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降低气象灾害风险,利用辽宁省朝阳地区2013年气象资料,通过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降水气温和日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气候出现异常变化,发生了温度极端冷气候事件和降水极端偏少事件。降水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干旱较重,热量和光照条件比常年偏差;极端低温、干旱、局部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3.
4.
锡林河近50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锡林河流域近50年径流资料,采用M-K趋势分析以及降雨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方法,检测了流域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0年期间,年径流量有微弱降低趋势(P0.05)。但分阶段看,1958-1990年30年期间有显著的降低趋势(P0.05);进入90年代之后,径流量较前期明显偏高;21世纪初,径流量又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流域径流的年内变化呈现中纬度半干旱区特有的、分别由融雪和降水形成的双峰型径流过程。2)锡林河流域近50年来呈现降水减少、气温升高的暖干化气候趋势,在大多数季节,蒸发量有明显上升趋势,而降水量有下降趋势,这种特征在7月与9月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表明,流域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改变径流的时序和量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汛期降水量的改变对流域多年径流量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冬春季气候变暖虽然导致冰雪融水增加,但只起到了辅助作用。3)流域径流系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所下降,80年代降至最低,表明同样的降水量产生的径流量在减少,进入90年代后,径流系数有所回升,之后到了21世纪初,又有明显下降。同时,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分析也表明,与60年代相比,径流量累积值自70年代起开始有明显的偏离,进入80年代后,偏移尤其明显,之后又有所缓和。径流系数的变化与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的结果均表明,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不仅受到了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以及下垫面变化等也是其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8.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近50年春季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气象站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国家标准(GB/T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相对湿润度指数M计算方法,划分了3—5月各月干旱等级,统计分析了该地春季降水、气温和干旱发生的几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春季降水量少,气温高;近50年气温明显升高,而降水量变化不大,春季干旱发生几率高;干旱主要发生在牧草返青和春播生产的4—5月,20世纪80—90年代春季连年干旱持续时间长。进入21世纪后,春季降水量较稳定且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年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10):58-58
选取宽甸站1960—2010年的气温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函数对近50年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甸站在近50年年平均气温升高1.8℃;春季升高1.5℃,夏季升高0.9℃,秋季升高1.0℃,冬季升高4.0℃;11月—次年2月是气温升高的主要时段;≥10℃积温增加212.6℃;无霜期延长20 d。其中20世纪80年代是气温变化的"拐点",其后年平均气温平均升高1.2℃,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升高1.1、0.7、0.6、3.5℃;≥10℃积温平均增加148.1℃;无霜期平均延长13 d。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分析近54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得出:都兰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24℃,变化趋势与我国整体趋势一致,年平均气温升高主要是秋冬季节气温增加的结果;年降水量每10a增加16mm,54a共增加了73mm,变化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大部区域减少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差异,年降水增加主要是春夏季节降水增加的结果;二十世纪70年代大风平均日数最多为24d,比历年偏多1倍,90年代平均日数最少,仅为4d;年代际平均风速和大风天气均呈现出减少趋势;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呈现为暖湿化趋势,但春季降水增加有利于春耕春播工作的开展,秋季气温升高使农作物遭受早霜冻的概率下降,生长季的延长,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其研究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广大种植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提高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对合理调整农牧业种植结构、开展退耕还林(草)、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的尤为明显;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的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为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的8~10a的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的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海省茫崖气象站1961~2016年逐月温度、降水、风速、日照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显著性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茫崖55a以来的温度、降水、风速、日照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茫崖地区平均温度年、季、月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0.8℃;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1.6mm;平均风速年、季、月都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小0.6m/s,并在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平均日照年、季、月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少51.10h。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化德县年降水变化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4):26-26
选取内蒙古化德县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年、季降水资料,并对化德县降水变化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德县近5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为314.2 mm,无明显变化趋势,春季降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秋季降水略有增加趋势,而夏季降水则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黄县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春季平均气温大致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秋季是四季中气温演变最平缓的一个季节;冬季气温变化是四季中气温变化最大的季节,气温呈曲线明显上升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际波动大;春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仅在80年代有小幅度的上升;夏季降水量除80年代异常减少外,总体也呈下降趋势;秋季降水量则表现为两头多,中间少;冬季降水量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温度、降水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16.
17.
内蒙古通辽市近30年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通辽市近年降水变化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9):67-67
以内蒙古通辽市10个气象站1981—2010年逐月的降水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倾向、小波分析等方法寻找降水的趋势变化、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辽市降水量整体趋势减少,尤以夏季最为明显,同时通辽市降水年变率较大,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农牧业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祁连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基于MOD17A3HGF、气温与降水栅格数据集,计算了2000—2015年祁连山植被NPP的时空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研究了NPP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祁连山NPP均值分布整体上自东... 相似文献
19.
1962-2002年,全球家畜存栏量增加2倍,禽、猪和牛分别增加3倍、1.2倍和42.8%;目前中国牛、羊和猪存栏量分别占全球的1/10、1/5和1/2;发展中国家各种家畜存栏连续增多,发达国家除禽外其余家畜开始减少,与人口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发展中国家家畜个体生产效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提升幅度高于后者。当前专门化家畜生产贡献全球3/4的禽肉、1/2以上的猪肉和2/3的蛋类,猪、禽和牛肉占94%的肉类总产量,我国猪、禽和牛肉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5.7%、23.6%和13.2%。1961-2008年,发展中国家肉类和奶类人均年消费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0.43和0.57kg/年,高于发达国家的0.28和0.25kg/年。2002年,全球年均饲草料消耗比1962年增加66%,牛、猪和禽的消耗分别为48.9%、16.8%和12.5%,所占饲草料生产用地的比例则分别为30.7%、31.7%和23.6%。 相似文献
20.
近53年青海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1961-2013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气候变化的特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 模型估算了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达0.40 ℃10a-1;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6.0 mm10a-1;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现减少趋势。自2002年以来的近10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且气候生产潜力从2002年开始有突变(r=0.29,P<0.05)。近53年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在323.39~478.48 gm-2a-1之间,年际间变化波动较大,呈现较弱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914 gm-2a-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