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探明菊属植物自交亲和性及自交后代部分性状表现,为菊属植物杂交育种提供中间材料。[方法]采用花药离体萌发、花药活体萌发的方法对22份菊属材料进行测定。通过对自交结实材料种子结实率和亲和指数的测定来判定菊属植物的自交亲和性。采用SPSS 20.0软件对自交后代与亲本进行性状差异分析。[结果]泉水野菊、成都野菊、狼山野菊、‘钟山金山’‘钟山金桂’‘钟山紫荷’‘钟山醉容’自交结实,自交结实率分别为1.39%、0.58%、1.07%、0.28%、0.68%、3.30%、0.21%,而‘Qx-017’、小红菊、‘贡菊’‘钟山丹桂’等14份菊属植物自交不亲和。自交种子具有低萌发率、低成苗率的特点。多数自交后代的花心直径、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管状花数低于亲本。[结论]菊属植物普遍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多数自交后代生殖器官特性发生了衰退。  相似文献   

2.
太行菊属与菊属亚菊属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菊属的太行菊与菊属、亚菊属以及F11(矶菊×毛华菊)、F12(矶菊×毛华菊)作为远缘杂交的亲本,计20个杂交组合,共获得2063粒种子,694株幼苗,经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筛选出23株杂种苗,分别为太行菊×异色菊、太行菊×野菊、太行菊×甘菊、甘菊×太行菊、太行菊×亚菊、亚菊×太行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菊属栽培菊‘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进行研究,获得观赏性和抗性改良的优异属间新种质。【方法】以‘钟山金桂’×细裂亚菊F1为父本,‘钟山金桂’为轮回亲本开展回交试验。对获得的回交后代进行细胞学鉴定,对BC1代的形态性状观测,对经过越冬期后田间苗脚芽萌发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共获得17个回交后代株系。回交后代株系的形态出现分离,与亲本有显著差异,回交后代在花型上出现了托桂型、半托桂型和非托桂型的分离,大部分花型为托桂型,且部分植株花序直径大于‘钟山金桂’,回交后代所有株系的花色均为黄色。回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钟山金桂’强,遗传了细裂亚菊的抗寒特性。【结论】通过回交不仅可提高远缘杂交后代的观赏品质,还从细裂亚菊获得的耐寒性也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三系水稻保持系航天诱变突变株的育性变化情况。[方法]以籼型水稻单株纯系品种特B、湛B、双青B和II-32B的种子为材料,各品种取1/2种子进行航天诱变,余下1/2种子为对照,研究航天诱变突变株测交和回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变异。[结果]4个保持系突变株测交后代可育花粉率变幅为0~25.6%,回交一代可育花粉率变幅为0~72.2%。各突变株测交后代自交结实率变幅为0~8.2%,突变株对不育系的不育性保持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回交后代自交结实率与对照差异显著,II-32A×II-32B3-1的后代自交结实率最高,为33.4%。回交后代农艺性状与对照的差异比上一代更明显。[结论]三系水稻保持系航天诱变突变株回交后代的育性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8份菊属植物、2份亚菊属植物及2个两属间杂种的24个形态性状和1个生物学性状进行统计,并对获得的信息数据运用数量分类学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Dendranthema arcticum与其他菊属植物的形态相差较大,单独成一类,其他21份材料聚为一类;野菊与菊花腩、异色菊与甘菊、龙脑菊与那贺川野菊两两间形态相似;毛华菊与日本野生菊属植物有较近亲缘关系,日本野生菊属植物较我国野生菊属植物进化;亚菊属矶菊与纪伊潮菊间形态相似,且与菊属植物形态相近,表明两属间有很近亲缘关系.本研究的形态性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涉及的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菊属系统发生关系研究的有效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幼胚拯救,首次获得了普通小麦与沙生冰草、根茎冰草两组合的属间杂种。在幼胚拯救时发现,无盾片的幼胚是不能产生杂种苗的。对获得的两组合杂种植株进行了壮苗和破蘖培养繁苗,使来自同一胚的杂种植株数目增加。在获得的F#-1杂种中,幼苗形态和穗型似普通小麦栽培种。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中国春×沙生冰草、根茎冰草两组合杂种F#-1的染色体配对频率远远超出了期望值。对杂种F#-1用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回交,都能很容易获得种子,平均结实率都在15%以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合的属间杂种均具有自交可育性,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46%和0.15%。文章讨论了:⒈杂交成功的经验;⒉P与A、B、D染色体组间特殊遗传关系的理论分析;⒊F#-1自交结实的原因;⒋壮苗培养和破蘖培养繁苗在小麦远缘杂交中的重要作用。小麦属与冰草属间自交和回交后代的首次获得,在理论上对前人所认为的P染色体组在小麦族中的高度独立遗传性,提供了直接的相反证据;在实践上,使产生异源附加系、代换系甚至易位系、进而为利用P染色体组中的期望基因变得相对的容易。  相似文献   

7.
以引进的51 个朱顶红品种种球为试验材料,于2013 年冬季在广州地区种植于不加温的温室中,于开 花时进行人工授粉、结实和育苗研究。试验通过自交在29 个品种上获得种子,通过杂交在309 个组合上获得种子, 自交和杂交共收获成熟果实621 个,获得饱满种子35 114 粒;采用花盆育苗,共获得朱顶红幼苗18 045 棵,总出苗 率为51.4%。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基因型对朱顶红结实率和出苗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8-羟基喹啉和冰水混合物,按不同时间对广义菊属内7个野生种质根尖进行预处理,设置解离时间梯度,获得每种野生种最优解离时间。结果表明:广义菊属内7个野生种质经过冰水混合物24 h预处理,可得到分散良好,形态正常,便于统计的高质量染色体制片;最适宜的解离时间为:灌木亚菊为12.5 min,甘菊和太行菊为12 min,神农香菊、野菊和小红菊为11 min,毛华菊为14 min;得到了7个野生种的核型公式。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26%;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核型公式为2n=2x=18=17m+M,1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71%;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核型公式为2n=2x=17=14m+2M+sm,1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5%;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核型公式为2n=2x=18=15m+2sm+M,2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86%;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核型公式为4n=4x=36=31m+3sm+2M,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28%;小红菊(Chrysanthemum chanetii)核型公式为4n=4x=36=25m+8sm+2T+M,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5%;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核型公式为6n=6x=54=36m+11sm+4T+2M+1 st,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33%。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的遗传规律,对栽培菊花与菊属-近缘属属间杂种杂交后代耐盐性进行了遗传分析。以栽培菊花''韩2’为母本,大岛野路菊×芙蓉菊属间杂种为父本进行杂交,以盐害指数作为指标,通过水培法对获得的F1群体进行耐盐性鉴定,并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采用单个F2世代的分离分析方法对F1群体耐盐性进行混合遗传分析。结果发现:F1群体的耐盐性出现广泛分离,变异系数达53.63%,盐害指数的变异范围为3.33%-96.67%;中亲优势为2.47,未达到显著水平;将后代的耐盐性分为5个级别,其中高耐的占14.52%,耐盐的占38.70%,中耐的占30.65%,敏盐的占9.68%,高敏的占6.45%。F1群体的耐盐性符合B-2模型,由两个主效基因控制,加性效应均表现正向增效,分别为18.06和19.13,显性效应表现负向效应,分别为-17.99和-1.44,主基因遗传率为61.14%,属高度遗传力。综合分析表明: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可通过杂交导入栽培菊花,实现栽培菊花耐盐性遗传改良;菊花近缘种属植物盐害指数受两对主基因的控制,主基因在F1群体的遗传率属高度遗传力,耐盐性选育可在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幼胚培养和延续授粉法,使稻×李氏禾属间远缘杂交获得成功.幼胚培养成株率为26%.延续授粉杂交成胚率约为19%,比常规1次授粉杂交提高14%,并且可以直接获得结实饱满的杂种种子,平均结实率为6.2%.1985-1989年共获得 F_1绿苗236株,成株108株.从杂交后代已获得双胚菌、雄性不育、高柱头外露和高抗稻瘟病的育种种质.  相似文献   

11.
异交物种易发生近交衰退。为了研究濒危树种鹅掌楸天然种群的濒危机制,以鹅掌楸属树种4种人工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回交、自交)子代为材料,从表型(种子饱满度、出苗率、苗期生长量)和基因型(SSR位点)两方面分析了鹅掌楸近交衰退状况。结果表明:子代饱满度、出苗率有相同的变异趋势,种内杂交>种间杂交>回交>自交。子代苗期生长量为种间杂交>回交>种内杂交>自交。子代纯合子比率为自交>种内杂交>回交>种间杂交,表明鹅掌楸属树种近交衰退明显。同时还发现北美鹅掌楸基因杂合度高于鹅掌楸。  相似文献   

12.
以三色堇和角堇无自交和自交结实率高的杂交亲本的母本为材料,观察堇菜属植物花朵发育与自交结实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三色堇和角堇的花朵发育都具有同样的规律,高自交率品种的花粉和柱头的成熟明显早于无自交后代的品种,高自交率品种的柱头接受花粉的时间长于无自交的品种.因此,在进行杂交种子生产时,可以通过提前授粉时间避免自身花粉对柱头的污染,克服自交种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蔷薇属植物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特性,为月季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个蔷薇种及25个现代月季品种为亲本材料,进行种与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和品种自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筛选高亲和性月季杂交组合.[结果]以蔷薇和法国蔷薇为父本与现代月季杂交的杂交组合均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而以粉团蔷薇、七姊妹和软条七蔷薇为父本,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为0.其中,遗产×法国蔷薇和遗产×蔷薇的杂交亲和性较高,结实率分别为40.00%和35.00%.5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中,光谱♀×杏花村♂、光谱♀×大游行♂、遗产♀×南海♂、绯扇♀×月季夫人♂和绯扇♀×西方大地♂的杂交亲和性较高,结实率分别为51.67%、53.33%、41.67%、56.67%和58.33%;10个品种的自交结果表明,贾博士的纪念自交结实率最高,达63.33%.[结论]蔷薇和法国蔷微与现代月季杂交、现代月季品种间杂交及现代月季品种自交的结实性及杂交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蔷薇和法国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的结实率较高,可作为现代月季杂交育种的父本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小偃麦为对照,将小麦属不同种与披碱草(Elymus chinensis)进行了杂交,观察了各组合杂交结实性,结果表明:小麦属不同种和小偃麦同披碱草杂交,杂交亲和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小麦属不同种与披碱草杂交当代结实率低,出苗差,难以成功.以中间型小偃麦与披碱草作为桥梁亲本获得三属杂种的结实率较高,平均为18.13%.F1自交穗结实为2.608,B1 F2回交结实率为77.48%.  相似文献   

15.
红花草莓是新兴的观赏兼食用的园艺植物,具较高的观赏价值。红花草莓在花色、果实品质等方面的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育成的红花草莓品种很少,且花色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粉色),果实品质较差。红花草莓不同花色之间的杂交,其后代花色和果实性状方面研究鲜见报道。以红花草莓品种粉佳人(花粉色)与俏佳人(花深粉色)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调查杂交后代花色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粉佳人×俏佳人和俏佳人×粉佳人这2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85%和9.09%,播种出苗率分别为20.80%和2.64%;杂交后代花色分离明显,出现了红色、深粉色、粉色、浅粉色和白色。获得了花色艳丽的新种质,个别株系花色出现花瓣基部色深的性状。有42株后代在花大小、单序花朵数等性状明显优于亲本;杂交后代果实形状多数为圆锥形,还有楔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圆形及带果颈等形状,果实大小差异明显,单果重为5.2~22.9g。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1%~12.5%,可滴定酸为0.2%~1.5%,维生素C含量为17.3~116.2mg·100g-1。从2个正反交后代248株杂种中,筛选出了6个果实较大、花色红艳的株系,其中5-21,5-56,6-1,6-57均为红色株系,花色深而艳丽,可用于观赏或用于培育红花草莓红色品种的亲本;优系5-17和5-39则果实较大、芳香,花深粉红色,适于观赏和鲜食。本研究选育出的不同花色优系尤其是红色种质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茄果类蔬菜属间嫁接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番茄、茄子、辣椒三种同科异属的茄果类蔬菜相互嫁接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番茄、茄子(青茄和紫茄 )、辣椒 (辣椒和甜椒 )三者能够相互嫁接成活。其中 ,番茄、茄子相互嫁接成活率高 ,且嫁接苗生长正常 ,能够获得果实和种子 ;辣椒与番茄、茄子相互嫁接 ,成活率较低。嫁接植株的种子后代同对照相比出现了少量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以 1 3个小麦品种 (品系 )的植株体为受体材料 ,用花粉管通道及子房注射法进行了硫氧还蛋白反义基因 (Anti TrxS)的遗传转化。花粉管通道法共处理小花 2 0 36朵 ,收获T0 种子1 61 6粒 ,结实率为 79.4% ,将T0 种子大田点播成株行 ,T1 共出苗 1 42 4棵 ,出苗率为 88.1 %。对T1 苗按品种和处理组合的方式进行抽样检测 ,抽样株系取 1 0个单株分别提取叶片基因组DNA ,然后将单株叶片DNA等量混合 ,进行株系基因组DNA的PCR检测。检测结果为 30个株系中有 1 6个株系呈阳性反应。子房注射法共转化豫麦 49号、豫麦 70号、豫麦 1 8号、郑新 991、95 5 1 9五个小麦品种 (品系 )的小花 1 2 0 6朵 ,收获种子 89粒 ,结实率为 7.4% ,T1 共出苗 41棵 ,出苗率为 46.1 %。  相似文献   

18.
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引种栽培大米草1720株,栽培水稻品种(组合)20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大米草(♂)与水稻培矮64S/04141(组合,♀)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子11842粒,千粒重18.39 g;大米草(♂)×F1(♀)杂交17穗,获种子24粒,杂交结实率2.84%;大米草(♂)×水稻(♀)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子63粒,杂交结实率4.2%。水稻与大米草远缘杂交后代变异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说明远缘杂交导致了水稻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芍药属组间杂交种皮开裂种子的内部状态和胚培养成苗表现,为揭示种皮开裂种子的成苗潜力、提高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24个芍药属组间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解剖后观察并统计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通过离体培养观察胚的萌发和生长规律,分析不同组合种皮开裂种子发育和成苗差异。【结果】芍药属24个组间杂交组合中均出现了种皮开裂的杂交种子,平均种皮开裂率高达61.08%;1 767粒种皮开裂种子中,有11.09%的胚乳已腐烂;胚乳未腐烂种子中,约90%以上种子的胚乳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病变,24.18%的种子内部未观察到可见胚。对解剖得到的1 185个组间杂种胚进行离体培养发现,有24.73%的胚不萌发,63.47%的胚生长异常,仅有4.47%的胚能正常生长,得到完整植株。胚培养得到的完整植株具备良好的活力,移栽成活率达到86.79%。24个杂交组合种皮开裂种子通过离体胚培养共得到46株移栽成活的组间杂种苗,平均成苗率为2.60%,接近正常组间杂交种子的播种成苗率(2.75%)。【结论】种皮开裂现象在芍药属组间杂交种子中普遍存在,是组间远缘杂交障碍的重要表现之一,用离体胚培养技术能有效克服这类障碍,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20.
非洲菊组培苗玻璃化控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洲菊为菊科非洲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其花枝挺拔,花朵硕大艳丽,花色丰富,是优良的切花上乘材料。非洲菊属异花授粉植物,自交不孕,种子后代易发生变异,传统上多采用分株繁殖,但繁殖率低。为在短期内快速繁殖能保持良种种质的种苗,我们采用非洲菊花托进行试管苗诱导与快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部分玻璃化苗,影响了种苗质量与快繁工作。为此,特进行了玻璃化苗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