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好鱼必先养好水。好水是鱼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是养鱼取得高产的关键。笔者近段时间以来,连续处理了几起养鱼池塘发生蓝藻引起的"水华"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水质从不宜养鱼的"蓝水"改良成了适宜养鱼的“肥、活、嫩、爽”水。下面我就调节水质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培育池塘水质是一个复杂又细致的过程,农谚有“看水养鱼”,“调好一塘水,才能养好一塘鱼”,总结了调节水质的重要性。特别是精氧池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多,在夏季高温季节,水质管理尤其重要。加强高温季节水质的科学管理,是提高池塘溶氧,促进鱼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疫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塘租、人工费、饲料费等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为了盈利,提高了养殖密度。不少草鱼养殖户反映在养殖后期,随着存塘量增加,前两餐鱼的吃料情况较差,投喂5~10分钟,就有一半左右的鱼离开食场;后两餐虽然没有前两餐严重,但也会出现在投料过程中部分鱼离开食场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池塘溶氧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经分析发现食场溶氧过低是导致鱼吃料差的原因。为解决食场溶氧低问题,本文通过在试验塘食场附近加装1台水车式增氧机,对食场溶氧及草鱼吃料改善效果进行分析,以便在高密度养殖池塘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口黑鲈     
培育塘经消毒、培育水质放入鱼种(五月份主要是培育大规格鱼种),除投喂水蚯蚓(红虫)外、家鱼幼苗和下杂鱼浆等饲料。  相似文献   

5.
颗粒饲料的科学投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喂是鱼类养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往往投喂技术不科学,即便是最好的饲料,也不一定得到应有的效果,鱼类生活在水中,所以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散失,同时有的种类鱼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就给准确投饲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影响鱼类摄食的因素也较多,如温度、水质、溶氧等都可造成鱼类不上浮摄食,管理人员仍然按时投喂,就会败坏水质,结果造成了大量颗粒饲料浪费,大大提高了饵料系数,影响经济效益。而人们又往往忽视投喂技术的重要性,为了得到好的饲养效果,降低养鱼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谈谈以下…  相似文献   

6.
正常鱼的摄食是集中在水的中、上层及料台附近,驯养好的鱼摄食时比较活跃。可是近两年来某些主养草鱼和鲤鱼的地区出现了投喂时鱼不摄食或满塘游的现象,造成饲料浪费,严重影响鱼的生长。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养殖的中、后期,在3月份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渔谚     
《内陆水产》1985,(5):33-33
养鱼没巧,饵足水质好。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鱼一夭不喂,三天不长。清水白汤白养鱼。要想富,养鱼生产下功夫。养鱼一千,赛过神仙。家养一口塘,好比小银行。斗米斤鸡家家养,把草斤鱼获大利。养猪不如养羊,养羊不如放塘。渔谚~~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病原因1.鱼池未经消毒,或消毒处理不严,或消毒药物失效。2.苗种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降低了鱼的抗病力。3.苗种期间投喂的浮游生物、水蚯蚓等活饵料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或者是因这些饵料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等,鱼吃了大量这类活饵料而致病;或因饲料腐败变质,或因投饲不匀,或是施肥不当引发鱼病。4.鱼种的体质差,或在运输过程中受伤而病原体侵入,或苗种本身带病。5.苗种和工具未经消毒处理,带进了病原体。6.水源不良,或者是病死鱼的交叉重复感染。  相似文献   

9.
<正>七、水质管理充分利用微生物制剂加强养殖全程的水质管理是生态健康养殖的主要内容之一。水质改良是无公害生态养殖的基础,要养好一塘鱼、虾、蟹,先要养好一塘水。  相似文献   

10.
<正>殷先生最近被自己所养的鲫鱼折腾得够呛。起因是下大雨,把隔壁塘的水冲到了自己养鱼的池塘,这下问题来了,由于隔壁塘水质较差,鱼经常犯病,如今导致自己养的鲫鱼也开始出现发病情况,一开始病鱼不多,一尾两尾,过了几天,病鱼逐渐增多,并且出现死鱼现象。眼看病鱼越来越多,殷先生有点不知所措,就拿了一尾病鱼来找我们咨询。从外观来看,有一部分鳞片竖起像松球一样向外张开,轻按鳞片有  相似文献   

11.
1.对水的观察掌握夏天池水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水变绿是因为植物、浮游动物起变化引起的。绿藻繁殖会影响溶氧,特别是早上会发现缺氧现象,同时pH值也会不稳定。还有水变浑浊也将影响对鱼及其水中生物的观察。所以在此期间要注意用紫外线杀菌灯或者臭氧机杀菌、杀藻。2.饲料的投喂饲料的投喂是夏天饲养锦鲤的关键。以目测的方式,对小型、中型鱼的食量控制为5~10分钟的摄食时间,大型鱼则控制在10~20分钟,这是一个控制摄食量的适当时间。夏季很多人一天喂食多达5~6次,从早上到10点喂2~3次,水温上升的中午不要喂食,从下午3点到晚上8点再喂2~…  相似文献   

12.
一、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池鱼的动态 巡塘主要是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如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日间结合投喂和测量水温,检查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夏天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傍晚池中小虾和野杂鱼附在塘边靠近水面处是缺氧的标志,必须在半夜加强巡塘,以便及时控制养殖鱼类的浮头,防止泛池发生;有增氧机的要及时开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应及时向鱼塘补充新水;浮头严重时可使用增氧药物补氧,从而缓解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一、适时放养青虾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是秋季青虾放养最佳季节,认真做好池塘干池、晒池、整修、消毒工作,除去池中敌害、蓝藻、杂草,移栽好水草,培育好水质,严防野杂鱼进池。选择优质健康、无病无伤、规格整齐虾苗,按照自身池塘、稻田池,合理计算放养数量,改变春季青虾繁殖池不干塘、不计数的养殖低产方式。选择好青虾专用全价颗粒饵料,提倡配备增氧机。二、突出做好一管四防1.一管即加强饲养管理以鱼类自身特点,精心组织投喂好饵料,既要使鱼类吃饱吃好,又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好投饵数量,防止投喂霉烂变质饵料,造成水质败…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水质的影响,为今后黄颡鱼的露天规模养殖提供参考。试验塘(A、B、C)水深约为2.0 m的土质塘,放养密度分别设置为每667 m~2放养1.00,2.00和3.00万尾,试验持续315 d,在试验第1,109和315 d进行3次水质检测,试验结束后测定各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发现,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黄颡鱼增重率和体长增长率均减小;肥满度先下降后上升;饲料系数和变异系数增大;水体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从试验开始到第109 d,水体中硝酸盐含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试验后期,B塘水体中硝酸盐含量剧增;试验前期水体中亚硝酸盐、总氮和总磷含量稳定;中后期亚硝酸盐和总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总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放养密度增加会抑制黄颡鱼的生长,水体中亚硝酸盐增加也会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5.
养鱼效果的好坏,不仅与饲料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投喂技术也有很大关系,如在饲养中投喂不合理,即是投了好饲料,也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投喂过量,不仅造成饵料浪费,也污染了水质,增加水中耗氧量,严重时会引起鱼类生病或翻塘事故。投喂量不足时,鱼常处于饥饿状态而不增长,若摄人的营养不能维持机体活动需要还会减轻体重,这样同样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增加成本。  相似文献   

16.
投饵须知缝缩喜肥水,草纺吃草料。青鲤食螺规,按鱼食性喂。四看和四定,一定要做到。四看第一条,看季节投料。初春和晚秋,饵料要偏少。五到十月间,鱼儿要喂饱。冬季鱼保膘,还应喂点料。四看第二条,看天投饵料。天晴多投喂,阴雨宜减少。雨前闷热天,停饲要记牢。四看第三条,看水供鱼粮。水肥饵适当,水瘦肥料上。“老”水和“转”水,饵肥均少量。四看第四条,看鱼给口粮。鱼儿吃食旺,增加投饵量。鱼儿不正常,投料要下降。四定第一条,定质最重要。腐烂变质物,切勿往塘倒。鲜嫩净活适(适口),条条注意到。四定第二条,定量投饵料。一天不喂食,三天不…  相似文献   

17.
集约化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关键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工作者习惯讲:“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实际上,底质和水质是相辅相成的,养好一塘鱼不仅要养好一塘水,更要养好一塘底。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底质和水质共同构成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环境空间和生物、能量、理化因子循环的载体空间。  相似文献   

18.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紧密的关系,要使鱼长快而又少发病,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而严格确定鱼塘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如以草、鳊鱼为例,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7℃以上时,就必须投喂商品饲料和鲜嫩草。每天一次,每次喂量首先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性鱼体重3~5%,然后  相似文献   

19.
养殖银龙鱼就是人为地模拟一个适合银龙鱼生长的生态环境。银龙鱼是一种健壮的大型鱼种,成活率较高。要养好银龙鱼必须有一定的饲养器材,才能使银龙鱼健康生长,真正起到观赏的作用。而且在饲养银龙鱼过程中,需注意水温、水质、水的硬度、水的酸碱度和水中的溶氧量等因素。若长期水质不良,或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银龙鱼就会发病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池塘既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又是培育天然饵料的场所,所以了解池塘水质情况非常重要。要想养好一塘鱼,必须管好一塘水。要管好一塘水,首先要认识水质,并了解其变化规律才能进行科学调节。鱼池水质调整技术是建立在池塘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鱼池水质调解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并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对水质变化的具体观测下进行综合人工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