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单季杂交晚粳稻组合联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8812"项目19个参加省联合品种比较试验的杂交粳稻单季晚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不同组合在诸暨的种植表现。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平均产量10 689 kg·hm-2,产量幅度7 200.0~13 000.0 kg·hm-2,产量和日产超过2个对照品种的有中嘉优6号、浙优2315、春优117等3个组合。中嘉优6号、浙优2315、春优117、浙优2316等4个组合产量比对照甬优9号增7.02%,比嘉优2号增14.02%,均达极显著水平;中嘉优6号、浙优2315等2个组合,日产比对照甬优9号增4.48%,比嘉优2号增14.97%,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进行了杂交水稻新组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140组合产量居参试品种之首,达9 151.5 kg/hm~2,较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 287.5 kg/hm~2,增幅33.33%;深两优862组合产量居参试品种第2位,为8 902.5 kg/hm~2,较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 038.5 kg/hm~2,增幅29.7%;甬优1540组合产量居参试品种第3位,为8 872.5 kg/hm~2,较对照中浙优1号增产2 008.5 kg/hm~2,增幅29.26%;拟下一年扩大试种、示范。  相似文献   

3.
开化县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开展单季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开化县种植的产量高、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540、浙优910、甬优150、嘉优12、浙粳优2580等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好,抗逆能力强,均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实际产量在10458.0~9254.3kg/hm2,值得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示范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单季杂交粳稻新组合联品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参试新组合22个,以甬优9号、嘉优5号作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平均亩产706.7 kg/亩,产量幅度526.7~766.7 kg/亩,亩产量和日产均超过2个对照品种的有江浙优1513、春优37、安粳优16、甬优1559、3684A/G3720、甬优7859、甬优1972、长两优405、江浙优1511等9个组合。其中江浙优1511、江浙优1513、春优37、长两优405、安粳优16、3684A/G3720、甬优1972等7个组合亩产比对照CK1均增2.91%,比CK2均增4.17%;比两个对照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日亩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依次为江浙优1513、春优37、安粳优16、浙优426、甬优1559等5个组合,日产比对照CK1均增4.3%,比CK2均增3.97%。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11个粳型水稻品种,对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品种嘉优5号产量9 294.0 kg/hm~2;较对照品种嘉优5号增产的有4个,分别是秀优71207、荃粳优1号、甬优7872、宁5920;其中甬优7872产量11 526.0 kg/hm~2,较对照品种嘉优5号增产24.0%;较对照品种嘉优5号减产的有6个,减产幅度最高的是嘉优中科6号,达27.2%。  相似文献   

6.
对8个单季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广两优香66产量为10.42 t·hm-2,在本次试验中居首位,综合性状也较佳,建议多点试种并扩大示范推广面积;甬优17号和甬优1512综合性状都较好,可作为高产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甬优538、甬优1540和浙优18可以继续试验并小面积推广示范;齐丰1068和甬优150综合性状表现差,建议不再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Ⅱ优明86为对照品种,选择7个适宜作烟后稻种植的杂优品种在尤溪县良种场试验田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广优3186、甬优9号表现丰产、优质、较抗病,每667 m2实际产量在63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10%以上,可作为尤溪县烟后稻后续主推良种。  相似文献   

8.
野香优676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丰产性好,2016年在管前镇村尾村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1 370.0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43.3%,2017年在尤溪县新阳镇溪坂村示范种植平均产量9 475.5kg·hm-2,比对照品种Ⅱ优明86增产11.2%。总结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宜三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用10、11、12叶的15个水稻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潜力最大的为10叶品种三江1号和11叶品种垦稻17,其产量分别为11 070和10 875kg·hm-2,分别增产12.8%和10.9%。产量最低的为垦稻16和垦稻12,产量为7 740和8 820kg·hm-2。综合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推荐在三江地区生产中可以大面积种植的10叶品种为三江1号,11叶品种有垦稻17、垦稻22和三江3号,12叶品种垦鉴稻6号。  相似文献   

10.
高蛋白花生新品种福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春,以梧油7号为母本,与(泉花10号×ICGV91284)F7父本配组,混合系谱法选育成福花8号。2009~2010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4.4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42%,增产显著;平均籽仁产量2 572.80kg.hm-2,比对照增产3.7%,增产不显著;2010年度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 796.0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9.67%,达极显著差异;平均籽仁产量2 574.75kg.hm-2,比对照增产19.95%,达极显著差异。两年平均荚果产量3 860.25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2.55%;籽仁产量2 573.85kg.hm-2,比对照增产11.83%;粗脂肪含量51.9%,蛋白质含量32.1%,O/L值1.12。该品种抗叶斑病、抗锈病,感青枯病,抗旱性较强,耐涝性强,抗倒性中上,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一般,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闽油认2012001)。  相似文献   

11.
以甬优12等10个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开展产量、性状等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浦江不同种植模式种植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结果表明,甬优12号产量最高,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16.08%;甬优1512产量较低,比对照减产15.35%。10个品种平均产量10.32 t/hm~2,产量在8.65~11.86 t/hm~2。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甬优1540、甬优538共5个品种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其中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7850产量达极显著差异。甬优17号、甬优1140、甬优8050、甬优1512共4个品种的产量低于对照甬优9号,其中甬优1512与对照相比减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秦薯5号甘薯品种在关中地区适宜施氮量,在磷肥、钾肥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设置了5个施氮处理(纯氮0、37.5、75、112.5和150 kg·hm-2),研究其对甘薯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甘薯茎叶平均产量为50 274 kg·hm-2,较对照增产6 759 kg·hm-2,增幅15.5%;鲜薯平均产量为43 110.02kg·hm-2,较对照增产3 648.92 kg·hm-2,增幅9.2%。施用氮肥提高了甘薯茎叶和鲜薯产量。底施纯氮112.5 kg·hm-2产量最高,鲜产为44 872.91 kg·hm-2。综合分析,在关中地区速效氮69.44 mg·kg-1的中高产田,底施纯氮112.5 kg·hm-2,秦薯5号甘薯品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通辽地区荞麦产业发展,对14个不同生态地区的42个甜、苦荞品种进行3a试验研究,调查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种植的甜、苦荞品种生育期应控制在100d以内,才能保证正常成熟,参试甜荞品种蒙0530、赤甜荞1号和通荞1号与对照(CK)产量接近。苦荞品种中,增产率最高的为苦荞1307-893,产量为3 278.10kg·hm-2,平均增产1 543.5kg·hm-2,其次为黔苦5号、黔苦6号、六苦04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 063.35、689.40、295.65kg·hm-2,与对照产量接近的有云荞2号(1 878.60kg·hm-2)、晋苦荞2号(1 814.25kg·hm-2)、晋苦荞6号(1 752.60kg·hm-2)、川苦荞3号(1 664.55kg·hm-2)、酉苦1号(1 579.65kg·hm-2),这些甜、苦荞品种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均适合在通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同品种通气栽培的大区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水稻品种进行通气栽培与常规栽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通气栽培比常规栽培,不同品种的产量均有增加,采用通气栽培的平均产量为7.408 t.hm-2,比常规栽培增产6.4%,其中协优315增产9.1%、中浙优1号增产7.0%、研优1号增产5.6%、两优培九增产5.4%和Ⅱ优906增产4.7%。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并对产量结果进行分析,正在推广的Ⅱ优6号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3.15%,内5优39比对照增产16.57%,有3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37%—8.39%,品种香两优875比对照减产1.69%。产量、抗病性等综合性状好的品种是Ⅱ优6号、内5优39、中浙优1号和渝香203,适宜台江苗岭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以宜优673为对照,选用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甬优15号、甬优1540、和两优1号、晶两优华占等6个优质稻品种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和两优1号、甬优15号、晶两优华占、中浙优10号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后期转色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良好,适宜作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2020年,引进15个中稻优质新品种在闽清县高海拔下祝乡后岭村进行简比展示。结果表明,各新品种平均每亩产量在514.16~670.13 kg之间,平均产量均比对照甬优9号(CK_1)、中浙优8号(CK_2)增产的新品种有3个,分别是秀优4913、泰两优217、甬优7860,增幅0.55%~23.34%,这3个品种生育期适宜,植株性状、丰产性、抗性均较好,建议2021年进一步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甜6855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0155为父本配制新组合,高产、优质、稳产性较好,2年区试平均产量14 940.6kg·hm-2,比对照增产5.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 854.8kg·hm-2,比对照增产1.78%。于2016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闽审玉2016003)。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武平县优质稻推广种植步伐,2018年武平县农业局安排在城厢镇汾水村水稻高产创建烟后稻田里选用两优616、两优667、花2优3301、金农3优3号、嘉浙优99、中浙优8号、泸优明占等7个水稻新品种,以本地当家品种福两优366为对照,进行品种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花2优3301、两优616、嘉浙优99、中浙优8号每亩产量分别为566.9 kg、562.4 kg、545.7 kg、538.1 kg,比对照福两优366分别增产56.1 kg、51.6 kg、34.9 kg、27.3 kg,增产10.98%、10.10%、6.83%、5.3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田间表现植株整齐,穗大粒多,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32~137 d),后期转色好,可以在武平县进一步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掌握杂交粳稻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了解其丰产性和适应性,特进行了单季杂交晚粳新组合联品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20个杂交晚粳新组合的每667 m~2产量在473.33~773.33 kg,平均为656.00kg,分别比"甬优1540"(CK1)、"甬优9号"(CK2)的产量低9.9%、3.1%。其中,"嘉禾优7206""春优188""甬优34"较"甬优1540"(CK1)和"甬优9号"(CK2)极显著增产,"春优87""甬优32""春优187""甬优31""安粳优18"较"甬优9号"(CK2)极显著增产,"甬优33"较"甬优9号"(CK2)增产0.25%,但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