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小麦是烟台地区播种面积最大、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良种的推广工作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和农户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950-1985年的36年间烟台地区小麦良种共更换了6次,平均亩产从55.11公斤提高到199.42公斤,小麦良种推广机构、推广方法、繁育复壮和良种经营也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以后的小麦良种育繁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旱灾多发是气候变化中农业生产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挑战。而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对旱灾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本文收集了2009年和2003年山西省垣曲县农业生产调查资料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该县的肥料试验示范地小麦生产试验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干旱下小麦产量与正常气候年(2003年)对比的变化,表明气候变化下小麦生长期干旱导致大田小麦减产超过30%,并田块间产量变率由正常气候年的10%左右提高到22%~42%。在雨养旱地,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地减产幅度在6%以下;干旱年水浇地的增产效果达到48%~64%,而施肥技术的增产效果达到30%~44%。而水浇地优化施肥示范地产量甚至比正常气候年产量提高36%~77%。肥水协调技术大幅度减缓了干旱下产量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田块间产量变率,达到有效抵御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此,发展优化施肥及肥水协调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减缓潜力,而水资源的有效供应可能成为北方气候变化下干旱对旱地作物生产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3.

旱灾多发是气候变化中农业生产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挑战。而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对旱灾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本文收集了2009年和2003年山西省垣曲县农业生产调查资料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在该县的肥料试验示范地小麦生产试验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干旱下小麦产量与正常气候年(2003年)对比的变化,表明气候变化下小麦生长期干旱导致大田小麦减产超过30%,并田块间产量变率由正常气候年的10%左右提高到22%~42%。在雨养旱地,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地减产幅度在6%以下;干旱年水浇地的增产效果达到48%~64%,而施肥技术的增产效果达到30%~44%。而水浇地优化施肥示范地产量甚至比正常气候年产量提高36%~77%。肥水协调技术大幅度减缓了干旱下产量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田块间产量变率,达到有效抵御干旱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此,发展优化施肥及肥水协调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减缓潜力,而水资源的有效供应可能成为北方气候变化下干旱对旱地作物生产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台各县(市、区)小麦不同生长期纹枯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确定该病害在烟台不同地区的发生情况;初步确定烟台地区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确定不同品种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烟台市9个县(市、区)监测点小麦从越冬期开始各生长期均有纹枯病发生,发病高峰期病株率在60.63%~81.28%之间,莱州病株率最高,龙口病株率最低;烟台地区小麦苗期至成熟期均有纹枯病发生,与温度、降雨和湿度密切相关;调查的31个小麦品种中,无免疫、高抗和中抗品种,有9个中感品种,22个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明代江西地区历史文献中干旱灾害记载的整理统计,分析了该时期江西地区旱灾的时间变化特征、等级和成因。结果表明,在明代276年间,江西地区共有140个年份发生过旱灾,占比为50.7%。明代江西地区旱灾主要分为2个发生阶段:1370~1500年代旱灾偏少和1510~1630年代旱灾多发期。整个明代时期,江西地区旱灾发生次数较多,频次呈较明显增加趋势,特别是中后期为旱灾发生波动变化较明显的时期。明代江西地区干旱灾害可划分为4个等级:(1)一级轻度旱灾和二级中度旱灾,各发生109次和107次,分别占旱灾总次数的44.5%和43.7%;(2)三级大旱灾发生24次,平均每11.5年发生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8%;(3)四级特大旱灾发生次数最少,仅有5次,约占旱灾总次数的2.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明代江西地区历史文献中干旱灾害记载的整理统计,分析了该时期江西地区旱灾的时间变化特征、等级和成因。结果表明,在明代276年间,江西地区共有140个年份发生过旱灾,占比为50.7%。明代江西地区旱灾主要分为2个发生阶段:1370~1500年代旱灾偏少和1510~1630年代旱灾多发期。整个明代时期,江西地区旱灾发生次数较多,频次呈较明显增加趋势,特别是中后期为旱灾发生波动变化较明显的时期。明代江西地区干旱灾害可划分为4个等级:(1)一级轻度旱灾和二级中度旱灾,各发生109次和107次,分别占旱灾总次数的44.5%和43.7%;(2)三级大旱灾发生24次,平均每11.5年发生1次,占旱灾总次数的9.8%;(3)四级特大旱灾发生次数最少,仅有5次,约占旱灾总次数的2.0%。  相似文献   

7.
旱地小麦地膜栽培增产机理分析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伟 《甘肃农业》2004,(4):56-56
近年来,北方旱灾频繁,旱情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影响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张掖市的山区、半山区旱灾也颇为严重,旱地小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长此下去,将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研究旱地小麦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旱地小麦覆膜栽培增产机理针对近  相似文献   

8.
利用六安地区近55年(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和农业生产数据,分别从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业产量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5年,大别山区出现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2)1955—2001年,大别山地区旱灾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3)水稻、小麦和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年际波动大,表明气候变化对粮油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畜牧业生产长期受到旱灾的影响,在当地开展旱灾指数保险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地区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地畜牧业旱灾的主要特点。该地区春夏两季出现的干旱主要引起牧草长势差、牲畜入冬膘情不足、越冬死亡风险上升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在保险支撑防灾的保险产品设计理念下,拟定了通过旱灾指数保险补偿牧民补饲所需的草料成本的指数产品设计框架。在此框架下,综述了几类主要的可表征草场和畜牧业旱灾的气象指标和遥感植被指数,确立了以遥感植被指数估算草地鲜重,测算相对减产率作为赔付依据的旱灾指数方案。利用那曲地区2001—2014年间的牧草生长季MODIS-NDVI数据,测算了保险赔付的触发标准,厘定了保险费率,并以2003年为例对该指数产品的赔付流程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开办相关指数保险产品,防范畜牧业旱灾风险,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易发多发,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本文针对滨海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特点,对其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山东小麦气象灾害预警指标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山东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入手,对小麦旱灾、干热风、冷害等的指标及等级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小麦灾害预警系统的开发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1644—1911年间的干旱灾害史料,本研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清代西安地区干旱灾害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清代1644—1911年间西安地区共发生87次干旱灾害,平均3.1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49次,中度旱灾27次,重度旱灾11次;在夏季和秋季发生频次最高,分别为39、26次。清代西安地区干旱灾害可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644—1671年)、第三阶段(1752—1791年)和第五阶段(1812—1841年)为少发阶段,第二阶段(1672—1751年)、第四阶段(1792—1811年)和第六阶段(1842—1911年)为多发阶段,整体呈现少发-频发交替变化。干旱灾害变化存在7a、20a、42a、53a四类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蚌埠市小麦生产先后遭遇了3次特大旱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深入开展,积极落实减灾技术措施,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并取得了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信息快递     
《农家科技》2010,(4):7-7
<正>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罕见旱情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灾肆虐。旱灾呈现持续时间长、干旱面积大、影响程度重的特点,部分地区遭受了六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也给当前春耕备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中西部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旱灾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之一,加强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对于减轻干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熵值法,以关中西部地区的宝鸡市为例,选取易损性和适应性12项指标,对该区域2001-2012年的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地区农业旱灾易损性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区域的农业旱灾适应性能力逐年提升;宝鸡地区农业旱灾脆弱性呈现出不稳定的下降趋势,农业的抗旱能力逐年上升。通过对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可以有效地为关中西部地区开展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10年盐城市气象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盐城市气象干旱的气候特征,针对2010年秋旱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阐明了其对小麦、油菜、水稻等农作物生产的影响,提出防旱抗旱建议,以期减少旱灾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气候是一个地区特有的天气特征,它影响和决定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事活动,尤其是对粮食种植制度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搜集整理并系统分析了1961-2010年烟台主要气象因子——日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光照时数等的变化情况和规律,梳理了50年来烟台小麦、玉米种植制度变迁情况。发现日平均气温呈现每10年升高0.33℃的逐步上升趋势,年积温、无霜期均不同程度增加,日照时数呈现减少趋势,年降水量总体减少且年度间差异较大。因气候变化影响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烟台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经历了一年一作、两年三作、一年一作的发展历程,冬小麦适宜播种期持续后延,全年粮食产量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鲁南地区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的季节性很强 ,季节分配很不均匀 ;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 ,造成土地水分分配不均匀 ;因此 ,区内农业旱灾是长期存在的现实。据统计 ,自公元 1392年至 194 9年间 ,共发生 5 8年大旱 ,平均 9.6年一次。 194 9年至 1997年间 ,成灾面积 7万公顷以上的年份共计 2 3次 ,其中成灾面积 2 0万公顷以上大旱年份有 6年 ,平均 8年一次。上述统计也表明 ,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旱频率在 10年左右振荡 ,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的旱灾往往具有连续干旱的时间分布序列特征。根据鲁南地区农业旱灾的上述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19.
小麦避灾、抗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淮地区地处南北冷暖交汇处.气候变化异常.小麦播种生育期间常受旱灾、涝灾、冻害等灾害性天气影响,本文总结了本区小麦避灾、抗灾、减灾的高产高效栽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科技》2009,(1):F0004-F0004
小麦叶片发黄、受冻害、旱灾、涝灾、渍害以及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死苗烂根怎么办?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安徽省小麦生产。为此,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于2008年安排了天长、临泉、凤台、蒙城四县市的美洲星拌种试验示范,目前表现出明显的抗冻和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