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棚内将草莓和茄子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避免大棚草莓(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利用种植水稻来消化土壤残留肥力。该模式产值为475 755元·hm-2,可获得经济效益324 930元·hm-2。  相似文献   

2.
大棚蔬菜-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季大棚蔬菜生产结束后种植水生蔬菜,实现蔬菜的水旱轮作,避免了大棚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水生蔬菜荸荠取代原有的水稻进行水旱轮作生产模式,可以增效1000元/667m^2以上。此模式在江南地区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双小拱棚小南瓜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避免了南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利用种植水稻来消化土壤残留肥力。该模式栽培技术简单,年产值8844万元·hm-2,效益6498万元·hm-2。  相似文献   

4.
针对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研究了菱 茄子轮作模式对连作障碍问题的消解效果并综合评价其效益。结果表明,菜菱水旱轮作模式下土壤pH值上升058,水溶盐总量下降025 mg·kg-1,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有效提高,菱角种植后较轮作前分别增3861%、1229%和1025%;菜田地下害虫为害和草害得到有效控制;每667 m2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35 640元,较常规种植模式增702%,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菜菱水旱轮作模式可有效治理土壤连作障碍问题,降低土壤盐分含量,缓解土壤酸化,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设施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黑果蔗生产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为:种植密度4.5-5.0段·m-1双芽苗,有效茎4.35-4.95万株·hm-2;施纯N787.5 kg·hm-2、纯P 787.5 kg·hm-2、纯K 787.5 kg·hm-2、有机肥4500 kg·hm-2。当密度增加至5.55万株·hm-2,则导致果蔗个体之间争水争肥,影响龙黑果蔗的茎粗,从而影响其商品性。果蔗单茎重与果蔗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肥量增加到纯N 900 kg·hm-2、纯P 900 kg·hm-2、纯K 900 kg·hm-2时,则导致单茎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产量。  相似文献   

6.
麦—稻—大棚西瓜—大棚芹菜轮作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海涂围垦地区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采用水旱轮作,结合大棚设施栽培,探索了麦—稻—大棚西瓜—大棚芹菜轮作模式,既有效利用了海涂地理优势、土壤特点,顺应了农民的生产习惯,又减少了种植成本,获得高产高效,净收益可达15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大棚蔬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种植效率,促进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但在现实情况中,农民采用大棚蔬菜技术种植蔬菜的比例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农民使用大棚蔬菜技术的积极性和增加蔬菜种植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苏州地区蔬菜大棚轮作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蔬菜大棚内通过水旱轮作种植水稻是苏州地区解决大棚连作障碍最为简单、省工、高效的方法,但蔬菜大棚内水稻种植技术与水稻大田生产上有明显区别。为有效改良受盐渍化危害的蔬菜大棚土壤,促进苏州市蔬菜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市场蔬菜供应的稳定性,特制定了苏州地区蔬菜大棚轮作水稻栽培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轮作周期、品种选择、育秧移栽、大棚栽培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豆瓣菜食用部分为植株的嫩茎叶,在大棚内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多茬采收,产量高,可实现春节前后上市.填补了节日期间市场短缺,增加了种植品种和种植效益.豆瓣菜适合在设施蔬菜基地规模种植.因豆瓣菜喜凉怕热,喜湿怕旱,茎节易发生不定根,所以最好采取扦插繁殖或水培.江苏省丹阳市园艺站引进扬州大学的设施蔬菜水旱轮作生态栽培技术,即在旱生主茬蔬菜间2个月左右的空茬期间抢栽水生蔬菜豆瓣菜,以达到通过水淹而洗盐压盐、淹杀危害旱生蔬菜的病虫草害的目的,能有效地治理大棚设施连作障碍,是一种新型高效设施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对新丰生姜生产力与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法,对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和露地生姜种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比对,并对单位面积嫩姜的产量和效益进行测算.[结果]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土壤中细菌在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内都显著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同时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土壤中的Cu、Zn、As、Pb都低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而土壤中Ni的含量略高于露地生姜种植模式.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生姜-水稻水旱轮作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恢290进行肥效校正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推荐施纯N 97.5 kg·hm-2、P2O554.0 kg·hm-2、K2O 112.6 kg·hm-2能获得最佳产量6479.2 kg·hm-2,比不施肥净效益增6295.2元·hm-2,增16.26%,比常规施肥净效益增5624.3元·hm-2,增14.28%。试验结果可为当地种植优质稻提供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常年种植芹菜近800亩,主要分布在同意,仰化,刘涧等村,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需求外,大多数由蔬菜合作社经纪人销往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及附近的洋河新城等周边城市。通过近几年探索和实践,总结出大棚芹菜——黄瓜——水稻的水旱轮作高效生产模式,有效地减轻大棚生产中的土传病害的发生。在该模式下;特别是芹菜和黄瓜效益明显,市场稳定。其中芹菜效益.0.95万元/亩,黄瓜0.9万元/亩,水稻0.1万元/亩,亩收入1.95万元。  相似文献   

13.
线辣椒“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线辣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及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利用"3414"试验设计实施了青线椒1号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青线椒1号施用氮肥效果最好,最高增产6960kg·hm-2,增产率13.88%,纯增收入27064元·hm-2;磷肥的最大增产量为2484kg·hm-2,增产率5.69%,纯增收入9333元·hm-2。钾肥每公顷最大增加产量1584kg,增加纯收入5710元,增产率3.63%: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青线椒1号N、P2O5、K2O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72.5kg·hm-2。、69.6kg·hm-2、88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70.5kg·hm-2、66.4kg·hm-2、84.6kg·hm-2。  相似文献   

14.
大棚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气候条件对蔬菜生长的限制,为非季节性蔬菜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仍存在大棚种植蔬菜效益不升反降的现象,须引起重视。本文主要是关于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棚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气候条件对蔬菜生长的限制,为非季节性蔬菜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仍存在大棚种植蔬菜效益不升反降的现象,须引起重视。本文主要是关于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合理利用大棚茬口,可以提高大棚蔬菜效益。通过大棚秋冬莴苣-早春甜瓜-夏秋瓠瓜种植方式,可以增加蔬菜产量,提高收入,达到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为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水旱轮作模式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春季设施蔬菜生产结束后种植水生蔬菜,实现蔬菜的水旱轮作,避免了设施蔬菜生产中的连作障碍,使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同时,由于水生蔬菜取代原有水稻的水旱轮作生产模式,667 m2增效2 000元以上,此模式在江南地区有着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增加日光温室的收入,进行了蔬菜与双孢菇的立体种植试验。从2003年10月至2006年5月,在420米^2的大棚内,在不影响蔬菜种植的情况下,栽培双孢菇200米^2,增加纯收入6500余元。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棚种植蔬菜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有多种优点,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使用大棚种植蔬菜.但是大棚造价昂贵,占地面积大,所以如何尽可能的提高蔬菜大棚的种植效益就成了近几年的重点研究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棚蔬菜的效益分析等方法,对提高蔬菜大棚种植效益的方法进行浅析与研究,供广大同仁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北京郊区蔬菜种植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8年组织了秋大棚黄瓜高产高效竞赛活动,来自大兴、通州等6个区县的16户菜农参加了竞赛。在秋大棚黄瓜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组织多次现场观摩和指导,使得农户种植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参加高产竞赛的16个点平均667m2产量4585.4kg,比全市平均667m2产量3385kg提高1200.4kg,增产35.5%;16个点平均667m2产值为7241元,比全市平均667m2产值4062元增加3179元,增幅78.3%。秋大棚黄瓜高产高效竞赛活动的顺利完成,为北京市设施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我市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