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荪是我国的珍贵特产,素有"菌中皇后"、"真菌之花"之称.过去一直野生,上世纪90年代初福建古田县首创野外荫棚栽培竹荪成功,开始商品化生产.江山市于1999年引进试种,面积不断扩大,2005年面积达120hm2左右,目前本市竹荪栽培已有多种成功的种植模式,如棉地套种、林地套种、春大豆、夏大豆套种等.从2002年开始,江山市种子公司结合浙江省粮油种子工程特色新品种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在江山市长台镇檀亭村进行了竹荪/夏大豆高效种植模式的试种示范.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探索出了该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竹荪的生活习性,并总结了竹荪搭荫棚的栽培技术及其竹荪栽培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武夷山市竹荪大田栽培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正得到大规模推广。现从栽培前准备、栽培技术及出菇管理技术三方面总结了竹荪大田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东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毛竹林,竹荪作为新兴的森林食品,对发展林下经济带来机遇。在毛竹林下栽培竹荪,主要体现在栽培地选择、栽培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个环节,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贯穿了各个技术环节,是栽培技术的关键。总结了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竹荪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真菌,历史上列为"宫廷贡品",它以独特的风味和奇异的药性受到人们的喜欢,有"菌种皇后"的美称,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武平县种植竹荪面积不大,栽培技术尚未被农民掌握;武平县食用菌传统栽培以香菇和灵芝为主。近年来,受原材料影响,香菇和灵芝栽培受限,而栽培竹荪可以保护了山林资源;可以将竹制品厂竹屑变废为宝;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竹荪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食用菌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6.
朱学忠 《农林科学实验》2014,(7):118-118,120
皖东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毛竹林,竹荪作为新兴的森林食品,对发展林下经济带来机遇。在毛竹林下栽培竹荪,主要体现在栽培地选择、栽培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个环节,对湿度和温度的控制贯穿了各个技术环节,是栽培技术的关键。总结了皖东南地区竹荪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长裙竹荪是四川宜宾优势特色农产品,其朵裙大、肉质厚、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长裙竹荪自身抗逆性差,栽培技术要求高,导致栽培风险大,栽培成功与否往往要"碰运气"。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实践,总结出长裙竹荪栽培过程中的6个技术关键点,即栽培田块选择、播种季节、菌种质量、培养料处理、水分管理和光照  相似文献   

8.
竹荪大田栽培“四增大”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荪寄生在枯竹根部,是一种珍贵的隐花食用菌类,素有"菌中皇后"、"真菌之花"、"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等美称。竹荪是草八珍之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味香鲜美,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在福建邵武,经过多年的种植摸索出了竹荪大田"四增大"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即增大中微量元素、氨基酸、氮肥用量和培养料用量,大大提高了竹荪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竹荪属子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又名竹参,网纱菌、竹笙等,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美称.菌体洁白、细嫩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竹荪,具有成本低、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总结了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准备、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分级包装及加工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红托竹荪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红托竹荪属于鬼笔科竹荪属,是目前已知的竹笋品种中品质最好的一种,在食用菌中备受世界各国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广阔。20世纪红托竹荪已被人工驯化成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可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主要研究红托竹荪的栽培方式,为红托竹荪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织金竹荪立体换土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栽培设施、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处理、栽培步骤和程序、其他管理措施等方面内容,以提高织金竹荪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废弃物,实现变废为宝,从竹荪生产的原料来源、配方,以及田地选择、栽培季节、发酵堆制等方面总结了竹荪的发酵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竹荪,又名竹笙、仙人伞、网纱菇,其形态秀丽,清香袭人,被誉为"真菌皇后",是中国名贵山珍.20世纪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外荫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春季接种,当年夏季收获,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提高10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宽栽培领域,解决"菇粮争地"的矛盾,使竹荪生产又出现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竹荪因其"短平快"的优势,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激发了越来越多农民的种植热情。广西的柳州、贺州等地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的竹荪栽培模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本文通过季节安排、栽培场地选择、出菇管理、采收管理等方面,总结出适合广西栽培竹荪的主要模式及配套技术,为当地大力发展竹荪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姬金生  杜正顺  臧建伟 《农技服务》2011,28(6):900+921-900,921
阐述了竹荪在浙江省长兴县的引种经过,从选地整地、栽培原料选择及处理、场地畦床整理、下料播种、发菌管理、遮阴处理、出菇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阐述了竹荪在浙北地区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竹荪,又名竹笙,是我国名贵山珍。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县首创野外阴棚畦床栽培竹荪成功之后,实现了春季接种,当年夏季收成,生产周期缩短2/3,单产提高10倍。近年来在栽培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采取"免棚生料开放式栽培法"不仅稳产高产、省工省料,  相似文献   

18.
大豆田套种竹荪丰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田套种竹荪的经济效益,总结了实现大豆田套种竹荪丰产的栽培季节,培养料选择,菌种选择,播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及采收后管理等相关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抱窝"栽培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为提高滇东北乌蒙山腹地马铃薯种薯的繁育效率和种薯产量,采用大田研究的方法,并对传统的"抱窝"栽培技术的田间作业进行简化,分析了马铃薯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在用工数量、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与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相比,简化"抱窝"栽培技术可节约种薯成本7 470元/hm2,马铃薯繁殖系数是常规种薯繁育技术的2.44倍。简化"抱窝"栽培技术是适宜于滇东北的一种节本增效简化栽培技术,同时创新研究方法和栽培技术为降低西南地区晚疫病防控压力以及种薯繁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红托竹荪是我国特产,肉厚味香,营养丰富,为上等"山珍",每千克干品出口价50~80美元.其栽培技术如下. 1.菌种选择与制作.国内人工驯化栽培的红托竹荪品种较多,宜选用发菌快、出菇早、产量高、干品品味较高的优良品种、尤其是接种1年可连收2~3年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