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甜菜吸收铁素的规律和铁素对甜菜的生理作用,为甜菜合理利用铁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甜菜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吸收铁素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叶面喷施铁素对其光合生理指标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甜菜植株中铁素含量随生育进程先升后降,最高时期在块根及糖分增长期;随生育进程铁素积累量逐渐增加;甜菜对铁素吸收性能最强的时期在叶丛快速生长期至块根及糖分增长期,在该时期叶面喷施1~5 g·L-1硫酸亚铁溶液,甜菜产量增加5.05%~ 8.87%,含糖率提高0.42%~0.67%,产糖量增加7.74% ~ 13.29%,且铁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生产率、CO2同化率及气孔导度均有所增加,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结论]铁素改善了甜菜光合性能,为块根生长和糖分积累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湘西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布状况,测试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的有效锌含量,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总体上略偏高,平均值为2.08mg/kg,变幅为0.23~6.09mg/kg,变异系数为51.45%,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8.69%。②不同县之间的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凤凰县>龙山县>永顺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芦溪县。③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极显著,按从高到低依次为:灰黄棕土>浅灰黄泥>灰黄泥>红壤>水稻土>石灰土>灰黄土>黄壤。④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有效锌含量增高的趋势。⑤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锌含量呈有规律地分布,总体上是从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向中部递减。  相似文献   

3.
仁用杏铜锌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仁用杏不同生育期的根、树干、枝和叶等器官的铜、锌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铜和锌的含量与仁用杏的生长相关 ,是树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铜、锌与仁用杏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 ;本研究为合理施用铜锌微肥、增强仁用杏抗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的锌素营养及其吸收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粘壤质草甸型水稻土上,锌磷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是3.91~8.01%.水稻对锌肥的吸收强度在有效分蘖终止期最高,而积累量在减数分裂期达到高峰.乳熟末期稻株地上部锌的积累量为1.064~1.266mg/穴;锌在稻株体内的分布规律是由下往上逐渐减少.精米中锌的浓度在15.32ppm左右,锌肥的利用率只有0.57—1.05%,锌肥的施用量以15~20kg/ha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安徽明绿资源,开展了绿豆萌动试验中牡荆素和异牡荆素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研究。[方法]对安徽特产明绿进行萌动40 h,每4 h取样1次,并用HPLC方法对样品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萌动过程中牡荆素、异牡荆素基本上处于波动下降趋势,但在萌动8 h时含量最高,分别为0.57、1.02 mg/g,在16 h时含量最低,并且异牡荆素含量是牡荆素含量的2倍左右。[结论]HPLC法检测牡荆素、异牡荆素方法可靠,明绿萌动过程中,8 h时牡荆素、异牡荆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河套治区甜菜对锌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生育前期甜菜吸收锌素的速率较高,之后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单位于物质中的含锌量也是生育前期高、后期低,但单株绝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锌素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规律是,前期主要分配于叶丛,之后随生育进程叶丛中的分配率逐渐降低,而块根中的分配率却相对增加,但就绝对含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河套灌区甜菜对锌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生育前期甜菜吸收匀素的率较高,之后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单位干物质中的含锌量也是生育前期高、后期低、但单株绝对含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锌素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规律是,是前期主要分配于叶丛,之后随生育进程叶丛中的分配率逐渐降低,而块根虽的分配率却相对增加,但就绝对含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  相似文献   

8.
红碎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组成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了红碎茶发酵过程中简单蛋白质组成和复合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在发酵过程中,简单蛋白质含量逐步减少,复合蛋白含量不断增加,两者的含量变化高度相关。发酵叶的简单蛋白质中,谷蛋白占64%左右.发酵过程简单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主要是谷蛋白,占减少总量的66%~72%,其次是醇溶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研究表明,红碎茶发酵过程能与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产生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发酵叶温高,蛋白质与多酚类的结合作用加强,各类简单蛋白质的减少量和复合蛋白的增加量都明显提高,发酵叶中水溶性多酚类、儿茶素的保留量明显下降。发酵60~80min,蛋白质的结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烤烟调制过程中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调制工艺对烤烟下部、中部和上部适熟烟叶进行调制,比较不同部位烟叶果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不同调制工艺对烟叶果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果糖含量在调制前较低,调制后升高;不同部位烟叶间果糖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调制进程的推进,烟叶果糖含量逐渐增加,在调制36~84 h(即变黄后期—定色期)不同部位烟叶增幅不同,差异较大;在当地调制工艺的基础上,变黄期延长12 h有利于烟叶果糖含量的增加,定色期和干筋期延长12 h的影响较小;烤后烟叶果糖含量越高,其评吸质量表现越好,越利于卷烟原料需求。因此,建议适当延长变黄期调制时间,使烟叶中的果糖更进一步转化,以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醇化过程中烟叶的多酚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从醇化过程中酚类物质的整体变化规律、不同部位烟叶酚类含量变化规律、不同产区烟叶酚类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不同花生样品中锌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花生品种中:白皮花生中锌的含量大于红皮花生中锌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玉米生育前期磷锌的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4个对锌缺乏敏感程度不同的玉米基因型磷锌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锌胁迫条件下各玉米基因型敏感程度不同,不同磷水平对各基因型锌吸收产生不同的影响。与之相同,锌的用量也对不同基因型的吸收产生不同影响。不同玉米基因型在苗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体内磷和锌的浓度变化揭示了基因型间对锌、磷吸收、运输及再利用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鸡血清蛋白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性能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年龄和性别对血清蛋白的影响及血清蛋白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拟找出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和早期选择的依据。 Brandt(1950)工作表明,前白蛋白仅出现在产蛋母鸡中,Kumar(1974)报道,  相似文献   

14.
烟叶中钾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培育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烟叶(K326)为试材,样品烘干磨碎、溶解、过滤、定容后,用火焰光度计测定钾含量。[结果]一昼夜中烟叶含钾量呈周期性变化,以12:00最高,18:00最低。不同生育阶段的烟叶中钾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并随植株生长而降低。第1次取样的烟叶钾含量最高,以后各生育阶段逐渐下降。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不同部位的烟叶含钾量随叶位升高而降低。钾含量是植株下部叶最高,中部叶较次,上部叶最低。3个部位烟叶的钾含量差异极显著。同一叶不同部位的烟叶含钾量规律为叶基部>叶中部>叶尖部。[结论]烟叶中的钾含量存在很大规律性,不同位置的烟叶钾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红碎茶发酵过程中简单蛋白质组成和复合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在发酵过程中,简单蛋白质含量逐步减少。复合蛋白含量不断增加,两者的含量变化高度相关。发酵叶的简单蛋白质中,谷蛋白占64%左右,发醇过程简单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主要是谷蛋白,占减少总量的66%-72%,其次是醇溶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研究表明,红碎菜发酵过程能与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产生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谷蛋白。发醇叶温度,蛋白质与多酚类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实葶葱资源,以实葶葱种子为试验材料,在实葶葱盛花期进行标记,当花后15~50d统一采收,分别包装,测定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含水量及贮藏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均随发育天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下降到0.750%;可溶性糖含量发育过程中变化不稳定;淀粉及脂肪含量均上升,40~50d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且45d之后急剧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随发育时间的延长粗纤维素含量上升,且50d处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7.
萝卜中莱菔子素含量及其在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3份萝卜材料肉质根中莱菔子素的含量,并分析了4份不同皮色和肉质色萝卜材料冷藏过程中莱菔子素含量和黑芥子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3份萝卜材料肉质根中均可检测到莱菔子素成分,其含量范围为43.26~468.27μg/g,平均含量160.23μg/g。冷藏4个月后,萝卜肉质根中黑芥子酶活性和莱菔子素含量均显著下降,与采收时相比,16Q1、16Q56、16Q62和16Q154中黑芥子酶活性分别下降了61.41%、68.96%、44.60%和81.39%,莱菔子素含量分别下降了26.74%、74.77%、50.04%和81.71%。通过本试验检测发现,莱菔子素含量较高的种质为红皮白肉类型,这为萝卜新品种选育及品种改良提供了依据和材料;明确了冷藏超过2个月后,萝卜肉质根中的莱菔子素含量和黑芥子酶活性大幅下降,今后需要发展新的贮藏技术以满足长期贮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油茶树体K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其与产油量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3个油茶品种长林3、长林4和长林40为试验材料,定期调查测定其叶、花、果积累的K养分含量,分析油茶发育过程中K含量变化,并采用通径分析探讨其与产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茶春梢萌发前,叶片全K含量最低,春梢生长结束时,达到第1个高峰,之后下降,进入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叶片全K含量再次上升,到油脂转化关键时期开始下降,休眠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花芽和果实全K含量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油茶春梢叶片全K含量与当年产油量负相关,与第2年产油量正相关;花芽全K含量与产油量正相关,果实膨大期到成熟期果实全K含量与产油量达到显著正相关;长林40果实全K含量显著较高,长林4的2a平均亩产油量显著高于另外2个品种,与产油量最低的长林40极差达54.01kg。3)叶片和花芽全K含量对当年产油量为直接负效应,果实全K含量对当年产油量为直接正效应且作用最大。进入果实膨大期可以增施K肥以提高果实全K含量,从而提高产油量,在品种选育时长林4是较为优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绿豆芽萌发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绿豆在萌芽过程中营养成分VC、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确定其最宜食用时间,同时发现绿豆芽中VC、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绿豆种子本身.结果表明,最宜食用时间是在其发芽的3~4 d、长度在4~6 cm时,此时不仅VC没有大量分解,而且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量,既保证营养的最佳综合供应,又保证食用时鲜嫩可口.  相似文献   

20.
冬枣采后及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采后及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鲜枣维生素C含量丰富,不同成熟度的冬枣维生素C含量不同,其中以白熟期含量最高,每100 g鲜枣含有333.2 mg维生素C..由白熟期到全红期含量逐渐下降.冬枣采收以及贮藏过程中,无论室内自然放置还是0℃保存,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贮藏80 d后,保鲜剂处理的降幅最小,为47.06%,不打孔处理的降幅最大,为73.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