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探讨犬洋葱中毒最佳治疗方法,本试验通过给16只健康犬喂食洋葱建立洋葱中毒疾病模型,并随机均分成4组:输血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输血治疗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及红细胞压积(HCT)升高明显,高于其他2个试验组(P<0.05),与阳性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1)。表明输血治疗的疗效最佳,有助于为临床上今后治疗该病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相关指标及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脾虚犬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4只1岁龄的比格犬,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加味四君子汤恢复组。对照组犬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犬先饲喂基础饲粮并每天灌喂6 mL/kg番泻叶水煎液,上下午各1次,构建脾虚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将脾虚组犬解剖采样,加味四君子汤恢复组饲喂添加加味四君子汤的饲粮(每50 g添加1 mL),自然恢复组饲喂基础饲粮。分别在第0,7,14天采血,测定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数、淋巴细胞(LYM)数、中性粒细胞(Gran)数、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G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数),并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胆红素(TBIL)含量)以及D-木糖含量。第14天,全部犬解剖采集小肠和胰腺组织,观察小肠形态并测定胰腺消化酶活性。【结果】番泻叶水煎液灌喂第7天,试验犬出现脾虚证候群,表明脾虚模型构建成功。第0天时,各组犬各类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第7天时,与对照组相比,脾虚犬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液中WBC、LYM数量,血清TP含量及胰腺组织中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RBC数量、HGB含量、HCT及血清ALB、GLU、D-木糖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ACT活性显著升高(P0.05)、胆红素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电镜观察发现,脾虚组犬小肠绒毛稀疏且部分断裂、缺损,细胞器结构损伤。第14天时,脾虚犬经加味四君子汤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够使脾虚犬的生理生化指标及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对犬脾虚证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对断奶仔猪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8头6周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对照组添加抗生素和高铜,于试验的第14天和第30天两次采血,研究它们对于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抗体效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两次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LTT(PHA)在第一阶段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二阶段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猪瘟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略有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呈上升趋势,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呈下降趋势(P>0.05)。  相似文献   

4.
犬瘟热的诊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例犬瘟热病犬经临床观察、犬瘟热ELISA试剂盒诊断、包涵体检查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进行比较诊断研究。临床表现为肺炎型、肠炎型、神经型和眼型;从上皮组织细胞、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胞浆和胞核内检查到包涵体;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表明嗜中性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增多;犬瘟热ELISA试剂盒诊断阳性率较低。经治疗试验,探索出治疗各型犬瘟热的系统疗法。  相似文献   

5.
将20头35日龄健康杜洛克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试验组仔猪每隔15 d肌肉注射畜禽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0.8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8 mL,共注射4次。前腔静脉采血,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以及血清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仔猪注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后,可显著使其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升高(P0.05);可使仔猪血清中SOD的活性著升高(P0.05),使MD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使GSH-Px的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畜禽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可提高仔猪的造血机能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羊冰川棘豆中毒的血液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只杂种奶山羊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羊按 10 g/ ( kg· d)的剂量饲喂冰川棘豆干粉 ,定期采血 ,进行血液 RBC、Hb、PCV、WBC、白细胞分类记数和全血淋巴细胞空泡变性的测定 ,并计算 MCH、MCV、MCHC。结果表明 ,RBC、Hb、PCV、MCH、MCV、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0 .0 1) ,淋巴细胞出现空泡变性 ,中毒羊造血系统受到损害 ,抵抗力降低 ,贫血属小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犬细小病毒病的血液学检查与临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49例犬细小病毒病门诊病犬进行了血液学检查分析,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并对常规的临床疗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患犬的红细胞、白细胞平均数低于正常参考值,但不同个体的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变化不一,49例血样中17例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白细胞最低值,约占35%,17例白细胞计数值高于正常白细胞最高值,约占35%;在白细胞分类计数上,病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杆状细胞和单核细胞所占比重增加,中性分叶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占比重减少;患犬的生化指标大体正常,仅Na+、Cl-、Ca2+离子浓度略为偏高.本试验表明,采用高免血清结合对症疗法可取得最好的犬细小病毒病治疗效果,治愈率为52.9%;采用单抗结合对症治疗与单纯进行对症治疗的治愈率相当,均显著低于血清治疗组(P<0.05).  相似文献   

8.
犬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肝炎在临床上很少发生,2002年,我院在门诊接诊1例因患急性溶血性贫血来就诊的病犬,因病例特殊,现报告如下。1.病例:白京巴,公,7岁。据畜主介绍,3d前突然出现全身可视粘膜黄染、尿血、精神差、极度衰竭等症状。2.临床检查:T39℃,心跳快,呼吸频数浅表。病犬眼结膜、口腔粘膜极度黄染,全身皮肤发黄,肛门周围因黄色粪便污染毛发也呈黄色,食欲废绝、精神差,不愿运动。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RBC)1.97×1012/L,白细胞(WBC)24.85×109/L。血象检查表明,病犬极度贫血,红细胞数仅为正常值的1/3~1/4。尿液检查为尿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药处方犬粮的安全性及其对犬创伤恢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龄中华田园犬8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预试1周后,对照组饲喂普通犬粮、试验组饲喂中药处方犬粮4周,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测定体重并采血,分析体重和血液指标的变化。对试验犬进行腹壁切开术,观察各组犬创口愈合情况。[结果]中药处方犬粮能极显著提高犬体重和增加犬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目(P0.01),显著增加血红蛋白和单核细胞数目(P0.05)。试验前后,试验组犬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剖腹伤口愈合时间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处方犬粮可安全用于宠物临床,对创口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桂平  张斌  贺生中  翟晓虎  李锦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8-11149,1117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犬血常规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5d健康、未接种犬瘟热疫苗的幼犬19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人工染毒阳性对照组,III组为APS治疗组,IV组为APS与常规治疗结合组,V组为常规治疗组。自人工染毒当日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d。各组分别于人工感染前1d及感染后第3、6天于前臂头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测定。[结果]经CDV感染后,血液中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降低,MDA含量增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的各组中,APS和常规治疗对RBC、WBC、GRA、Hb含量及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APS和常规治疗相结合效果最明显,但与空白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APS和常规治疗均可提高人工感染CDV犬的抗氧化能力,但以中西药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1998,(4)
犬瘟热是危害养犬业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绍兴市畜牧兽医门诊室求诊的1000多病犬中,犬瘟热占25%以上。多数病犬因没有及时求诊治疗,延误治疗时机而死亡。经多年临床摸索,我们认为犬瘟热病犬只要及时诊断,按不同病程阶段实施分段治疗,就可明显减少病犬的死亡率。1.临床症状病初病犬多表现为眼结膜潮红,少量眼尿、流泪、粘液性鼻液,可听到“咳咳”之声似鱼刺梗喉,体温39~39.5℃,食欲尚可,精神表现倦意,似感冒,但感冒多因气候骤变或洗澡不当所引起。中期症状:病犬多为购买后2周左右的幼犬,眼屎  相似文献   

12.
犬瘟热病毒基因免疫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5只经检测未感染犬瘟热病毒(CDV)且抗体阴性的3月龄普通犬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10只,对照组5只.将CDV附着蛋白(H)重组质粒pcDNA-H和融合蛋白(F)重组质粒pcDNA-F混合后,以聚乙烯胺(PEI)作为免疫佐剂(各质粒终浓度均为200 μg·mL-1), 肌肉接种试验组动物;并以生理盐水接种对照组.病毒中和试验表明: 动物在首次免疫后抗CDV抗体中和价为10-0.78±0.14, 第2次免疫后为10-1.12±0.20, 第3次免疫后达到10-1.55±0.19.在试验组第3次免疫后28 d, 所有动物均接种CDV分离株YZ0101; 结果发现试验组动物均未出现典型的犬瘟热临床症状,且攻毒后第1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CDV检测为阴性,而对照组动物均出现典型的犬瘟热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变化,且攻毒后第1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病毒RNA检测为阳性;这表明用所制备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对抵抗CD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苜蓿皂苷(Alfalfa saponin)对X射线照射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选取雄性SPF级昆明系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研究25、50和100mg/ml的苜蓿皂苷对X射线照射强度为4.0Gy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和不同剂量X射线对添加25mg/ml的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防性给予25mg/mL苜蓿皂苷,可显著减轻4.0Gy的X射线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和血小板(Platelets,PLT)数量的降低程度(P0.05),增加照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Bone marrow nucleated cells,BMC)数(P0.05),显著降低微核率(P0.05)。2)预防性给予25mg/mL的苜蓿皂苷,相同照射剂量的试验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随照射强度增加,25mg/ml的苜蓿皂苷保护小鼠受辐射损伤的能力下降。综上,苜蓿皂苷可缓解X射线对小鼠造血系统和染色体的损伤,苜蓿皂苷浓度与射线强度存在量效关系,需要根据不同的照射强度添加不同浓度的苜蓿皂苷。  相似文献   

14.
西藏色瓦藏绵羊高原适应性的血液生理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西藏萨瓦藏绵羊高原适应性的血液生理学特性。【方法】采集成年健康西藏萨瓦藏绵羊(海拔4800 m)、林芝当地河谷型绵羊(海拔2900 m)全血,用全自动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液常规生理指标;收集已报道的绵羊血液生理学数据,通过做散点图分析海拔与绵羊的5个主要血液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西藏萨瓦藏绵羊的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淋巴细胞数(LYM)、中性单核细胞数(MONOCYTES)、嗜酸细胞数(EOSINOPHILS)、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林芝当地河谷型绵羊(P0.05),而中性单核细胞百分比(MONO%)、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CV(RDW-CV)、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则显著低于林芝绵羊(P0.05),嗜酸细胞百分比(EO%)、红细胞分布宽度-SD(RDW-SD)、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显著(P0.05)。HGB与海拔存在正相关;WBC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PLT、RBC、MCV与海拔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西藏萨瓦藏绵羊通过增加白细胞数量来提高免疫力;通过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西藏萨瓦藏绵羊通过一系列血液生理指标的改变来适应高原环境,这些血液生理学特性将为其疾病诊断、品种选育及高原适应性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工感染葡萄球菌后鸡血液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周龄健康肉鸡60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45只)经关节腔注射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5×109cfu,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对照组(15只)经关节腔注射PBS。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外周血内细菌、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及抗体水平的动态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后均发展为典型的关节炎症状。整个试验期内试验组的死亡率为51.11%,对照组表现正常。接种后1-5 d外周血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迅速升高。试验组鸡接种后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升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WBC总数的差异水平在第1、5、7、21、28 d极显著(P<0.01)。异嗜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在接种后1周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单核细胞在第3 d上升至1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在接种后第3、5、7 d的转化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第7 d达到峰值70.30%。试验组的抗体水平在整个试验期内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赵文信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7):97-98,112
使用Mindray(迈瑞)BC-2800Vet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IDEXX vetTest8008血液生化仪测定了西宁野生动物园内圈养的6只马鹿和6只白唇鹿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数目(RBC)、淋巴细胞数目(Lymph#)、单核细胞数目(MON#)、中性粒细胞数目(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等19项血常规指标和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丙谷转氨酶(ALT)、淀粉酶(AMY)等14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细胞相关指标中,马鹿和白唇鹿的WBC、Lymph#、MON#、Gran#等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血液生化指标ALP、AMY、肌酐含量(CRE)、总胆红素含量(TBI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差异显著(0.010.05).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DV)感染肉食性兽中犬科、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易感,以不满1岁的幼犬最为易感。病犬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鼻汁、唾液中,也见于泪液、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心包液、胸、腹水中,并能通过尿液长期排毒污染周围环境。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对在黑河市3家宠物医院就诊犬340只,采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诊断,其中犬瘟热的病犬38只,占就诊病犬的11.2%。通过对临床病历卡的汇总和分析,对其发病率、临床特点以及引起病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人乳铁蛋白(human lactoferrin,h LF)基因的整合对转基因山羊代谢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日期相近,饲养条件相同,健康、无病的转h LF基因山羊(试验组)30只,非转基因山羊(对照组)20只,公、母各半,分别在不同时期检测血液常规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等,血液生化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CREA)、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葡萄糖(GLU)、尿素等,并对指标进行品种(转h LF基因羊和非转基因羊)和性别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各时期转h LF基因羊与正常非转基因羊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差异均不显著(P0.05),18月龄雄性转h LF基因羊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羊(P0.05)。各时期性别间的比较结果显示: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尿素等指标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项生化指标在各时期的转基因羊和非转基因羊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h LF基因对山羊的代谢和血液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氯化锰腹腔染毒对血细胞数及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腹腔染毒不同浓度二氯化锰,12 h一次,连续染毒4次.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液中白细胞(WBC)总数、白细胞分类(DC)计数、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含量及骨髓细胞微核率,以探讨锰对机体血液的毒性作用及机体的遗传毒性作用.实验表明小鼠染毒低浓度(25mg/kg)二氯化锰,RBC、Hb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剂量二氯化锰组与阴性组比,WBC、DC计数未见显著差异,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21只体重(7±2.3)kg健康杂种犬(经连续5天肌注四环素10mg/kg体重和血液附红细胞体检查阴性后),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切脾组,Ⅱ组为切脾加免疫抑制剂注射组,Ⅲ组为对照组。各组大均腹腔注射附红细胞体病患犬抗凝血4ml(红细胞用红细胞体感染率94%,红细胞数3.8 ×10~6/mm~3),逐日采血进行血液学变化、生理指标以及临床病征等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第 1天Ⅰ组和Ⅱ组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5%和2.1%,第6天Ⅰ、Ⅱ、Ⅲ组分别为81.3%、86.5%和75.2%;血象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上升的趋势;Ⅰ、Ⅱ组中出现贫血、黄疸、发热、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明显症状的发病犬分别为5只、7只,发病率分别为71%、100%,其中Ⅱ组病势最重,并死亡犬2只。两实验组发病犬其临床症状、血象变化、生理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同自然发病患犬变化相似,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