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省邹平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工业强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涌向城市,导致农业兼业化、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即使面临如此形势,邹平粮食生产仍进人了10年连增的历史最好时期,这与邹平农机局近年来探索出的种田模式——“土地托管”分不开。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闯出了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多方共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正>粮食生产"全托管"是通州区农村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与管理,收益协商共享"。粮食生产"全托管"工作是确保粮食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全新的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和管理模式得到了农户的拥护、农村合作社的欢迎、政府的肯定,及时地缓解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后的农村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  相似文献   

3.
"种地不用学,人家咋做俺咋做"这种看样子走路的种地模式已经在邹平没有多大市场了,现在讲究的是科技来帮忙,上网学种地。近年来,邹平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开始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跳出单一种植小圈子的农机作业方式,这样,各类的农业经济网站便成了负责种地的农机手们了解农机作业信息的一条捷径。九户镇农机手王阳利家里有两台大功率拖拉机,以前春耕春种、"三夏"、"三秋"都是靠老机手传帮带,好几年就一个套路,通过上网,他学会了保护性耕作技  相似文献   

4.
吴金燕 《湖南农机》2014,(1):143-144
正衡阳县是农业大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6.7万hm2(25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0万hm2(150余万亩)。近几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抛荒问题日益显现,政府抓粮食生产的压力增大。谁来种田已成为考问各级政府及其农业农村工作者的"世纪之问"。为解决谁来种田问题,遏制土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目标实现,衡阳县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积极探索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政策上积极引导、资金上大力扶持、技术上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4月,黄磊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带头人",这是团中央、农业部在农业领域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授予农村青年的最高奖项。作为河南省正阳县人大代表、真阳街道办事处李通村民兵连的一名"田秀才",黄磊从参加全县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工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机》2014,(2):9-10
<正>粮食总产"十连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十连快",农村环境面貌日渐改善……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省农业投入持续增加,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扎实推进,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基础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业  相似文献   

7.
汶上粮食生产“六统一”技术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省汶上县总面积877平方公里,94万亩耕地,小麦、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40万亩左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自2013年,汶上县政府启动了50万亩良田高产创建项目。通过多年来的试验和探索,我们在小麦、玉米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六统一"农机技术模式,为粮食高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机作业技术标准。至今,全县50万亩高标准良田全部推广应用了"六统一"技术模式,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区5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0万亩。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月19日,全国农机化工作会在京召开。从会议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再现了农机化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机械化成为"十二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障粮食产能持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农机装备结构显著优化。"十二五"期  相似文献   

9.
<正>享有"世外桃源"美誉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令人神往。常德市圆梦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万胜,就把自己的粮食产业扎根在了"桃花源"之中,多年来先后创立了大米加工厂、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如今他在当地粮食生产行业小有名气,农业合作社的承包田也达到了一万多亩。而现在,老袁又和"谷王"结下了不解之缘。之所以把合作社取名为"圆梦",在粮食行业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袁万胜告诉记者,从事粮食生产事业是"中国梦"在自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如何确保“九五”我国农业再登新台阶,记者为此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九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保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农村小康。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等问题日趋凸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现代农业新的挑战,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要求。下原镇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全托管"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开展农业生产"全托管"的背景下原镇共有水稻种植面积45172亩,人口58900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粮食强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的需求日益旺盛,但农村劳动力却日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未来农业生产实现全面自动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要求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土地碎片化和劳动力短缺是困扰农业发展的症结,关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山东省新泰市正在探索中的"大田托管模式"给出了一个答案。新泰市的实践证明,与土地流转等其它模式比较,大田托管代表着先进的生产方式。一是有利于把质量好的农资直接给农户使用;二是有利于先进的种植模式、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有利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帮助农户从土地  相似文献   

14.
<正>粮食生产"全托管"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程经营,收益协商共享"。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以粮食生产"全托管"项目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动"全托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1现状及成效2013年,通州区共有36家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粮食生产"全托管"经营服务,服务面积2348.8 hm2,服务农户10 066户。其中,实施流转土地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托管是近年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并且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新兴农业种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土地集约化生产问题,又培育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高度契合了当前农村实际和农民"惜地"的心理预期,得到农民的认可。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利通区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全程机械化新型经营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突破“瓶颈”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龙江省农业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年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4000万t左右,在全国粮食安全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不可替代的全国商品粮生产战略基地。为此,回顾了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历史经验,重点分析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农村土地经营规模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问题以及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唯一出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和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安徽省濉溪县农机部门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紧紧围绕"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成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强化精准施策为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濉溪县农机局及时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人负责培训各项工  相似文献   

18.
农业稳,天下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农"再次成为重点之一。温家宝总理用了近两页的篇幅讲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并强调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这一话题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成为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东阳是浙中山区县,"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独特地貌造成了粮食生产基础薄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全市以农业"机器换人"为发展载体,立足农民生产需求,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方面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生产劳动力短缺、规模经营不足、科技推广缓慢等问题。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9万余台,总动力达到50万k W;发展建设水稻温室育秧中心13家,单季育秧能力超过3 333 hm~2;主要粮食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26日,新疆沙湾县农机合作社"助社贷"启动仪式在该县农机局举行,标志着该县农机合作社贷款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沙湾县副县长班军云主持启动仪式。县委常委哈米提·阿吉参加会议并讲话,他说,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经济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有效化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矛盾,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