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小果型西瓜三倍体的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二倍体小果型西瓜优良自交系MH-39-1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诱导四倍体的研究。[结果]100 mg/L秋水仙素处理子叶的不定芽分化率达66.7%,平均分化不定芽6.7个。400 mg/L秋水仙素处理的四倍体诱导率为20.0%。秋水仙素处理12 h的不定芽分化率为83.3%,处理48 h的不定芽分化率为16.7%。秋水仙素处理24~36 h的四倍体诱导率为16.7%。4.0 mg/L 6-BA处理的不定芽分化率为83.3%,1.0 mg/L 6-BA处理的不定芽分化率为58.3%。再生芽在4种生根培养基上的生根率均在90%以上,在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再生苗的平均生根数仅为6.5条,添加NAA的培养基上再生苗的平均生根数在10条以上,但根短而粗。[结论]初步确定秋水仙素离体诱导小果型西瓜四倍体的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为400mg/L和24 h。  相似文献   

2.
在含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固液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豫杂一号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同时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豫杂一号泡桐同源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影响不显著。在含20 mg.L-1秋水仙素MS培养基上处理48 h,未经预培养叶片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达21.2%。同源四倍体幼苗叶片及其单气孔器较二倍体变大,气孔密度变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此外,叶片是同源四倍体豫杂一号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MS+0.5 mg.L-1NAA+16 mg.L-1BA和1/2MS+0.1 mg.L-1NAA分别是其芽诱导和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将三球悬铃木愈伤组织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WPM培养基上诱导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悬铃木愈伤组织在秋水仙素浓度为1000mg.L-1的双层培养基上预培养72h处理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20.9%。根尖染色体压片结果表明,三球悬铃木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2,四倍体为2n=4x=84。此外,诱变出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相比,具有生长慢,茎变粗,叶片变宽,节间变短,单个气孔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减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马利筋二倍体种子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3%~0.10%),在不同的处理时间条件下(24~72h)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10%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马利筋染色体数目为2n=2×=20,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马利筋染色体数目为2n=4×=40。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秋水仙素诱导出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建立其体外植株高效再生系统,为泡桐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以二倍体南方泡桐幼苗叶片为外植体,预培养泡桐不同时间(0,8,16 d)后,置于含不同质量浓度(5,10,20 mg/L)秋水仙素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上处理泡桐不同时间(24,48,72 h),以诱导其同源四倍体植株,并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DNA相对含量的测定,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分析;同时,以其四倍体叶片、茎段和叶柄为外植体,利用不同植物激素不同质量浓度的组合培养基,筛选建立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最适培养基。【结果】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影响不显著;在含10 mg/L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上处理72 h,未经预培养叶片的四倍体诱导率高达18.8%;同源四倍体幼苗叶片较二倍体大而且厚,叶片单气孔器变大,孔密度变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MS+0.1mg/L NAA+8 mg/L BA、MS+0.3 mg/L NAA+12 mg/L BA和1/2 MS分别是其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结论】诱导获得了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建立了同源四倍体南方泡桐的体外植株再生系统;叶片是同源四倍体南方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6.
 以花椰菜二倍体小花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03%~0.1%)秋水仙素,在不同的处理时间(24~72h)条件下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05%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本试验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花椰菜染色体数目为2n=2×=18,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花椰菜的色体数目为2n=4×=36。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非洲凤仙扦插苗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0.2%和0.5%)秋水仙素溶液,在不同处理时间(48h和72h)下诱导非洲凤仙扦插苗,通过其形态观察及染色体计数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导非洲凤仙得到了四倍体,在0.5%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二倍体非洲凤仙染色体数目为2n=2x=16,诱导的同源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x=32。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吴志刚  刘丹赤  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59-1960,2002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与秋水仙素相结合进行番茄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研究。[方法]以番茄品种渝粉109为试验材料,在建立番茄植株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以带绿芽生长点的子叶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分别采用混培法和浸渍法进行番茄同源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以带绿芽生长点的子叶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番茄同源四倍体离体诱导采用混培法,0.2%的秋水仙素处理48 h时获得了最高诱导率,为50.0%;浸渍法虽然诱导率较高,但对外植体的药害程度大。[结论]通过混培法获得了较高的诱导率,为番茄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的创新与丰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5个二倍体西瓜品种子叶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分化频率、增殖系数、畸芽率及四倍体频率随基因型、外植体所处部位、激素浓度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用不定芽叶尖染色体计数可100%检出四倍体.试管苗快繁中四倍体对营养逆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将台湾泡桐叶片愈伤组织放置于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培养基上进行四倍体植株的诱导,采用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7个试验组合中,用30 mg/L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6 d的台湾泡桐叶片48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5.83%。根尖染色体压片结果也表明,台湾泡桐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40,四倍体为2n=4x=80。此外,与二倍体相比,诱变出的四倍体植株,具有生长慢、茎加粗、叶片增宽、单个气孔面积增大、气孔密度减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液体、固体和固液双层介质处理预培养时间不同的兰考泡桐二倍体幼苗叶片,叶柄和茎段后,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体外植株再生,得到了兰考泡桐的四倍体植株.结果表明,固液双层介质处理兰考泡桐叶片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23.4%.显微镜观察诱变植株根尖染色体数为2n=4x=80,四倍体幼苗较二倍体幼苗叶片大而厚、叶色深,气孔大,生长更为健壮.  相似文献   

12.
火鹤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火鹤二倍体品种‘Smaragd’和‘Artus’的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方法进行火鹤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发现,火鹤四倍体诱导率因基因型、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及处理时间不同而异。不同品种的四倍体诱导率不同,低浓度的秋水仙素的诱导率要高于高浓度的诱导率;相同浓度处理下,长时间处理的诱导率比短时间处理的诱导率要高。两个品种分别在含0.2 g/L秋水仙素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4 d的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分别为52.50%和61.90%。随着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绝对生长速度和平均芽分化数逐渐降低。改良压片法是鉴定火鹤四倍体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与秋水仙素相结合进行番茄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研究.[方法]以番茄品种渝粉109为试验材料,在建立番茄植株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基础上,以带绿芽生长点的子叶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利用秋水仙素分别采用混培法和浸渍法进行番茄同源四倍体的离体诱导.[结果]以带绿芽生长点的子叶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番茄同源四倍体离体诱导采用混培法,0.2%的秋水仙素处理48h时获得了最高诱导率,为50.0%;浸渍法虽然诱导率较高,但对外植体的药害程度大.[结论]通过混培法获得了较高的诱导率,为番茄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的创新与丰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野生有斑百合多基因型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方法及快速、准确和高效的多倍体鉴定技术,本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以野生有斑百合预培养7 d的无菌萌动种子(2n=2x=24)为材料,用不同含量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明显膨大作为变异植株早期鉴定的标准,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并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诱导后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探讨在相同的种子萌动状态下,不同含量、不同浸泡时间的秋水仙素诱变效果,并初步建立了种子离体多倍体诱导和鉴定技术流程。结果表明:0.10%的秋水仙素溶液可有效地诱导野生有斑百合萌动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浸泡处理36 h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达44.4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肥厚且增宽、叶色深绿、叶表面轻微褶皱、叶柄粗壮、生长缓慢等特征。研究还发现,植物外部形态变化不仅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存在,而且在不同基因型的四倍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下胚轴的膨大作为早期筛选多倍体的有效指标,同时结合直接测定细胞中DNA含量和计数染色体数可快速有效地培育出野生有斑百合同源四倍体植株。本研究建立的离体多倍体诱导流程除可应用于有斑百合种子多倍体的诱导外,也可为其他野生百合种子离体染色体加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瓜子叶组织培养中四倍体的产生及鉴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5年二倍体西瓜品种子叶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分化频率、增殖系数、畸芽率及四倍体频率随基因型、外植体所处部位、激素浓度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用不定芽叶尖染色体计数可100%要出四倍体。试管苗快繁中四倍体对营养逆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毛泡桐和白花泡桐茎段、叶片和叶柄分别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固体和双层培养基上进行四倍体植株诱导,并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测定进行诱变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是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四倍体诱导的最适材料,双层培养基处理叶片后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不经预培养的毛泡桐叶片在质量浓度为2 000 mg·L-1的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处理72 h和预培养12 d的白花泡桐叶片在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的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处理24 h分别是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四倍体诱导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风信子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比较了秋水仙素不同质量分数、不同处理时间诱导亚美尼亚葡萄风信子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效果。利用秋水仙素混配和浸泡法对亚美尼亚葡萄风信子的染色体进行加倍诱导,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鉴定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浸泡法以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时间为15 h的变异率最高,达到45.6%;混培法以秋水仙素质量分数为0.05%,时间为15 d的变异率最高,为21.1%。经秋水仙素诱导的变异株与正常二倍体植株比较,诱变植株叶片变厚变宽,叶色变深,鳞茎变大,气孔显著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对诱变植株进行细胞学观察后发现,对照二倍体植株2n=2x=18,变异株2n=4x=36,为四倍体,另外还发现嵌合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加倍的试验结果表明,金线莲在秋水仙素浓度为300 mg/L(含有2%DMSO)时,茎节相对于顶芽受到更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秋水仙素对外植体的毒害作用加强,表现为外植体死亡率增多。3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3~19 d均可导致材料的染色体加倍,处理13 d时,细胞染色体完全加倍率达到最大,为72.7%;细胞学鉴别结果显示金线莲的染色体数40条,加倍后的植株染色体数80条。四倍体的气孔大小明显比二倍体的大,二倍体和混倍体的气孔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色马蹄莲多倍体诱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明秋水仙素诱导彩色马蹄莲多倍体的最佳处理方法.以黄色马蹄莲奇妙Zantedeschia elliottian‘Black Magic’球茎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诱导愈合组织并产生芽点.放入0.2,0.5及1.0g·L^-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浸泡24,48和72h,诱导黄色马蹄莲多倍体。结果显示:秋水仙素能成功诱导黄色马蹄莲多倍体.其最佳处理是使用0.5g·L^-1秋水仙素浸泡芽点48h.四倍体诱导率13.3%。四倍体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64。获得的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比较,外部形态特征、气孔特性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植株强健,叶片变大增厚,保卫细胞增大,叶绿体数目增多.气孔密度减少等特点.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20.
以紫美石榴种子为试验材料,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诱导多倍体,并对诱变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0.3%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石榴种子24 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为1.11%;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6,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x=32;二倍体和四倍体植株叶片、花、果实主要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四倍体的叶片气孔、叶片、花变大,叶绿素含量增加,果皮增厚以及籽粒百粒质量增加,而籽粒颜色变浅和变硬;四倍体萌芽期、始花期、成熟期和落叶期均晚于二倍体。综合认为,四倍体紫美石榴可作为育种新材料加以评价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