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裸苗移栽棉花根系形态特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收获期裸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棉花的成熟棉株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剖面观察,发现裸苗移栽棉株的侧根向四周呈伞面放射状生长,可见粗而健壮的优势侧根6~8条·株-1;营养钵移栽棉株的侧根多向一侧呈鸡爪状极性伸展,可见优势侧根1~2条或2~3条;直播棉花为典型的直根系。经测定,裸苗移栽棉花一级侧根条数44条·株-1,分别比营养钵移栽和直播棉的多15.8%和37.5%;根直径0.31 cm,分别比营养钵移栽和直播棉的粗20.5%和88%;根干重31.9 g·株-1,分别比营养钵移栽和直播棉的重22.2%和75.3%。  相似文献   

2.
不同育苗方式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三种育苗方式对烟株生长及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表明:三种方式育出的烟苗移栽大田后,托盘水床苗和漂浮静比常规苗开花时间晚7d以上,单株叶数多2~3片。地上部前期生长速度较后期快,而地下部前期生长速度较后期慢。烟株生长前期与常规苗相比,托盘水床苗和漂浮苗的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下降较慢,而叶绿素a+b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较快,后期差异不明显。与常规苗比较,托盘水床苗与漂浮苗能降低中、上部叶烟碱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其中对上部叶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对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关键栽培技术,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科棉6号为研究材料,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在密度3万株/hm2条件下,穴盘育苗移栽棉花每公顷成铃最多,达90.3万个,产量最高,达4300.5kg/hm2。在营养生长方面,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3.6万株/hm2处理株高太高,需控制其株高生长。单株主茎叶数则表现为,在低密度条件下较多,高密度条件下较少,如8月15日,密度1.8万株/hm2处理主茎叶数26.2张,3.6万株/hm2处理仅为24.0张。但在3万株/hm2条件下,群体LAI较为适宜,叶角较高,叶片直立,如在8月15日,LAI为3.75,叶角62.3。在生殖生长方面,各密度处理间单株现蕾数无明显差异,单株成铃在低密度条件下成铃高。但密度3万株/hm2处理群体蕾量较高、成铃数最多。进一步分析各处理群体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密度3万株/hm2处理亩果节、成铃率、高效叶面积、铃叶比均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育苗方式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最佳育苗模式,试验研究了不同育苗方式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床供水有利于烟株生长,其烟苗根茎叶干物质结累均比从上往下供水的处理好;间断供水的漂浮苗移栽大田后,其初烤烟叶经济性状比连续供水的漂浮苗更高,喷淋方式的漂浮苗移栽后经济性状不如连续供水的漂浮苗,说明育苗过程中,适当控制水分有利于烟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新疆奎屯垦区棉花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新疆奎屯农七师各团场进行了棉花大棚育苗和大田移栽试验示范,全师共育棉苗800多万株.大田移栽面积53.3hm2。育苗移栽是农七师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一项重大举措,起点高、面积大、产量高、启示大,在早熟棉种植区应用育苗移栽使中晚熟棉花生育期提前.充分发挥棉花无限生长习性.延长有效开花结铃期,从而为棉花高产、优质、早熟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一年来育苗移栽试验示范实践.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棉花三种育苗移栽新方法缓苗期棉苗若干生理生化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年春秋2次试验旨在比较基质育苗裸苗移栽、水浮育苗带基质移栽和无土育苗无钵移栽3种方法缓苗期棉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2次试验育苗均在温室进行,春季试验幼苗移栽大田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秋季采用微区设计,均为3次重复。结果表明:3种育苗方法2次试验均因移栽时产生的逆境胁迫而使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在缓苗期内呈现先急剧升高而后迅速下降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缓苗期内SOD、POD、CAT三种酶活性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再稳定于某个水平,且三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基质苗从缓苗后期开始,新根生长迅速且在取样结束前总长高于无钵苗,低于水浮苗,但三者无显著性差异。基质苗的干重和叶面积介于水浮苗与无钵苗之间。  相似文献   

7.
不同育苗方式对烟株生长发育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烟苗自身素质,促进烟苗早生快发,将改良式漂浮育苗与沙培育苗、常规漂浮育苗进行了对比,研究其对烟株生长和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式漂浮育苗较沙培育苗和常规漂浮育苗,苗期生长发育得到促进,各阶段生育期提前,烟苗素质较优,移栽后还苗期缩短;改良式漂浮育苗处理,烟株打顶后茎围较粗,株高、节距不及对照处理,烤后烟叶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明显提高,产值较对照提高。改良式漂浮育苗可明显提高烟苗素质,促进福建烟区低温条件下烟苗早生快发,提高烤后烟叶产值。  相似文献   

8.
绵油11号直播与育苗移栽的不同施肥水平与不同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直播油菜可以获得与常规育苗移栽相近的产量,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8~2.2万株/667m^2;与育苗移栽相比,直播油菜的生育期缩短,个体生长量偏小。单株角果数较少,但单位面积总角果数与育苗移栽相近。角粒数与千粒重变化不大;直播油菜能降低成本,节省用工,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烤烟漂浮育苗中,不同的剪叶程度对烟苗的生长产生不同的补偿效应。通过育苗期间剪叶处理及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剪叶程度对烤烟漂浮育苗成苗素质的影响以及移栽后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补偿效应。试验表明,剪叶时剪去5cm以上叶片的1/3有利烟苗产生超越补偿效应,可明显提高烟苗的成苗素质,促进烟株的早生快发,提高烟叶的烤后产值和质量;剪叶程度增加,明显降低烟苗成苗素质,抑制烟株的生长;不剪叶则导致烟株严重早花。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粱适宜的育苗方式,进行了不同育苗方式对比试验,营养块、营养球、漂浮、撒播育苗方式667m2平均产量结果分别为290.91kg、284.21kg、251.2kg和221.21kg,营养块、营养球、漂浮分别较撒播增产31.51%、28.63%和13.7%;漂浮育苗比对照667m2节约劳力0.8个,营养球、营养块均比对照增加1个工;净产值以营养块最高、对照最低,营养块、营养球、漂浮分别比对照667m2增收403.05元、363.66元、98.01元。综合4种育苗方式的产量、产值、净产值,营养块育苗是高粱理想的育苗移栽方式,其次是营养球、漂浮育苗。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60,自引:20,他引:60  
在室内研究了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棉花生长期,棉花不同器官随着时间的变化其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如7月以后,棉叶对棉铃虫幼虫的抗性明显下降,由6月下旬的100%下降到8月初的62.5%,然后抗性又逐渐回升,但仍为下降的趋势;从空间抗性来看,营养器官的抗性高于繁殖器官,接虫24h后,棉铃虫幼虫在转基因棉繁殖器官上分布数量较多;转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取食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和常规棉相比,在转基因棉上取食时间减少57.6%,吐丝下垂、爬行和静息的时间分别延长396.1%、22.4%和4.0%。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3对陆地棉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结合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研究棉花色素腺体和棉酚对棉铃虫抗药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取食于有色素腺体棉叶的棉铃虫,其抗药性显著高于取食于相应的无色素腺体近等基因系棉叶的棉铃虫,色素腺体可诱导棉铃虫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产生抗药性。不同棉酚含量的半人工饲料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的抗药性随饲料中的棉酚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棉酚含量超过0.3%时,初孵棉铃虫难于饲养成活。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色素腺体对棉铃虫体内酯酶同工酶谱的谱带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中一些谱带的宽度和颜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棉酚的作用与色素腺体相似,但饲以0.225%的棉酚的棉铃虫体内出现两条新的谱带。经鉴定,新出现的谱带为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13.
棉花品种遗传纯度的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建立适合于SSR标记的棉花品种纯度鉴定方法,利用78个SSR标记对12个棉花常规品种进行标记基因型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品种不同单株标记基因型,发现棉花品种的非纯SSR位点存在3种主要类型.通过综合分析非纯SSR位点率和异型单株率对品种遗传纯度的影响,建立了利用SSR标记在分子水平上鉴定棉花品种纯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鉴定的12个棉花品种中有3个品种(C5、C9和Cll)的遗传纯度在98%以上,非纯SSR位点和异型株均较高的2个品种(C3和C6)遗传纯度分别为67.31%和31.79%,该方法弥补了以往分子纯度计算方法中只考虑单株混杂、不考虑SSR位点混杂的缺陷,可比较客观地反映品种的遗传纯度状况.  相似文献   

14.
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QTL定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秦鸿德  张天真 《棉花学报》2008,20(5):394-398
 为了探讨棉花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性状的遗传规律, 利用四交分离作图群体泗棉3号/苏12//中4133/8891的273个F2:3家系为材料,用MAPQTL5.0软件及区间作图方法(IM), 对棉花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进行了QTL分析。检测到3个与叶绿素含量相关的QTL, 分别位于染色体D6、D8和A10, 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4.3%, 4.5% 和5.2%。检测到3个与光合速率相关的QTL, 位于D5、D6和A11染色体, 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3.8%,7.4% 和8.4%。两个性状所有QTL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本研究定位的棉花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QTL均是首次报道,可尝试应用于高光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露地移栽为对照,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地膜覆盖加拱棚2种增温处理对基质育苗移栽棉花缓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缓苗期内,不同的增温处理对叶绿素影响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于稳定的趋势,覆膜和覆膜加拱棚较露地移栽含量低,温度高有利于缓解棉苗的受胁迫程度;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棉区转CryI 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转 Bt棉 GK-19和转 Bt美棉 BG-15 60进行了室内生测和大田调查。结果显示 ,室内生测两Bt棉品系对棉铃虫的抗性随组织器官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总体上 ,繁殖器官的抗性效率大于其它器官 ,7月份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 8月和 9月 ;田间调查 ,在对照田第 3和 4代棉铃虫高峰虫量百株 14头和 2 8头密度下 ,Bt棉 GK-19和 BG-15 60对第 3和 4代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 86.2 1%、87.89%、93 .10 %和 92 .19%。表明长江中游棉区转 Cry1A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亦有很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棉花主栽品种耐冷性及障碍型冷害的量化指标,达到及时预报,减轻损失的目的。运用智能人工气候箱,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于2003-2005年进行低温冷害模拟试验,研究花铃期棉花在经受不同范围和时长的低温后,其植株的受害程度。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之后,棉花的叶片、蕾和幼铃都出现异常脱落,经过11.5~18.5℃处理2~4天的其叶片在第8天后才开始异常脱落,其减少率≥35%,并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而其蕾、幼铃在第6天后就开始异常脱落,减少率≥55%;经过11.5~22.5℃处理2~4天其叶片减少率≤25%,并在处理后的第18~23天基本保持稳定,其蕾、幼铃减少率≥70%。说明花铃期棉花在受冷害之后,其蕾、幼铃先于叶片出现异常脱落,其减少率大于叶片,经过2种相同最低温度不同最高温度的处理,温度日较差小的叶片减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地区推荐棉花品种“Z1112”和“中棉641”为试验材料,设置一膜六行(10cm+66cm+10cm+66cm+10cm)、一膜四行(76cm+10cm+76cm)和一膜三行(76cm+76cm)3种株行距配置模式,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模式对棉花成铃特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棉花品种下,一膜三行和一膜四行配置模式的伏前桃多于一膜六行,而伏桃与内围铃则表现为一膜六行多于一膜四行和一膜三行。3种株行距配置模式下均表现为下部铃>中部铃>上部铃,中部铃和下部铃表现为一膜六行的单位面积铃数显著高于一膜三行,但与一膜四行间差异不显著。一膜三行株行距配置模式较其他两种配置模式更有利于棉花脱叶和吐絮,但不同行距配置模式对棉花产量、纤维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和伸长率均无显著影响,对断裂比强度和短纤维指数有一定影响。综合比较来看,一膜三行配置模式具有充足的行距空间,可充分发挥个体与群体的生产潜能,显著提高棉花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同时具有较优的脱叶吐絮效果和棉纤维品质,因此,一膜三行株行距配置模式适宜在该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滨海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滨海重度盐碱地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设置增施有机肥、播前秸秆还田、冬前秸秆还田3个处理,测定了棉花苗期3个层次土壤含盐量、水分和容重,棉花叶片光合参数、叶片SPAD值以及干物质积累和棉花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处理各个土层含盐量和容重明显降低,棉苗叶片LAI和SPAD明显增大,光合能力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以及棉花产量明显增加。其中,冬前秸秆还田各土层含盐量低于2.00 g·kg-1,容重保持在1.15~1.40 g·cm-3,叶片SPAD值高于40.0,LAI提高65.5%,光合性能系数增高23.4%~92.8%,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12.2%,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大46.3%,根冠比提高56.5%,产量提高36.2%。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前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滨海盐碱地改良及棉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