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生活资料很早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明清小说中,对品茶生活及其含蕴的文化事象描写比比皆是.《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都记载了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对此已有论者写文章进行多方面的阐释.李绿园创作的《歧路灯》是反映中原地区十八世纪中下层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108回,涉及茶的就有97回,"茶"字在书中出现381次.小说中居家饮茶、待客献茶敬茶、醒酒或提神用茶、治疗感冒等疾病也用茶……茶事活动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之一.但是,至今尚无人论及《歧路灯》中丰富的茶事活动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本文立足小说文本资料,进行细致梳理,以探究书中的茶事描写及其含蕴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王建平 《农业考古》2012,(5):275-282
明代茶文化史上有两件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一是开创了散茶冲泡的瀹饮法时代,"开千古茗饮之宗";二则是文人们热衷于编写茶书,是中国古代茶书最多的时期,几乎占我们古代茶书总数的一半。虽然"也有少量茶书,或出于文人的一时戏笔,或其内容全部系抄袭而成"[1],但大部分茶书还是坚持原创,注重创新,"崇新改易,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3.
朱自振等编著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收录唐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茶书114种,纵览其中所关联的汉水流域茶文化,史迹清晰,意蕴深厚。分别呈现唐至五代茶之出、茶之事、水品次等基本内涵;宋元时期茶艺掌故及其意蕴、茶之生长环境与采拾、茶政体系及其样貌等发展样态;明清时期茶诗意向、水品意蕴、陆羽生平、茶之品名等多元意蕴。基于中国古代茶书,探究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茶文化,可为当下对其内涵研究、价值开掘、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小说由于体裁及题材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祈向。据此路径思考,不同题材的传统小说中描写茶事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在历史军事小说中,茶一般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与写作程式,其文化内涵未做过多展开;在英雄奇侠小说中,从总体上来看,描写茶的具体内容较之历史军事小说有所增加,但茶仍然不是小说书写的主线;在神魔鬼怪及世情小说中,茶的线索性作用及精细化描写得以体现,茶事受到了更多关注。但由于传统小说的题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茶很难突破传统题材的园囿成为小说描写的绝对主体。  相似文献   

5.
英国十九世纪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1)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一部奇著。小说立意深刻,情节生动。作者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在其书中大量的写到了茶,似"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6.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5,(2):159-162
陆羽《茶经》是中国古代茶叶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在茶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茶经》在《新唐书》艺文志小说类、《通志》艺文略食货类、《郡斋读书志》农家类、《直斋书录解题》杂艺类、《宋史》艺文志农家类等书中,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7.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1,(2):171-176
南宋类书《类说》录有《茶录》一书,已有研究认为作者为蔡襄或曾慥,均误。通过其录文本身的"破绽",并与《绀珠集》所收《茶录》比较,可以确定其真正的作者是朱胜非。朱氏《茶录》作于绍兴五年至七年间,该书汇辑它书制茶、饮茶等方面术语,每一术语单独列为一个条目,在宋代茶书中别具一格,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的古典名著。自清代乾隆年间刊行以来 ,二百多年传诵不衰 ,毛主席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 ,并对全书有独特评价 ,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一位博学多才 ,知识面广 ,学术很深的文学家。其中不但对当时社会经济、民俗世情、封建道德、人物性格作了客观反映 ;对山水、林木、花鸟、诗歌、衣着、饮食、医药等方面都有生动的描述 ,特别是书中讲到茶处很多。 12 0回《红楼梦》中 ,就有 112回讲到茶 ,并对茶具、茶类、茶诗、茶联、茶礼、泡茶、品茶等等都有相当的讲究。可以说 ,《红楼梦》中…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以顾渚为第一"。  相似文献   

10.
宋代茶书考     
宋代茶书考苏州市经济协作委员会方健对古代茶书的研究。首推已故著名农史学家万国鼎先生,早在四十年前,他就发表了《茶书总目提要》。此后,王毓瑚先生、程光裕教授、朱自振先生及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教授等,在他们的论著中,对宋代茶书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也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1.
周庆叔《岕茶别论》一书最早著录于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之"九茶之略"的"茶事著述名目". 关于周庆叔,不详其生平.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之《岕茶别论》题记说:"周庆叔,生平事迹不详,明代前期人,约和长洲(今苏州吴县)沈周(1427-1509)是同时代人,长期隐居江南著名茶区长兴,嗜茶,也精于茶事.沈周在《书岕茶别论后》称,庆叔‘所至载茶具,邀余于素鸥黄叶间,共相欣赏',这也就是周庆叔喜茶和与沈周相友的最好也是唯一记述.""现存最早的岕茶专著,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前后长兴知县熊明遇所写《罗岕茶记》,但周庆叔所撰《岕茶别论》要早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2.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0,(4):106-107
一、茶浴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所涵盖的面极广,包括了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例如茶话、茶诗、茶文、茶联、茶书、茶俗、茶德、茶艺、茶具、茶馆、茶食,以及茶与名人、茶与健康、茶与贸易、茶与宗教、茶与戏剧、茶与音乐、茶与美术等。而茶浴也是诸多茶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茶浴及其重要意义。用茶汤沐浴,在我国南部山区人民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普遍。研究表明,早在殷商时期,居住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一带的闽越族就流行有一种洗岩茶浴的习俗。茶浴,说起来比较简单,就…  相似文献   

13.
正宁德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区。往常,提起闽东茶,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坦洋工夫、福鼎白茶等著名的区域公共品牌。但近年来,蕉城区的"天山"系列公共品牌悄然崛起,其中,"天山绿茶"的品牌价值更高达11.17亿元。天山茶的产区分布在蕉城区各个山村。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宁德蕉城天山山麓就出现茶叶、陶瓷饮具。唐朝时期,天山茶区就生产贡茶"蜡面";宋明时期,"支提茶"闻名天下;而"支提茶"就是今天天山茶的前  相似文献   

14.
闫茂华 《农业考古》2021,(2):100-10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经典小说,自问世以来,获得众多学人推许。从茶文化学角度分析小说,以茶讽刺,情伪毕露:以茶充饥、以茶量人、以茶谑人、打茶官司、人走茶凉、挑粪工饮茶夕照、清凉山奇人论水等等,宜壶锡瓶,雨水煨茶,茶香氤氲于江南烟雨中,揭示出一个隐秘的茶世界。爬梳吴敬梓遗作《文木山房集》中的茶诗词,寻找小说的茶文化源流,从茶文化角度观照《儒林外史》无疑提供研究小说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明清茶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探讨了明清茶书的历史价值。指出明清茶书承前启后,对我国传统茶学做了多方面的总结,同时肇始了我国近代茶学。提出了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明清茶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7,(5):236-239
笔者曾撰《明代几种茶书成书年代考》(《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对明代张源《茶录》、熊明遇《罗茶记》、罗廪《茶解》、闻龙《茶笺》、屠本《茗笈》、屠隆《茶说》等六种茶书的成书年代予以考定。近日获阅郑培凯、朱自振主编的《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以下简称茶书汇编)和谢文柏主编的《顾渚山志》二书,从中发现了新材料,足以匡正我原先的一些错误结论,现特以作修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原先查阅的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  相似文献   

18.
<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用了前后三年的时间刊完了21万字的小说<吃茶去>.最近我又把小说读了三遍,对作者姚义泗先生产生了莫大的敬意.虽然我和作者陌不相识,但从朋友口中知道他已年过七旬,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在任教中因遭遇车祸,双腿骨折截去右肢回到故乡福建永春县.永春是名茶"佛手"的原产地,他以对故乡的茶情茶事的热爱,通过各种文学的形式表达出他对茶的激情,呼喊着继承茶德,做出好茶,芬芳世界.  相似文献   

19.
禅茶,即"僧人在寺院借以传递禅定内涵与境界的茶"[1]所包含的内容,并结合茶文化要素,以"寺"为环境、"僧"为主体。茶与禅在六朝时期结盟,并在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下共同发展,至唐代形成了融合茶与佛教二种文化的"禅茶文化"。江苏早在六朝时期即是著名茶区,入唐以后发展成为我国茶文化中心之一。佛教自汉代  相似文献   

20.
唐宋古逸茶书钩沉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王河唐宋风俗贵茶,茶事兴盛,所著茶书夥矣!惜千载邈邈,沦海桑田,兵戈烽火,水淹虫啮,所佚荣书亦夥矣!近年来,从事茶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于群籍众书中爬罗剔抉,辑佚钩沉,共得多种唐宋方逸茶书片言断语若干条。虽为吉光片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