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坐落于五岳独尊泰山脚下,地处山东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泰莱肥宁平原,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泰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现分设11个研究所,拥有小麦、食用菌、植保、土肥、玉米等5个传统优势专业和甘薯、蔬菜、中草药、花生、生物技术、杂粮等6个发展势头强劲专业。拥有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小麦、食用菌试验站2  相似文献   

2.
<正>金福菇,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贵天然保健食品,是稀有的高品位大型耐高温食用菌新品种。其子实体口感鲜美,香气浓郁,对人体与智力具有良好的增强与保健功能,被誉为菌中珍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泰安综合试验站(泰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出金福菇新品种"金福菇泰山-1"。其子实体丛生;菌盖乳白色至浅褐色,平展,边缘内卷,顶部凸,直径1.5~4厘米,表面光滑;菌褶  相似文献   

3.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确立的50个体系之一。目前该体系设置育种与菌种繁育、病虫害防控研究、栽培与设施、加工、产业经济5个功能研究室,21个岗位科学家,20个综合试验站,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金霞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为农业部2008年确立的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21~2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主办,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承办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观摩暨黑木耳专题研讨会”在牡丹江举行,来自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专家及团队成员,各省食用菌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伊春市、海林市、林口县、东宁县等食用菌生产基地的代袁1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辽抚4号"香菇新品种是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和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联合攻关,利用长白山野生香菇杂交菌株0517和国内香菇优良品种L808,采用单孢杂交技术进行远缘杂交选育而成。2012年10月20日,辽宁省种子管理局组织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抚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抚顺市食用菌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对"辽抚4号"(0912)香菇新  相似文献   

6.
专家简介     
<正>张敏,女,1972年6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成员,研究员,博士。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辽宁省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农业科学》编委,辽宁省食用菌协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熟悉和掌握国内外食用菌科技发展动态及生产情况,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主要从事食用(药用)真菌新品种选育、野生菌驯化和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展相关产品、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等工作。现有科研人员29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9人,博士2人、硕士20人,下设育种栽培研究室、成果转化研究室、发酵工程研究室、植物内生菌研究室和综合办公室。现拥有"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基地"和"辽宁省植物内生菌农  相似文献   

8.
<正>万鲁长,男,汉族,1965年7月生,山东省定陶县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任。二级研究员,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  相似文献   

9.
构建“宝塔蜂窝煤”模式 共推食用菌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由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省创新团队、产业基地县、菇农和相关企业等构成的食用菌"宝塔蜂窝煤"高效合作模式,阐述了该模式在四川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服务企业等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旨在通过完善和实践该模式,更好地发挥创新团队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上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江大学学报》2015,(27):92-92
<正>近日,由我校杨代勤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承担的第一个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鳝鱼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于2010年立项,由长江大学主持,参加项目单位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长江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昌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执行5年以来,围绕黄鳝产业发展存在的苗种短缺、病害防治、饲料及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问题,系统开展了鳝鱼高效养殖模式、繁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8月17日,参加"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稻产业技术服务组首席专家、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殷延勃研究员和安永平研究员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站长、新疆农科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奉斌研究员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抗  相似文献   

12.
《四川农业科技》2010,(10):37-37
为切实加强科技对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010年9月2日,成都市科技局举办了"2010成都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洽谈会"。本次对接会由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承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农科院及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协办,旨在搭建食用菌成果技术交易平台,发展食用菌高端产业,引领食药用菌走向高端产业,服务成都经济区食用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周廷斌,研究员,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唐山综合试验站站长,唐山市食用菌研究会秘书长。参与主持多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先后获得河北省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唐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1篇,出版论著1部;先后获得唐山市劳动模范、拔尖人才、自然学科领军人物、优秀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易祚平 《广西农学报》2013,(4):F0003-F0003
2013年8月9日,“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技术交流与广西食用菌产业成果展览交易会”在南宁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自治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明沛、自治区农业厅总农艺师文信连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大会云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以及食用菌领域权威专家参加。  相似文献   

15.
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名誉所长,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麦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市州麦类联合育种攻关组组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产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农业科技通讯》杂志编委的李生荣研究员,1952年生于四川省绵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由1986年成立的农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和1980年成立的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合并而成,是以从事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核技术农业应用为主的省级综合型科研机构。现为全国"马铃薯主食加工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马铃薯主食开发技术协作组"理事会成员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及湖北省核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淡水产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7~10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西北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验收会在北京召开。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在内的40多家单位、部门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涉及大宗蔬菜、葡萄、桃、食用菌等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试验站。西北地区一直在探索非耕地的农业利用问题,甘肃酒泉从2004年积极引进有机生态型无  相似文献   

18.
2009年2月20日至23日,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作为技术体系中的成员,参加在湖北武汉华中农大举行的由农业部科教司、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主办,新疆农科院哈密瓜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承办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大会”。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以服务现代北京食用菌技术体系,发挥科技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打造“高产、高效、高端、高辐射”的食用菌产业提供强力技术支撑为目标,并通过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得更多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应用,在京郊大地写实“食用菌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加强科技对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010年9月2日由成都市科技局主办,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单位承办的"2010成都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对接洽谈会"在蓉成功举办。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林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中医药科学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投融资机构代表及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代表等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对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