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定向播种技术对玉米冠层光资源利用及增产的效应,设计了玉米种子不同入土方式以及不同品种移栽入土的试验,研究了玉米生育期叶片空间布局,冠层光能时空分布特征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使玉米叶片垂直于垄向,即胚面平行于地面且朝上,种子长轴方向垂直于垄向的种子入土方式,或使叶片伸展方向垂直于垄向的定向移栽处理可以提高生育期群体对光能的截获,达到光能优化配置在玉米群体穗位层及以上部位,促进玉米叶片光合生产,提高百粒重,玉米增产5%~9%。  相似文献   

2.
本法即将玉米种子固定在载体带上和以小型设施送带到田间沟内覆土填埋。近年研究表明,载体带的不同入土放置形式,对玉米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调查了载体带的四种入土放置形式(仰式、腹式侧式和自由式)对玉米出苗、性状、叶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仰式较理想,在不影响出苗情况下,不但节约种子,减免间、定苗,而且通过调整种子胚向、固定种子似可调整植株叶向,达到玉米的“定向栽培”,从而加大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便携式播种器对不同耕作方式播种玉米对产量及产值的试验,开展处理生育期、叶片生长状态、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构成研究,明确了灭茬起垄播种的耕作方式种植玉米,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玉米覆膜播种机因采用平直型种植垄面播种玉米造成幼苗的灼烧 ,及利用圆柱型垂直窝眼式圆盘排种器使种子破碎率高的问题 ,运用分析、试验的方法 ,提出玉米覆膜播种中以 W型种植垄面替代平直型种植垄面 ,及以 V形窝眼式圆盘排种器替代圆柱型垂直窝眼式圆盘排种器的改进措施 ,消除了烧苗现象 ,使种子破碎率降低到 0 .5 2 % ,穴粒数合格率提高到 98.95 % ,空穴率降为 1.0 4%。  相似文献   

5.
<正>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抗旱品种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如:种子大,根茎伸长力强;根系发达,生长快,入土深,根冠比值大;叶片狭长,叶细胞体积小,叶脉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玉米抗旱品种叶片细胞原生质的粘性大,遇旱时失水分小,在干旱情况下气孔能继续开放,维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玉米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抗旱锻炼,主要采用干湿循环法处理种子,提高其抗旱能力。方法是将玉米种子在20~25℃温度下水  相似文献   

6.
<正>玉米是我国4大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玉米种植法是采用一穴多粒的方式,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是使用机械将确定数量的作物种子按栽培农艺要求的位置(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并随即适当镇压的一种新的种植技术。单粒播种,主要适于土壤条件好、种子纯度高、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华池县山地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从品种选择、地块选择、茬口安排、整地、起垄覆膜、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适合华池县的山地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黄板不同放置高度和方向对烟蚜诱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10-1012
以万州主栽品种云烟87为供试材料,设置板面垂直于烟垄放置、板面平行于烟垄放置、板面与烟垄45°~60°夹角放置3个处理及3个黄板高度处理(高出垄30~40,50~60,70~80 cm),研究黄板不同放置高度和方向对烟蚜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放置高度高出垄体50~60 cm的处理诱集烟蚜的数量最多,并与放置高度高出垄体30~40 cm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从放置方向来看,黄板平行于垄体处理诱集烟蚜的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播种带浅旋式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计算垄形参数,并根据实际农艺情况,对播种带实行浅层旋耕处理玉米根茬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作业过程中保留原垄,根据根茬在垄台的幅宽范围确定单垄旋耕幅宽约为10 cm,根据根茬的主根深度确定旋耕入土深度为7~8 cm,仅对垄台进行浅旋作业。探讨了播种带浅旋式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效果及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尹玉和 《现代农业科技》2008,(3):150-150,154
从备耕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玉米大小垄种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土壤表面不平度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形理论作为描述自然界和非线性系统中不光滑和不规则几何形体的有效工具,如何运用到农业土壤表面的研究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采用非接触式激光不平度测量仪测量了播种后地表(垂直于播种方向)、播种后地表(平行于播种方向)、犁地后地表(垂直于犁地方向)和整地后地表(平行于整地方向)4种农业地表的不平度,分别采用变差法、结构函数法和轮廓均方根法分析了4种农业地表不平度的分形维数、无标度区间及相关系数.[结果]犁地后地表起伏大,但分维小,细微结构少,复杂程度小;播种后地表(垂直于播种方向)起伏大,但复杂程度小,播种后地表(平行于播种方向)起伏小,但复杂程度高;同在平行于耕作方向,整地后地表的起伏大于播种后地表的起伏,但其复杂程度低于后者.[结论]均方根法计算农业土壤表面不平度的分形维数更精确,线性回归的相关性更好,无标度区间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
玉米定向栽植模式下冠层结构及光能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栽植模式下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情况的差异和定向栽植方式的增产机理,以紧凑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吉单50为试验材料,设置定向播种、随机播种、定向移栽、随机移栽4种栽植模式,测定其玉米冠层结构参数、群体内不同高度不同时间的光合有效辐射量等参数。结果表明:吐丝期最大冠层形成时两个品种叶片垂直分布比例存在差异,且不随栽植方式改变而改变。其中,上午时段(10:00~10:15)定向播种和定向移栽的群体有效光能截获率分别比随机种植模式增加10.60和23.50个百分点,但定向种植模式玉米群体的中部光合有效辐射下降快,而群体底部可保证一定的透光率;在机械许可的情况下,定向栽植能够建立合理冠层结构,有效利用光能,为高产栽培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玉米密植垄覆沟种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覆膜、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还田不仅是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方式之一,还可以有效改善烟草种植过程中由于田间管理不合理所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和功能退化的问题。本实验为了探究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及烟草产量的影响,共设有四个处理,分别为秸秆深埋、深松、粉垄30cm、粉垄50cm处理。结果表明:(1)粉垄50cm处理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土壤C/N比提升效果最好;(2)各处理烟草氮、磷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深松与粉垄50cm烟草产量最大;(3)粉垄50cm烟株上等烟比例最大,深松、粉垄50cm处理烟株产值最大。因此,粉垄50cm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提升烟草品质,显著增加烟草产值。  相似文献   

15.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即变地膜覆盖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大小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纳蓄玉米生长期的降水,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水,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并使玉米适种区域的海拔高度提高100m左右,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2007年在定西市安定区半干旱区示范该项技术706.67hm^2,  相似文献   

16.
介绍榆树市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包括选地、调垄、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查苗、定苗、施肥、收获、秋季留高茬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用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大垄深耕整秆深还田地膜覆盖(处理1)、大垄深耕地膜覆盖(处理2)、大垄无深耕无整秆深还田无地膜覆盖(对照)3个处理,探讨对耐密玉米的株高、叶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叶片  相似文献   

18.
介绍榆树市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包括选地、调垄、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查苗、定苗、施肥、收获、秋季留高茬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旱地青贮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选地整地、土壤处理、配方施肥、地膜选择、种子准备、起垄、覆膜等播前准备,播种期、播种规格、种植密度以及播种方式等播种环节,苗期管理、追肥、防除杂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收获与青贮,残膜回收等方面制定了甘肃省旱地青贮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夏玉米的播种方式由麦垄套种逐步向麦收后铁茬直播过渡,播种基础一般较差,要想夏玉米获得高产,玉米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一、选用对路品种选择高产潜力大,抗病、抗倒伏,株型紧凑,夏播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中熟品种,如现在推广的郑单958、浚单20、隆平206、滑玉11、漯单9号、囤玉061等品种。二、做好种子处理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现在市场上所销售的种子一般都进行了种子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