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藤茶制作工艺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藤茶的特点,设计3条藤菜加工途径,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比较,选择最佳工艺途径,为藤茶生产的工业化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饮用乌龙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抗疲劳、降血脂、降血压等均有一定功效,但乌龙茶的品质受生产工艺影响很大。概述了传统乌龙茶与半球形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并对现代乌龙茶先进制作技术作出展望,为生产和加工优质乌龙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银杏茶的炒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医药科学家们的测定,银杏叶片中含有黄酮类及萜内酯类等170余种药用成分。这些药用成分除了可以治疗某些疾病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保健品资源。长期饮用银杏茶可给人类带来健康,也成为充分利用银杏叶的途径之一。根据笔者几年的生产实践,现将银杏茶的炒制工艺介绍如下。1 机器设备机器设备包括切条机、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2 工艺流程银杏茶炒制的工艺流程为:采叶→去杂清洗→切条→杀青→揉捻→炒干→再揉捻→再炒干。3 操作技术31 采 叶选择2~5年生幼树的叶子为最佳。因为这样的叶子药用成分含量高,叶子幼嫩,炒制出来的茶叶色…  相似文献   

5.
茶树修剪时期和程度对早市名优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就不同修剪时期和不同修剪深度对早市茶的品质影响作出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期对茶多酚和氨基酸影响不显著,对可溶性糖影响较显著,而对水浸出物和叶绿素影响极显著;其中,以10月份轻修剪茶叶品质成分含量最高,早春2月份次之。在不同修剪程度方面,除了对氨基酸影响不显著外,对其它几种内质均极显著;茶叶主要内含成分的含量为未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从品质成分分析看,采摘茶园春茶前不修剪或10月份修剪有利于名优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橄榄油的加工工艺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油橄榄(Olive)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可供食用的高档橄榄油是用初熟或成熟的油橄榄鲜果通过物理冷压榨工艺提取的天然果油汁,是世界上唯一以自然状态的形式供人类食用的木本植物油,它完全保存了油橄榄鲜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植物油皇后、飘香的软黄金。2橄榄油的加工工艺目前,橄榄油的加工工艺主要有传统工艺、两项分离工艺及三项分离工艺。三相分离工艺是在集约化生产区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它可以追溯到70、80年代,磨碎的油橄榄直接放入三相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炒制杀青、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3种不同方法处理五味子叶,干燥后制成五味子叶茶,测定毛茶感官指标和生化指标,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五味子叶保健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传统炒制杀青加工工艺相比,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两种处理方法加工的五味子叶保健绿茶的品质感官指标综合得分在85分以上,其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溶出率也显著(p<0.05)提高。  相似文献   

8.
从茶园的精心培育与管理(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种类及用量配比、修剪时间及方法、抚育管理等)和加工方法的改良(包括加工机械的选择与更新、鲜叶的采摘分级、鲜叶的摊放方法、炒茶工艺及其参数控制)等方面入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出了浯峰贡茶的栽培管理措施与加工工艺;即采用矮化密植的栽植方式,早施、重施肥料且多施有机肥,提前修剪(改春剪为秋剪)和茶园铺草,能有效地增强茶树的抗旱抗寒能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叶率和优质鲜叶的比例;并将传统的一锅到底的加工方法改变为青锅、摊凉和解锅等多程序炒茶工艺,采用这一技术,特别是在时间、温度、投叶量和含水率等参数上严格控制好,可使生产出来的茶叶成品色绿、形美、香郁、味甜.  相似文献   

9.
槟榔固体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槟榔为主料,以金银花、甘草为辅料,经提取、过滤,制得槟榔固体饮料提取物,再以蔗糖作为甜味剂,以可溶性淀粉为增稠剂,经熬制、干燥、粉碎得槟榔固体饮料.采用正交试验,寻找槟榔固体饮料的最佳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槟榔固体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槟榔11 g,甘草1.0 g,金银花0.6 g;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95 C,时间45 min,料液比1:25;加糖量为15 g,熬制时间15 min,可溶性淀粉2.5 g.产品溶解性、色泽、口味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速溶苦丁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 ,茶叶种类繁多 ,除传统意义上的茶如红茶、绿茶、乌龙茶外 ,苦丁茶也是有代表性的一类茶 ,苦丁茶是我国南方各民族最常使用的植物代用茶 ,在民间饮用的历史悠久。经我国民间二千多年的应用和现代医学临床实验证明 ,苦丁茶具有清热解毒、清心降火、健胃消积、止咳化痰、生津止渴、明目、抗辐射、抗衰老、活血化瘀、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等功效 ,被誉为减肥茶、益寿茶、美容茶等 ,为一种多功能的天然保健品。贵州农学院的郁健平、万晴姣对贵州苦丁茶的各种成分进行了测量 ,发现苦丁茶不含咖啡因 ,总黄酮含量丰富 ,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青岛地区崂山绿茶的加工技术,包括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详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湖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测定和分析了湖南省2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特种绿茶的全氮、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而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则低于普通绿茶;就品质成分来分析,产于山区的特种绿茶优于产于丘陵区的;茶树品种和原料嫩度均影响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湖南名优茶在生产时间上限制在早春,在生产布局上应以山区为主,结合有特殊条件的其他地区来发展名优茶,在生产原料上,应以一芽一叶为主,适当考虑有特色的茶芽和一芽二叶初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了复火温度 ( 95、110、12 5℃ )和复火时间 ( 1、2、3h)两因素三水平交叉试验对杜仲红茶精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茶黄素、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均随复火温度的递增和复火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茶红素含量在 95℃复火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10 5℃复火 2h时达到最高值 ,12 5℃复火时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 ;糖胺化合物含量在复火处理的前 1h内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增幅以 95℃时最高 ,但复火 1h后均持续下降 ,且处理的温度越低 ,降速越快。结合综合品质的感官审评结果判断 ,110℃复火 1~ 2h较有利于杜仲红茶良好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萃取来提高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使茶饮料更富有风味和饮用价值 ,结果表明 ,微波辐射萃取生产绿茶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 :萃取时间 30s ,温度 80~ 90℃ ,茶 /水比 1∶2 0 0。加入 0 0 4 %的β一CD可很好地保持茶液的风味 ,添加 50 0× 10 - 6Vc可抑制褐变 ,保持茶液的黄绿色 ,选用适当的过滤介质进行精密过滤 ,可减少白浊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良种茶树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主产于中国福建、广东和台湾,为了引进“乌龙茶”的良种茶树种,在大理州(高海拔地区)进行了“乌龙茶”良种茶苗品种适应性栽培试验。详细阐述了试验内容、方法、结果分析,并进行了经济效益预测。结果表明:大理州初次引种的3个“乌龙茶”良种茶树生长优良,种植成活率高,具一定的适应性和抗性,为大理州乃至省内发展“乌龙茶”栽培繁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分析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从推进茶叶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研究与修订、加强茶叶生产源头及过程风险控制、建立健全茶叶产品追溯制度、强化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比了蒸汽烫漂(SB)和沸水浸烫(BWB)2种预处理方式对新鲜五倍子的影响,以及经过预处理后分别采用烘箱干燥(OD)、流化床干燥(FBD)、自然干燥(ND)和紫外光辐照(UVI)4种干燥方式所得五倍子产品的品质。对干燥速率及产品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后五倍子含水率和单宁酸含量均有所降低,尤其是蒸汽烫漂后,含水率降为47.68%,与未处理五倍子含水率(55.77%)呈显著性差异;加热处理会使五倍子干燥产品中单宁酸的含量降低而没食子酸的含量增加,自然干燥的五倍子单宁酸质量分数在50.12%~56.84%之间,没食子酸质量分数在0.29%~0.46%之间,而烘箱干燥后五倍子中单宁酸质量分数仅为32.48%~42.43%,没食子酸质量分数高达2.97%~4.39%;不同采后处理方式对产品品质有不同的影响,沸水浸烫或蒸汽烫漂与紫外光辐照相结合可提高五倍子的干燥速率,且对产品单宁酸含量影响较小;烘箱和流化床干燥可将干燥时间降为5 h以内,但所得五倍子产品中单宁酸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均在32%~43%之间;沸水浸烫或蒸汽烫漂后自然干燥能保证单宁酸的结构最接近原始状态,但干燥时间高达200 h以上;所以可根据实际的操作条件和后续的应用选择五倍子的采后处理方式。工业化五倍子的采后处理因更注重干燥效率,以蒸汽烫漂预处理辅之以流化床干燥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主要探索了木材干燥质量和表面性质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些变化对胶接界面产生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建立胶接界面的情况与胶接力学强度的关系。从而说明干燥质量对胶接力学强度的影响,结合数学分析方法进而提出改善胶接界面性能的理论依据,来优化木材的干燥工艺和干燥过程的控制,使干燥质量能够满足胶接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