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机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5.4万个,比上年增加4400多个。入社成员数达到190万人(户)。其中吉林省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5317个,比上年增加71%。所完成的农作物耕种收农机化生产作业量占总量的35%以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这其中农机合作社的贡献功不可没。本文探讨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收获的副产品,在农业生产环节中数量大品种多。近年来古浪县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工业的发展,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主的循环农业有了一定进展,不但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减少了秸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秸秆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王小丰 《农业考古》2023,(1):136-143
明清以来,大量农具传入西辽河地区,配合着当地传统农具,大面积荒地得到开垦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随着农业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农具传入西辽河地区的过程中,移民入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朝廷政策的推行,以及改良后的农具与农业技术的应用,使西辽河地区粮食产量颇丰,奠定了后世农业生产格局。农具的使用带来了经济效益,但由于过度垦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西辽河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中,农业机械深松深翻整地技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数量,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可以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地温度、增加土地有机质的含量,为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机械深松整地是提升土地的蓄水保墒及抗旱防涝功能,提高农田的粮食产量,保障农作物稳定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灌溉条件有限的区域是解决旱作农业区生产瓶颈的切实有效途径,提高机械作业效率,降本增效,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本文结合河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机械深松整地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农业废弃物资源分类及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5,(1):8-9
自然资源日趋短缺和废弃物数量剧增,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分类和国内外利用技术分析,总结了对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开发利用前景,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潜在经济价值,使农业废弃物零排放,实现无公害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先进技术不断推广,农业病虫害防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本文就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体系或曰农业系统是一个超复杂系统,其本身又由多层级子系统构成。高层级如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之间的有机组合,低层级如种植业中的各种农作物的组合。本文中主要涉及到两个层级系统的变化问题。其一,番薯传入之后,改变了潮州地区农作物组合及轮作方式。其二,番薯的大量种植促进了潮州地区养猪业的空前发达,从而导致该地区农业体系多方面变化。本文潮州地区与清代中后期潮州府区域相同。也即通常所谓潮汕地区。以目前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前景同样可观。农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农作物秸秆数量也随之增加。和农作物同步,秸秆的使用分布几乎遍布全国,但据考查,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的桔杆使用单一的焚烧方法,且对环境造成大量污染。如此,既没有保护好环境也未能用综合的方法利用秸秆。基于此,从实践中发现秸秆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秸杆综合利用技术途径。以使秸秆发挥出它最大的利用价值。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向高产优质并重.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主题.但是由于农作物品质普遍差,优质数量少,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迭部县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有余的大好形式,在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已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因此要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优化技术的原则来发展我县的农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由过去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向高产优质并重。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主题。但是由于农作物品质普遍差,优质数量少。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迭部县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当前粮食供求平衡有余的大好形式,在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己成为我县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因此要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优化技术的原则来发展我县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主要是依靠农业作为主要内容,在我国农作物的种植中有着主要影响的就是玉米,结合关于农作物种植的调查可以发现,在我国北方区域已经大范围的推展种植玉米的农作方式,这种农作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我国的农作物生产量,而且也能够推动北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北方区域以辽宁为例的地势、气候等状态的研究,确定辽宁区域适用的玉米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以及如何提升辽宁玉米的生产数量的有效农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新型的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当中使用得也越来越广泛,而且对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产量,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损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以科技融入农业,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当今时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本文在结合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层现实情况基础上,就怎样在农村地区科学落实农业新科技的推广服务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1788年,欧洲白人将甘蔗从旧大陆带入澳大利亚栽种。殖民早期,他们广泛种植粮食作物以解决生存危机,甘蔗作为典型经济作物并未受到足够重视。19世纪后半期,在全球蔗糖需求的刺激下,随着甘蔗栽种技术的提升、有色劳工的补充及制糖业的发展,澳大利亚的甘蔗栽种面积稳步增长。蔗糖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继小麦之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农作物支柱产业,更是直接推动了澳大利亚资本主义的发展。旧大陆甘蔗传入新大陆,不仅是农作物的传播,更是新旧大陆农业文明交流的重要结晶,对澳大利亚本土农业和环境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1传统秸秆还田技术在社会中的现实状况分析随着二十一世纪中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生产部门的科技进步迎来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革命。在农业环保材料利用领域中,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对二次性的农作物利用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广大农作物种植地区蕴含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可回收利用价值高,分布范围广阔,二次性回收使用的经济效益比较高。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可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随着若羌县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地区林地面积逐渐增加,经济林面积特别是红枣经济林面积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挖掘经济林林下产业,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该地区结合地区农业种植制度,逐渐完善多熟制农业新模式。近几年,若羌县积极发展红枣地套种香蒜产业,农民除了依靠红枣获得经济收入之外,通过积极发展农作物间作产业,实现了经济收入成本提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农作物的高质、高产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成为了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难题,本文就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丽江古城的成长入手,分析丽江古城建筑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汉族建筑文化对纳西族建筑的影响,并探讨汉—纳西之间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特点.研究表明:丽江古城是纳西族在吸收和借鉴汉族建筑文化基础上建成的,美丽的丽江古城就是民族间建筑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重要性,探讨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利用我国农机农艺技术,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传统的农艺技术与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相结合,以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一种比较重要的农作物,占据非常大的种植面积,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为了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就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新技术,增加玉米种植的产量,提升种植质量和种植效率,更好地满足我国的社会需求,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农机是科技和农业高度结合的代表之一,在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还能够有效解放劳动力,推动农业健康稳定发展。全方位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和作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1开展农机推广发展农业机械的价值农机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摆脱传统农业耕种模式,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推动农业经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