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如何促进农机工业健康发展一直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重点关心的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就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机工业发展提出建议。赵剡水认为,我国应加快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支持我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在今年的议案中,赵剡水再次提出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国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在两会期间表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加大对企业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对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农业生产急需、单机价值较高的机具补贴资金应提高补贴额度。  相似文献   

3.
<正>全国两会之际,记者采访了来自农机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赵剡水代表建议从农机补贴、税收政策入手,加大高端农业装备推广力度,加快农机智能化和农机农艺的高度融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小生产与大市场等矛盾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农村部日前针对全国人大代表赵剡水提出的关于改进农机购置补贴办法的建议,经商财政部,作出了答复。关于部省两级管理方式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自2004年设立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不断调整优化政策框架,政策实施管理的规范性、精准性、便利性及地区间协调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国农机工业长子——中国一拖的当家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公司董事长赵剡水非常明白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行业责任。这次两会期间,赵剡水着眼于目前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行业发展鼓与呼。加快我国农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赵剡水代表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机工业已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8月20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刊登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770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385号),对全国人大代表赵剡水"关于对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农机产品给予额外补贴的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中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产品是非道路移动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认为:"党中央对农机工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农机工业肩负着新时期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重任。"中国农机企业要加速"走出去"赵剡水认为,"十二五"以来,我国农机企业  相似文献   

8.
《农机科技推广》2013,(3):14-14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现代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农业机械高端产品制造、节能减排控制方面问题十分突出。农机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他建议,国家要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让农机企业轻装上阵。要调整、细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技术升级。要限制国际巨头垄断中国高端农机市场。在制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比照政府采购项目设定准入条件。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国产优质名牌产品累加补贴,对民族农机企业自主研发的可替代进口的高端产品,也应加大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在此背景下,记者在两会之际,采访了来自农机制造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今年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赵剡水针对农机行业发展提出的4个方面建议,正是围绕"高端农机国产化"和"农机智能化"展开的。建立高端农业机械孵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因此替代劳动的技术愈加重要,农机效率自然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两会代表赵剡水和王金富分别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农机行业发展的三大建议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将今年"两会"议案的重点在农机行业发展上。他建议强化农机购置补贴  相似文献   

11.
冯雪 《农业机械》2023,(8):19-20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机装备发展建议的答复,其中涉及农机购置补贴结算资金缺口问题,畜牧机械、养蜂机械补贴问题。1解决农机补贴结算资金缺口针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董事长刘继国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机购置补贴结算资金缺口问题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实施,突出重点机具推广应用,在用好用足中央投入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要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因此替代劳动的技术愈加重要,农机效率自然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两会"之际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听这位中国历史最  相似文献   

13.
正为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经商中国民用航空局,农业农村部对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作了部署。一、试点目的和内容试点目的。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加速农机新产品试验鉴定和推广应用,支持促进农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农村部日前针对全国人大代表王刚提出的关于支持食用菌产业绿色生产发展的建议,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作出了答复。答复中表示,将加大食用菌产业的机械化力度。近年来,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稳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组织制定发布全国补贴范围内各机具品目的主要分档参数,各省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补贴资金规模对纳入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机具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15.
校林 《当代农机》2014,(3):21-22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机工业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机产业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力发展农机产业,推动中国农机转型升级,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已成为中国农机行业的重要课题。"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奇瑞重工总经理王金富在京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王金富评价说,10年来,在我国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我国农机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要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因此替代劳动的技术愈加重要,农机效率自然成为最关键的因素。"两会"之际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拖)董事长赵剡水,听这位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农业装备制造商掌门人,为我们分析,如何用更高效的农业装备助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主要成就2004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200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保障作用。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当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0.7亿元,2015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达237.5亿元。在《促进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为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近日,广东省下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9-2020年中央财政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2019-2020年开展中央财政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试点范围:全省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县(市、区)。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其中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等。  相似文献   

19.
据农业部有关材料,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数量减少,老化严重;农用柴油调价,牵动农机作业成本上升。为保护农业生产力,农业部提出了三项政策性建议: (1)扶持农机工业,进一步调整农机产品结构。一是扶持农机新产品开发;二是支持工业的技术改造;三是逐步放开农机市场。考虑到农机市场完全放开会对农机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分类型对农田作业机械给予销售补贴,补贴的对象是农机购买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我国将启动对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工作。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三合一"更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农业"三项补贴"的调整,使我们想到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