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驻户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广西、江西和广东3省6个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获得了农村垃圾产出的量、组分、收集和处置方式等信息,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及季节性差异,通过分析提出了分类收集垃圾、有效运输垃圾、提高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发展清洁技术等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的意义,介绍了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城市垃圾的危害,并提出使其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对策,以期指导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原理,蚯蚓处理垃圾工厂化的基本流程,垃圾处理过程中蚯蚓的作用,垃圾处理产物蚓粪和副产物蚯蚓的多种用途。认为利用蚯蚓处理垃圾是使垃圾真正实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解决目前诸多环境问题,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1-242
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因与危害。选取部分典型地区,重点研究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特性、产生特性及影响因素。从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保宣教力度,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介绍了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主要技术,并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蚯蚓规模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蚯蚓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将城市生活垃圾条形堆放,投入蚯蚓用蚯蚓粪覆盖,每25 kg含水重为70%的腐熟的垃圾,可产生1 kg的蚯蚓和8 kg的蚯蚓粪。在冬季,垃圾堆高1 m以上,表层覆盖一层废旧草帘,蚯蚓可正常生长发育,周年进行垃圾处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科技》1999,(4):44-45
本刊记者综合报道:今年1月13-15日,由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联合组织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广汉市召开.有来自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有关地方省市科委、建委、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研究院所、企业的代表和专家近三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个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案的决策模式 ,并运用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该模式说明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案的决策过程分三个阶段、五个步骤 .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可行性论证、经济效益论证、环境效益论证、资源效益论证等四项因素论证 ,然后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论证数学模式选择出最佳方案 .四项因素论证中包含十一个评估因子 ,并分别由相应的十一个评估计算方法计算 .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及乡村人口的不断扩张,居民生活水平呈指数的上升,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置也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人口不断被扩张的今天,如何绿色环保的处理垃圾将成为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人类正在把目光放的长远,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很显然如果对日常产生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农用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农用处理技术的现状 ;叙述了该技术现阶段的主要研究进展 ;指出了今后堆肥技术在执行垃圾分类收集新政策条件下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盆栽法对γ-射线处理的垃圾对莴笋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γ-射线照射的垃圾比未照射的有更大的增产效果,这种效果在肥力低的土壤上尤为显著,但产量的提高并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强。这是由于γ-射线能提高垃圾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的活性,但其活性的提高亦不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持续递增,其种类也在随着增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烂菜帮、炉灰渣了,生活垃圾的成分较前更为复杂。从调查情况看,由于农村村落分散,基础建设落后,以及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性,垃圾随意倾倒司空见惯,农村垃圾堆放点多面广,村民们把垃圾随意倒在地头、河套、路埂、桥下等,垃圾侵占村路、蚕食农田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农村面临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现将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  相似文献   

13.
杨凌示范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及处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合适的垃圾处理对策,依据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对杨凌示范区城市生活垃圾的理化性质进行了为期1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各组分中可腐物占36.88%~55.32%,筛下混合物为15.76%~25.60%,无机物6.75%~35.36%,塑料6.9%~26.00%,垃圾的容重为215.4~429 kg.m-3,含水率为38.87%~53.21%,高位热值为10 082~24 467.6kJ.kg-1,低位热值为4 946~13 929.4 kJ.kg-1;可腐物和筛下混合物中总N为0.592%~2.046%,总P(P2O5)为0.192%~0.820%,总K(K2O)为0.796%~1.686%,重金属Cr为18.72~46.35 mg.kg-1,Cu为67.33~180.04 mg.kg-1,Pb为17.74~72.43 mg.kg-1,Zn为116.71~337.05mg.kg-1,As为9.05~24.14 mg.kg-1。在此基础上,提出堆肥加填埋是当前杨凌示范区生活垃圾最恰当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垃圾的清运和管理,及时清洗垃圾清运车;选择垃圾填埋场场址应考虑岩石、土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构造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垃圾填埋场建设应重视衬层铺设和覆盖层的操作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乡镇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原市八棵树镇位于辽北东部山区铁岭市清河水库水源准保护区内,镇区人口约2万人,生活垃圾日产量约25.5吨。垃圾露天堆放在清河两岸河滩废地里,对河水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威胁下游清河水库饮用水保护区。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垃圾产量、镇区居民居住户数,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能源种类、投资能力、经济发展状况等情况,决定对垃圾综合利用处理。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宁省2个典型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农村生活垃圾的人均排放量及其物理组成。调查显示,辽宁省农村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为094 kg;物理组成依比重为:有机垃圾>草木灰>砖瓦灰土>纸类>塑料橡胶>废木>食品包装>玻璃>纺织品>金属>卫生厕纸>电池。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建议对农村垃圾采用“2151”垃圾分类收集模式,即农户将自家产生的垃圾按沤肥垃圾和其他垃圾分为2类,每个自然村设立1名保洁员,以村屯为单位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到沤肥场和垃圾存放点,并再次分捡成5类,每个村配备1台垃圾收集车。对于分类后的垃圾,依其类型分别采用堆肥循环利用、新能源清洁利用、无害化处理、回收加工综合利用、有毒有害垃圾专业化处理5种模式进一步处理。此外,建议政府规范农村垃圾管理制度,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环保宣教,多策并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对于农村环境美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文章研究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与危害,对焚烧、填埋与有机肥转化等三种处理技术做分析,并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进行了展望,希望为农村垃圾的具体处理提供方向指导,进而实现处理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要尊重垃圾,其基础是垃圾箱结构设计科学化,回收可再生垃圾,对生活垃圾治理进行有效控制,将垃圾与农家复合肥生产结合起来是无害化必须处理好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即使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的重要地位依然无可取代。迄今为止,中国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民众生活在农村中,而近些年,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由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越来越严重,农村的整体环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农村的固体垃圾排放已相当严重,但是这一现象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当下,我们缺乏足够的措施和必要的管理方法来应对这一严重问题,人们思想上也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本文将对此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要尊重垃圾,其基础是垃圾箱结构设计科学化,回收可再生垃圾,对生活垃圾治理进行有效控制,将垃圾与农家复合肥生产结合起来是无害化必须处理好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