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给油茶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拮抗油茶主要病害的真菌F217-3。依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r DNA-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ium oxalicum)。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以蔗糖和尿素最适宜,生长适温为28℃,致死温度为65℃,在p H值为3~10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其中最适p H值是4~7,通气与否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光照24 h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差。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F217-3对油茶炭疽病菌(C.nicotianae)、油茶软腐病菌(A.camellia)、黑斑病菌(A.alternate)和溃疡病菌(B.dothidea)的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可抑制油茶胶孢炭疽病菌、黑斑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抑制或致畸油茶炭疽病菌、溃疡病菌和叶斑病菌菌丝,是一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筛选出土壤中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以4种土传病害病原菌为诱导菌株,采用土壤颗粒撒布法,从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55株拮抗细菌菌株。测定了部分拮抗菌株及发酵滤液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菌株对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菜豆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抑制率达60%以上的拮抗菌株,分别有1、12和8株。9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和马铃薯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6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效果,其中YS7菌株发酵产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了56.2mm。从抗菌谱上看,27株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对4种以上的拮抗对象表现有抑菌活性,表明拮抗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参黑斑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开发新型微生物源农药,本试验用稀释分离法和病组织分离法,从土壤和人参黑斑病菌组织中分离和纯化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结果共筛选对人参黑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2个,其中细菌16株,放线菌5株,木霉1株。由此可见,土壤及人参黑斑病组织中均含有对人参黑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细菌中Xc1、Xd5和Xc4菌株,放线菌中Fd2和Fw1菌株及木霉Zh1都具有开发为防治人参黑斑病微生物源农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灰葡萄孢菌不同发酵方式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灰葡萄孢菌固体和液体发酵后的次生代谢产物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抑菌、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用于测试的5种真菌病原菌中,固体发酵粗提物对烟草赤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有很高的抑制活性,对番茄早疫病菌、菜豆炭疽病菌、梨黑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孢子萌发有很高的抑制活性;液体发酵粗提物对番茄早疫病菌、梨黑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菜豆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有非常高的抑制率.对2种细菌病原菌烟草野火病菌和白菜软腐病菌,固体、液体发酵粗提物抑制生长率均高达80%以上,但固体稍高于液体发酵粗提物;在杀虫方面,固体发酵粗提物对桃蚜触杀作用明显高于液体发酵粗提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7种细菌(J4、J5、J6、T4、T7、P2和ZJ01)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抑菌圈法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种细菌对梨黑斑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与CK相比,T7对梨黑斑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制率高达48.92%;其次是P2与J5,平均抑菌率分别为46.23%和4...  相似文献   

6.
从健康林下参叶片中分离筛选人参黑斑病内生拮抗真菌,为人参黑斑病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釆用组织分离培养法筛选人参黑斑病菌内生拮抗真菌,根据形态特征及基于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最适培养基及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健康林下参叶片分离的内生真菌中,获得1株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FS-01,经鉴定该内生真菌菌株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发酵条件:淀粉1.50%、酵母浸粉1.00%、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镁0.1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接种量为6.0%,培养时间为5 d。筛选获得的林下参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FS-01对人参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可开发为人参黑斑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抗病细菌在皂荚体内的分布及其抑菌活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皂荚树中分离筛选出12株有拮抗效果的内生细菌,并通过过滤灭菌处理和高温灭菌处理2种方法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选出ZJ4、ZJ7两株潜在生防菌,并对其抗菌谱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ZJ4、ZJ7经高温灭菌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推测其可能代谢产生对热敏感的蛋白酶类,而且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对链格孢属的番茄早疫病菌和梨黑斑病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给冬枣(Ziziphus jujube Mill.)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冬枣黑斑病菌为靶标,从冬枣健果中进行拮抗微生物资源的筛选。利用梯度稀释法从健康冬枣果实表面分离出细菌397株,其中K5-4对冬枣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带宽度为10.06 mm,该菌的无菌发酵液也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活体防病试验发现,该菌能够有效地抑制冬枣黑斑病的发生,浓度为1×108cfu/m L时对黑斑病的防效为78.50%。该菌能够在冬枣果实中定殖,在接种后48 h内K5-4菌数增长为初始值的31.62倍,有无黑斑病病原菌存在对K5-4的定殖影响不大。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在防治冬枣黑斑病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新疆昌吉、焉耆、喀什、乌苏、吉木萨尔五地多年种植番茄的农田土壤样品,进行拮抗菌的筛选,选取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法从加工番茄的根际土壤中分离拮抗菌,平板对峙培养实验进行初筛和复筛,根据培养特征、菌体形态及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初步鉴定,显微观察法观察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拮抗作用,盆栽法测定相对防效。【结果】共分离得到90株细菌菌株,初筛得到对番茄早疫病菌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复筛选取2株抑制作用显著的细菌(J2-2、J2-4),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近似种;显微镜下观察到2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在盆栽试验中,拮抗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相对防效可达到35%以上。【结论】筛选到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早疫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早期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拮抗菌对致病疫霉生长及抗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更为有效的致病疫霉拮抗菌并探讨拮抗菌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对峙培养法、滤纸片法测定了10个待测菌株的活体及发酵液的抑菌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受显著抑制后再恢复生长的致病疫霉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活体状态下以核桃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84.50%);发酵液中以梨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为76.68%),其次是白菜黑斑病菌(A.brassicae)。将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的发酵液复配后其抑菌率达到了81.31%。受抑制的致病疫霉菌落中紧靠抑菌带边缘的菌丝不能恢复正常生长,较远的菌丝易恢复正常生长;受抑制的致病疫霉体内PPO、POD、PAL活性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PPO活性下降了45%~68%,POD下降了27%~58%,PAL下降幅度最大,约80%~90%,这与植物受病菌抑制或侵染后PPO、POD、PAL活性增加相反。  相似文献   

11.
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6株:B05、B23、B44、B105、B133和B146,测定其抑菌带宽度达10~15mm。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3.71%~88.76%,而经高温灭活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6.85%~33.48%;拮抗菌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4.72%~87.36%;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5.30%~37.64%。拮抗细菌发酵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拮抗菌株B05抑菌作用最稳定、抑菌活性最高,菌株B44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拮抗菌XY1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分离自杏叶上的拮抗菌XY1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梨黑斑病菌和梨枯萎病菌抑菌活性为靶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3指标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拮抗菌株XY1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XY1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胰蛋白胨8 g,酵母膏5 g,蔗糖9 g,蒸馏水1 000 mL,初始pH值7.0;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25℃,初始pH值7.0,接种量1%,每250 mL三解瓶装液量40 mL,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与优化前相比,拮抗菌XY1菌体生长量提高6百分点,梨黑斑病抑菌率提高9百分点,梨枯萎病抑菌率提高10.1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1株油茶真菌病害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并鉴定高效拮抗油茶主要真菌病害的拮抗菌,研究其拮抗作用,采用点接法和发酵培养法从油茶根部土壤分离获得1株能同时拮抗6种油茶病害真菌的拮抗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拮抗菌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2WM。该拮抗菌能拮抗油茶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nicotianae)、胶孢炭疽病病菌(C.gloeosporioide)、叶斑病病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软腐病病菌(Agaricodochium camellia)、黑斑病病菌(Altermaria alternate)和溃疡病病菌(Bothyosphaeria dothidea)6种油茶病害病原菌,且拮抗菌发酵产生的无菌滤液对以上6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于95%。同时,D2WM菌株发酵产生的10倍稀释菌液还对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欧文氏菌3个亚种的抑菌圈均大于22 mm,是1株具有广谱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D2WM菌株发酵液耐酸碱范围广,在p H值为9时拮抗作用最佳;不耐高温,温度达到80℃及以上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研究结果对细菌性软腐病及油茶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产蛋白酶生防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产蛋白酶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T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后的粗酶液可明显抑制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芽管短、孢子膨大变形呈泡囊状,菌丝呈串珠状膨大、细胞破裂、细胞质外渗,表明该细菌菌株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可能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嘧霉胺与枯草芽孢杆菌B-916协同防治梨黑斑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室内测定28种化学药剂和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916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效果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2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嘧霉胺能有效抑制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当嘧霉胺浓度大于或等于0.10 mg/L时,抑制率为100.00%;枯草芽孢杆菌B-916对梨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55 mm;将枯草芽孢杆菌B-916(2.00×108CFU/ml)与嘧霉胺(10 000 mg/L)复配,配比为2∶1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比达4.18。该复配剂稀释20倍(6.67×106CFU/ml B-916+167 mg/L嘧霉胺)对梨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58.26%,显著优于嘧霉胺(500 mg/L)和B-916(1.00×107CFU/ml)单剂。  相似文献   

16.
地肤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和寻找新的农用活性代谢产物,可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新的资源。本研究从地肤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D-29菌株对在离体番茄上对灰霉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D-29发酵液、细菌悬浮液、无菌滤液在离体红番茄上对灰霉病抑制率分别为64.61%、61.50%、44.10%。发酵液在离体青番茄上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率4d时为100%、6d时为67.11%。D-29菌株可使灰霉病菌部分菌丝顶端生长畸形,胞内物质外泄,产孢梗畸形。用不同浓度的D-29无菌滤液处理病菌孢子,100%D-29无菌滤液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17.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番茄枯萎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筛选拮抗菌,为生物防治番茄枯萎病原菌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平板对峙培养实验、发酵液拮抗实验等方法.[结果]从新疆多年种植番茄的土壤中分离出64株细菌,初筛有7株细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2株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1)f.sp lycopersici)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B-5、LYT -5,初步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Bacillus velezensis的近似种;对峙实验结果表明:B -5、LYT -5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带较宽;发酵液拮抗实验表明:B -5、LYT -5对于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一周内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前5d内的抑制率达到100;,后5d仍然能够保持在98;以上.[结论]所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产几丁质酶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烟草叶片中筛选出1株产几丁质酶活性较高的内生细菌FEC-1。FEC-1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DA平板上27℃培养5 d后抑菌带宽为12.6 mm,被抑制的赤星病菌菌落边缘菌丝生长畸形、膨大呈结节状。FEC-1菌代谢产物对病菌孢子萌发呈明显的抑制作用,随代谢产物浓度提高,抑菌能力显著增强,随培养时间延长,抑菌能力降低。但试验中没有观察到菌丝细胞壁溃解、细胞质浓缩、菌丝细胞质凝聚成颗粒状并外渗等显著的几丁质酶作用病原真菌的特征。因此,该菌抑制烟草赤星病菌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对草莓根腐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本试验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对峙培养法等方法。从昌平区兴寿镇草莓基地采集的16份土样中分离得到106株细菌。以草莓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出7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1-9和8-3菌株抑菌范围较广,对3种草莓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2-4菌株对草莓根腐病菌的抑菌范围最窄,仅对1种草莓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抑菌谱测定得知,1-9,12-4,16-1等菌株抑菌范围较广,对供试的7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拮抗细菌生物膜和代谢产物检测结果表明,7株拮抗细菌都能产生生物膜和吲哚乙酸,推测这些菌株具有较强的定植能力和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对野核桃(Juglans regia L.)枝枯病有效的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野核桃枝枯病菌(Juglanconis juglandina)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观察拮抗细菌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分析该拮抗菌株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菌株QB002对野核桃枝枯病菌(J.juglandina)的生长抑制率为88.6%,同时对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mali,C.salicicola)、枣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李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都有一定抑制作用。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在NA培养基上单菌落呈淡黄色,形状不规则,中间有褶皱,不透明,表面不光滑。结合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明确菌株QB00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能使供试病原菌菌丝畸形,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