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正>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概念 Agroforestry(以下简称AF)是一个新的英文复合词,国际农林研究会(ICRAF)对它的定义是这样:“AF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者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在不同组合之  相似文献   

3.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我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论述复合农林业中种间互作的生态学基础和水分生态问题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复合农林业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结构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拜泉县三道镇久胜村的4块样地为例,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生物量等方面研究了漫岗丘陵区不同防护林结构对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之间物种丰富度存在很大差异,6种结构13个样点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0.038,其中结构V(27年落叶松)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为平均值的4.4倍;结构Ⅲ(5年落叶松+5年樟子松)中5年樟子松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小,仅为平均值的16%。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得出杨树林下的植物生物多样性不如灌木和松树林下的植物生物多样性高。就树木生物量而言,南北向的杨树带生物量均比东西向的大,但两地块之间南北向的杨树带生物量和东西向树带相差无几。  相似文献   

6.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土壤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特征是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指标。分别从土壤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3个方面对国内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不同类型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调查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表林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随树种、林龄、作物种类及配置形式的不同而有差别。果农短期复合型生产力、肖能利用率低于果农长期复合型,农杨复合型生产力、光能利用率高于农桐复合型。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红壤区的自然、生态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现状等方面,以及红壤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红壤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原则,以及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198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 rc/in fo和A rcveiw软件支持下,对该流域18 a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水域不变外,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减少,其他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尤其是居民地企业及交通用地增幅最大,达47.48%;流域的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指数增加,景观的破碎程度加大,景观格局正朝多极化和破碎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农田小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地处黄河南岸,北部为地势平坦的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优越,并且适宜开发的沙荒地和亟待改造的低产田很多。通过对该区实行农、林、草结合经营,形成具有良性循环的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它主要包括四种经营形式:农——林间作型、林——粮间作型、纯林型和林——草型。经4—6 年复合经营后,证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功能。在早春,由于林木的存在,使复合系统内部的气温提高了1℃,而地温提高了2℃左右,同时可以降低风速,降低蒸发速率等,这对干旱春季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是十分有利的。而在盛夏的盛叶期,农林复合又可以降低系统内部气温,有效地防止干热风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淮北平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的灰色局势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灰色局势决策的方法 ,把不同夏秋农作物组合作为事件 ,不同林木间距的搭配作为对策 ,对准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进行选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最优农林复合生态类型为 :春苔干—西瓜——杨树 (30 0 m× 30 0 m)类型 :优势农林复合类型有 :春苔干—红薯—泡桐 (10 0 m×10 0 m)类型、春苔干—秋蔬菜—杨树 (150 m× 150 m)类型。同时还得出淮北平原地区的农林复合系统类型的林木间距以 30 0 m× 30 0 m(杨树 )、10 0 m× 10 0 m(泡桐 )、150 m× 150 m(杨树 )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Shannon-W e iner指数、P 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M 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间作不同牧草的林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种类型的林草复合生态系统中共出现7种杂草,分别属于6个科;A9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192和0.613,生物多样性最好,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全省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的出露面积达1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贵州西部的六盘水和毕节地区的17个县域,绝大部分是较高比例的喀斯特地貌县(喀斯特面积60.45%~95.17%),植被覆盖率低于19%(不少地区低于5%),是贵州省裸露型、半裸露型石漠化的集中出现区,旱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以上[1].贵州省水城县属典型的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区,喀斯特山区生境严酷、环境承载力低,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重点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的营造及其人为管理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在实地监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和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径流水体、农副产品环境污染状况,T1、T2均为Ⅰ级;当前社会经济效益T1(Ⅱ级)高于T2(Ⅲ级);生态环境效应T2(Ⅱ级)优于T1(Ⅲ级);综合环境效应T1、T2均为Ⅰ级。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优势分析进一步区分T1、T2综合环境效应的优劣,T1、T2与理想状况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分别为0.6670、0.6674,T2的综合环境效应优于T1。从综合环境效应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来看,以花椒-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2型优于以苹果-农作物间作为主的T1型。  相似文献   

15.
植被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对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及不可替代的作用。仁怀市社会经济体量大、发展速度快,可持续发展需要理清仁怀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形成评估区域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基础资料。因此,本文基于植被的实地调查样点,通过对仁怀市域内设立的255个植被样点进行数据标准化、距离计算、系统分类等处理,对样点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中国植被、贵州植被系统及IUCN全球生态系统分类框架确定区域生态系统分类结构。本研究梳理了仁怀市森林生态系统分类情况,共有35个植被群系;理清了仁怀市现存有原生性较强的地带性植被,如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形顶极中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3种类型,可作为生态系统保护重点对象、生态系统修复物种库及群落配置的参考模板。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管理与功能调节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景艳丽 《吉林农业》2012,(3):176+157
文章概述了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内涵,并从指导原则、设计步骤、评价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对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文在回顾总结国内外有关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黄土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农林复合系统发展现状等具体情况,以及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科研、生产实践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黄土区农林复合系统分类原则,以及适宜于该区的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林复合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了农林发展的速度,使得复合系统的收益远远超过单一的农业生产的产出和收益。因此,农林复合经营集生态效益、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大大改善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模式。基于此,以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为研究对象,介绍农林复合经营的优势,详细阐述其生态效益,以期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和健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76-177
本文介绍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和特点,针对黄山市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现状、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认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对农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局部小气候因子、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尘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