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5月15日20点29分,接到茶友浙江大学黄志根先生的短信:"陶先生,听说陈文华先生在昨天去了,愿他的工作及精神永久。"一看短信,不觉大吃一惊,难以相信它的真实性。因为,陈先生一向精神爽朗,精力充沛,乐观向上,除了糖尿病外,未见有任何不适啊!仅仅1个多月前,陈先生还专门给我打电话,郑重其事地说,他要买我2013年7月由长虹出版公司出版的两种拙著《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以茶叶  相似文献   

2.
<正>很巧的是之前我和姚国坤老师去宁波出差,姚老师说他要和陈文华老师一起去大庆,我们还开玩笑说,让陈老师多说一点,因为他年轻、活泼、精力充沛,他说话能镇得住场,他是大学者。不想两天后就听闻陈老师去世这样一个噩耗,我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但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消息,都证明了这个事件的真实性。看到这个杯中的皇菊花,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我去接陈老师。那个时候我刚学会开车,还是个新手,我跟陈老师说,我叫温晓菊,是个新手,开车不太好,您多包  相似文献   

3.
<正>那是5月15日的上午,我正在参加今年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突然接到《农业考古》主编施由明先生的短信:"昨晚7点45分,陈文华先生在大庆因病去世,今天上午已火化。他儿子明天带回厦门,过几天海葬……。"噩耗传来,让我一下子惊呆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在一个月前,我还刚刚参加在江西婺源召开的"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陈师在会上作的"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的演讲  相似文献   

4.
<正>令人尊敬的陈文华先生在5月14日晚上离开了我们,他是倒在了推广茶文化的漫漫长路上。那个时刻,南昌突然天降大雨,似乎在流泪哭泣,谁说这不是天人感应呢!陈先生进入农业考古领域纯属阶级斗争的"安排",大学出门的时候就是"右派",从厦门分配来江西工作,由此不能从事革命史的研究工作。在省博物馆的日子里,碰到开挖古墓的时候,在墓地守夜的活当仁不让就是他的事。也许就是这样的磨难,使得他日后有着把考古和农业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发展出"农业考古学"的  相似文献   

5.
<正>距离我跟陈文华老师相约湄潭面会的日子越来越近,心情的激动也越来越难以抑制。我在想:陈文华老师一定长得很高大结实,要不然,他一定承受不了日以继夜的攻读和写作。他做了那么多事,写了那么多书,一般的人是承受不了的。我们虽未见过面,但我们早已是熟悉的老朋友,是难得的以文会友,我们在品读对方的文章中,早已成为相通相知的老友。5月18日,我问省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梁正,我说:"陈文华老师来黔考察贵州茶的事落实得妥当了  相似文献   

6.
<正>诗曰:不尽哀思滚滚来,学坛痛失拓荒才。品茗此日推皇菊,考古专农贯若雷。2014年5月14日是中国农业考古学界悲伤的日子,著名的农业历史与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在大庆出差途中因病逝世。5月15日,当我的同事告诉我从微博上突然得知陈文华先生不幸离世后,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于是马上电话联系《农业考古》新任主编施由明先生,询问消息是否可靠。施先生告诉我:"昨日7点45分,陈  相似文献   

7.
<正>5月15日我正带团在英国雷丁大学访问,忽接《农业考古》杂志施由明主编短信,知文华先生14日在大庆出差途中突发疾病去世,噩耗传来,简直难以置信。一个多月前我应邀参加江西社科院与婺源县政府联合举办的茶文化与乡村旅游学术研讨会期间,我们还相谈甚欢,在上晓起村他那即将竣工的皇菊加工厂兼宾馆顶楼平台他还兴致勃勃地跟我谈他的宏伟规划,不想倏忽一个月,竟天人永隔,悲痛之余,不禁令人感叹生命无常。  相似文献   

8.
<正>陈文华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农业考古学家、农史学家、中国茶文化学家及中国茶文化宣传家。2014年5月14日19:40,在大庆出差途中,陈文华先生突发疾病,导致肺栓塞,引起呼吸衰竭而去世。神采奕奕、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的一代大师就这样突然走了,他倒在了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路上,他的离去使农史界、考古界、文博界、茶文化界的众多学者、朋友,以及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同事们,为之哀痛,为之惋惜,为之悲叹!他的仙逝,是中国农史界、农业考古学科、茶文化界的重大损失,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农业考古》编辑部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忆陈文华     
<正>据我的观察,在被打过为右派的人群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劫难之后轻生,这当然是极少数;一种是一蹶不振,从此泯然众人矣;还有一种是在逆境中奋起,依旧作出了不凡的业绩。陈文华就属于这种人。这也是我过去尊重他、如今怀念他的缘故。知道文华,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他在省博物馆搞考古工作,1978年办了个《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在南昌、北京等20几个城市巡回展出。当时文革刚结束,文化领域尚处在荒漠状态,这个展览十分抢眼,文华也因此声名鹊起。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哥哥     
小的时候,我与大我一岁的哥哥一同住在乡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就因为哥哥大我一岁,所以哥哥便永远是哥哥。因为是哥哥,自小他就懂得让着我这个弟弟,有好多的活儿,他都抢着去干;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像桃子啦、甘蔗啦……他都留给我吃。 1970年夏,我们哥俩一块儿到村里的小学堂读书。我们哥俩都很勤奋,成绩也很好,一直都是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 初中毕业后.我和哥哥一同考上离家很远的城里的重点高中。可是,哥哥却坚持要上离家很近的一所普通镇办高中。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怕与城里的人相处不惯,他还说:“你性格比我开通,你去吧!”我带着几分惋惜和不解,独自进了县城就读。于是,我们这对形影不离的好哥俩就这样分开了。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5月14日晚上,令人尊敬的一代大师陈文华先生在大庆的出差途中离我们远去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意外,使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他的学生、他的朋友们都一时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但意外已经发生了,人们悼念他、怀念他、追思他,堪称"一代大师"的陈文华先生永远活在他的家人、他的学生、他的朋友们心中。陈文华先生之所以堪称"一代大师",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成就,他对农业考古学科的开创和对中国茶文化研究与宣传的引领,还有他独  相似文献   

12.
《农村百事通》2001,(14):11
终于发工资了 , 我领了 580元 , 河南妹只有 480元 . 我决定请郑海波的客 , 郑海波爽快地答应了 . 我们去了厂门外的一家小店 , 郑海波要了半公斤饼干 , 还要了两瓶汽水 , 饼干是 3.5元半公斤的夹心饼干 , 汽水是 5毛钱一瓶的没有牌子的汽水 , 加起来一共 4元钱 , 我们坐在店前的凳子上吃了起来 . 我们聊起各自的生活 , 竟然是惊人的相似 : 都是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出来打工的 , 都有年迈的父母 , 都要供弟妹读书 , 都在发工资的第二天给家里准时寄钱 , 寄的都是工资的 80% ……那天晚上 , 我们喝光了汽水 , 还剩了很多饼干 . 郑海波让我带回去 , 他说 : “ 想家时就吃一块 . ”郑海波抢着付了钱 , 他说 : “ 男人不能要女人请客 . ”我依了他 .……  相似文献   

13.
忆恩师熊海堂先生南京大学历史系92级武翔恩师熊海堂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我时时有一种感觉,他是出远门了,他还会回到我们中间来。我们还会听到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看到他那坚毅果敢的眼神,……。我记得初次见到先生,是在1993年二年级的专业分流会上。...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关于江西茶史陈东有:说到江西的茶叶,许多人都会想起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江西茶历史可谓久矣。陈老师,您是我国著名的农业考古和茶文化研究专家,说到茶,说到江西的茶,您肯定有说不完的话。陈文华: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庐山的僧人就开始制茶,一直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白居易的诗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茶叶在浮梁县集散。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在田间地头得到广大农民朋友认可的学者,是在老樟树下,用平实讲述吸引打着赤脚的农民,放下锄头倾听的学者;是与在茶树下长大的茶农平等展开交流的学者……他的研究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将社会关注的热点与学术事业结合在一起。”这是江西  相似文献   

16.
确切地讲,他纯属一个瘦小的老人,年近八旬,不拄拐杖,却身轻如燕.每当上主席台演讲,常见他一个箭步登台而上,在这样的岁数实在难得一见,这是著名农业考古学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的模样. 陈文华是我习茶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挚友,准确表达,更是老茶友.就是这么一个外表纤瘦而又平常的教授,给茶界许多见过他的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我记忆中最清晰的事情,就是1991年他在担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一职时,把手头钟爱的《农业考古》杂志,专门辟出一年两期的《中国茶文化专号》这一块纯净园地,每期六十万字,首开中国茶文化学术期刊之先河,影响了全国茶界,这在中国茶文化事业刚刚起步阶段,有这么一本能反映当代茶文化研究成就的刊物实在令茶界欣喜,也令荼界鼓舞.我就是在这本刊物上受益良多而踏上了弘茶途程.若干年后,他从行政职务退位后,又只身来到婺源上晓起村开始与当地茶农一起种植茶叶,并为带动当地旅游,以婺源茶文化为主轴创办了"中国茶文化第一村".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5月14日晚,从遥远的黑龙江传来了噩耗,尊敬的陈文华先生在出差途中,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我们。陈文华先生是国际著名农业考古专家和茶文化专家,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担任我院副院长、《农业考古》主编、首席研究员,他的逝世,是我院的重大损失!陈文华先生半生坎坷,大学时代就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并被下放农村,接受改造,在这种艰苦的境遇下,先生没有灰心气馁。这一段艰苦的农村生活,使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18.
瓜变     
(一)   皮扎一进屋,就兴冲冲地对溜溜说:“还做什么营养钵,我们不种西瓜了!“正在做营养钵的溜溜很诧异:“样样做得好好的,怎么就不种了?“皮扎就说他进了栗山寨建筑队,过2天就要到城里去做工,还说溜溜可以跟他一起去.……  相似文献   

19.
笑话     
<正>领结婚证昨天跟老婆去领了结婚证,岳父深沉地看了我一眼说:"国家已经承认你们了,但我们民间还没有承认。"一路上我在感慨:国家对我真好啊!国家承认我们只花了9元,民间承认我们却要花几十万元。烧洗脚水  相似文献   

20.
刘心灵 《农业考古》2007,(2):152-153
我的挚友袁勤迹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连自己写的书,还未来得及享受出版的快乐,连自己的拍摄的艺术照都未能看到;临走前她曾托付寇丹老师向我们告别,她说,她准备去林老他乡探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