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夏华 《吉林农业》2015,(8):110-111
德保县由于石山面积大、岩石裸露面广、生态环境恶劣、人工造林难度大、封山育林成效慢、石漠化潜在等级高,从而严重制约了石山地区社会经济正常发展。本文通过对德保县石漠化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方法及对策,就如何做好石漠化工作进行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师宗县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家德  吕向忠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251-252,254
介绍了宣威市的基本情况和石漠化土地状况,分析了石漠化动态变化特点及原因,对石漠化治理成效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治理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朱贵红 《乡村科技》2020,(4):109-110
石漠化是一种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本文针对云南省陆良县召夸镇石漠化形成原因、治理措施、治理成效进行简要分析,为其他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丙国 《北京农业》2012,(33):68-70
介绍了湖南省新宁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的技术方法,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原因,认真调查了新宁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和建议,为新宁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地的石漠化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环境中,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土地退化现象,国家为了遏制石漠化的扩散,在治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石漠化整体还是处于增长状态,治理形式仍然非常严峻,文章主要对西畴县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改善当地土地石漠化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水城县是西部地区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一个县。据2004年调查,全县潜在石漠化土地61763.1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9.1%;非石漠化土地147076.3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5.4%;石漠化土地114876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5.5%。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27043hm^2,中度石漠化68958.4hm^2,强度石漠化11706.8hm^2,极强度石漠化7167.8hm^2。石漠化的产生,制约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了农民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治理石漠化势在必行。笔者根据石漠化的成因、特点.结合水城县治理石漠化的经验,提出采用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是石漠化植被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的土地石漠化是生态建设中面临的十分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也是喀斯特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是强烈的人类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介绍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及该县石漠化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阐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综合途径,提出恭城瑶族自治区石漠化治理的措施,以促进该县生态环境发展,减轻石漠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从石漠化产生原因及目前治理状况的分析中探索出一条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年初我养猪,年底猪养我!"在广西德保县流传这样一句谚语,说的就是德保黑猪的养殖模式——养年猪.德保黑猪是我国地方优秀黑猪品种之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其发祥地和主产区在东凌镇定坡村,这里保留了德保黑猪最纯正的猪种.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可能导致石漠化的自然条件因素和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分析了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并求出石漠化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贵州省的土地石漠化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的容许极限而引起的,岩溶生态环境只是为土地石漠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回归方程对贵州省土地石漠化治理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茂兰保护区石漠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茂兰保护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分布和成因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的特点、成因以及石漠化的危害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茂兰保护区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贞丰县的基本情况及石漠化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石漠化的原因,指出贞丰县治理石漠化的必要性,阐述了贞丰县治理石漠化的2种模式,并提出石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德保苏铁就地保护与繁育实际情况,研究德保苏铁的群居结构,并且与广西德保县的官方数据对比发现,德保苏铁原始的的种群分布区域非常有限,数量极少,再加上很多人为因素导致数量锐减,资料显示,德保苏铁的数量从2001年的2200多株减少到2010年的1100多株。人为砍伐德保苏铁导致年龄构成幼年化,雌雄的比例也不协调,所以,对德保苏铁的保护显得格外重要。根据这些现象,本文探索了广西德保苏铁就地保护措施与繁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也是极其敏感的。针对贵 州岩溶峡谷地区石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定位监测样地选取在石漠化典型地 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于2012 年7 月至2013 年4 月采用动态气室法(Li鄄8100,USA) 监测了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治理前后石漠化程度监测数据分析,定量评价了石漠化对区域土壤碳排放量的影响,可为定量评价石漠化对土壤 碳汇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地的石漠化程度具有很高的关联性, 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碳排放量越低,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样地土壤碳排放量约为非石漠化的1/2;2)非石漠化土地 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石漠化土地土壤呼吸则不再遵循植物生长的季节顺序发生变化,土壤呼吸随季 节的这种变化规律被打破;3)区域碳排放变化量与石漠化治理效果有关,20052010 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 施石漠化治理后,区域土壤呼吸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了41 800 t,相当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岩溶区增加了 31郾92 t/ km2 。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土地石漠化的危害成因及其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尤其是贵州地区。近年来,贵州土地开发不科学,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基岩裸露面积增大,这些问题直接加速石漠化的形成,严重威胁到了贵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寻求贵州土地石漠化治理对策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分布的现状及危害,然后提出了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最后研究其治理对策,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从可能导致石漠化的自然条件因素和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分析了贵州省土地石漠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并求出石漠化与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贵州省的土地石漠化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超过了环境的容许极限而引起的,岩溶生态环境只是为土地石漠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回归方程对贵州省土地石漠化治理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培植替代产业、综合开发是治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湖南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对该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巩固和加强广西马山县石漠化治理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石灰岩地区而言,石漠化已经成为严重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如何遏制石漠化的发展,减少石漠化的危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马山县是广西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治理石漠化刻不容缓。分析了马山县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巩固和加强马山县石漠化治理的建设,以期为马山县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省区之一.根据2005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统计资料,云南省石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88.20万hm2,占云南省总土地面积的7.31%.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劣,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亟待恢复和重建.根据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区、市)对石漠化治理的经验,在石漠化地区种植金银花既可治理石漠化,又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恢复与重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