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中华鳖腐皮病病原菌及防治药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人工感染,经菌株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实均为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且为嗜水气单有民菌。同时进行了该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筛选了15种最佳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腐皮病的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对中华鳖毒力最强的P-1菌株,经扩大培养制成灭活福尔马林菌苗(F-AH)及Span白油佐剂菌苗(Z-AH),对中华鳖进行了F-AH菌苗的1次注射、2次注射及Z-AH菌苗的注射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受免疫组鳖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凝集抗体效价及脾脏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鳖,免疫保护力均达到88%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具有典型腐皮病症状的中华鳖体中分离到P—1、P—2两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对健康鳖均产生了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从而证实这两株菌株是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菌。经对菌体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腐皮病血液病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患有腐皮病的中华鳖的血液病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鳖的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外形上均有较大变形,甚至破碎,淋巴细胞个体增大;从生理指标值上来看,病鳖的红细胞数目减少,白细胞数目尤其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红细胞脆性增加,沉降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种提纯、药敏试验,该病对呋喃哂林、呋喃唑酮和红霉素较敏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15、6.25和12.5 ug/mL. 相似文献
8.
对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种提纯、药敏试验,该病对呋喃哂林、呋喃唑酮和红霉素较敏感,抑制细菌生产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15、6.25和12.5μg/mL。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染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碱杆菌(Bacillus al-caligen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0.
吉安市甲鱼养殖起步较早,九十年代初已初具规模,但在其养殖发展过程中,曾发生了多起较为严重的流行病害,特别是1996年,亲鳖的死亡率有的达30%以上,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从1996年夏开始了甲鱼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并针对吉安市中华鳖几种主要病害进行了专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A、鳖鳃腺炎的防治鳖鳃腺炎在人工集约化养鳖的病害中是目前危害最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来势凶猛,传染蔓延快,而且一旦发病可造成几乎所有的鳖死亡。1996年我市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鳃腺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特种水产养殖尤其是养鳖业迅猛发展,养殖生产上经常出现繁杂多样的鳖类病变,一些生产者因不具备科研检测处理等手段往往对此束手无策.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水产馆快速养鳖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动物科学院有关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发现导致鳖病变死亡的是单胞菌引起的腐皮病,发病初期病鳖的四肢、颈部、尾部等处皮肤脱落,深者见骨、流血、甚至失明.与此同时,通过对江苏、上海、温州、北京、辽宁及秦皇岛市的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比照,现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牛蛙腐皮病致病菌93—10—1菌株(奇异变形杆菌)、93—10—2菌株(克氏耶尔森氏菌)对27种药物的敏感性。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筛选出了对牛蛙腐皮病防治有显著效果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14.
<正> 近年来,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鳖的病害日趋严重,常给养鳖场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保证养鳖业的健康发展,自1993年我们对鳖的常见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索。将中华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鳖病的特点 鳖是两栖类爬行动物,其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生态习性与鱼类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其用药种类、数量以及治疗方法也有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16.
甲鱼腐皮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症状患腐皮病的病鳖外部表现为背腹甲块状充血发炎 ,四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皮肤溃烂 ,解剖这种重危病鳖 ,就会看到内部器官都有病变 ,一般肝脏肿大 ,且有大量米粒状白色斑点 ,有的肝脏呈腐皮状 ,肾肿大 ,脾呈黑褐色 ,肠道无食物。2 治疗将病鳖捞起后放在装有浓度为 30mg L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盆里浸泡 1~ 2小时 ,然后将药液稀释到 3mg L的浓度继续浸洗 ,次日重复上述作法 ,根据病情轻重 ,一般处理 3~ 5次就可以移到隔离池去治疗。病鳖入池后先引食 1~ 2天 ,然后投喂药饵 ,第一天每公斤饲料加土霉素 8克 ,第二天起药量减半 ,… 相似文献
17.
18.
腮腺炎,又名肿颈病。它是最具危害性、也是最难治疗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易形成暴发。它对稚鳖、幼鳖的危害性大,目前已发展至对生产的全过程都能构成威胁。笔者参阅有关资料并结合生产实践,谈一谈腮腺炎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仅供参考。1.病因分析①内在因素。在饲养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创伤,就会为病原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当病原侵入后,一方面会破坏其机体组织(包括免疫器官),使其丧失抵抗力,甚至生病、死亡;另一方面,病原也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最后消灭病原,恢复健康。当其机体抵抗力强、病原微… 相似文献
19.
鳖腐皮病是温室集约化养殖后期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温室养殖后期,由于个体增大,密度达到饱和,水质极易恶化,鳖相互撕咬,造成细菌感染,四肢、颈部、尾部、背甲边缘等处皮肤发生糜烂、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此病在温室养殖过程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严重时有20—30%的鳖受到感染,造成养殖后期死亡率偏高。荥阳市楚楼水库甲鱼场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鳖腐皮病的经验,取得比较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鲵腐皮病的防治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二野生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黄河、长江、珠江中上游的17个省区。为开展科学研究,更好地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全国不少地方在渔业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开始尝试娃娃鱼养殖。正象其它动物一样,娃娃鱼由野生转为人工养殖,其病害也日趋显现,其中腐皮病是当前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的鲵病之一。病鲵的症状为体表粘液脱落,摸起来粗糙;体表有许多油菜籽至绿豆粒状白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到中晚期,白色斑点进一步腐烂成溃疡,并附着一层白色内容物,尤以四肢最为严重。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略充血,厌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