通过实地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初步认为本病为一种气源性或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有机尘或无机尘有关,与霉草、霉料有关,在有些方面与人的“农民肺”相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项城市小麦丛矮病和黄矮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据项城市植保站调查得知,这两种病的发生面积高达41名,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的高达30%~40%。病害重发生的原因:一是部分农民认识不到位.没有重视防治工作;二是部分农民科技素质低,对这两种病辨别不清;三是气候变暖有利于这两种病媒介的繁殖。  相似文献   

20.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80年代初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原细毛羊品种,是毛肉兼用的优良绵羊品种之一,其毛属毛纺织业首选的优质原材料。羊螨虫病是由于螨类寄生虫侵袭羊皮肤引起的传染病,当地牧民群众俗称为"骚",感染螨病死亡率不高,但对细毛羊的羊毛品质和生产性能影响严重,轻则局部脱毛、产生癩斑,重则导致被毛大面积脱落、皮肤表面化脓结痂、羔羊生长发育受阻,成年羊丧失产毛功能,导致养殖效益下降。本文针对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方式、生理特点和螨虫病的流行特点的分析探究,摸索出一套实用可操作性强的防治措施,供广大牧区细毛羊规模化养殖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