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184-1190
乙酰甲喹作为治疗畜禽肠道感染的首选药物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味苦、代谢快而影响了其对养殖动物腹泻的治疗效果。本试验以氨基功能化的MCM-41型介孔纳米材料MSN-NH_2为载体,通过酸敏感的席夫碱共价键将乙酰甲喹固定于介孔纳米材料的孔道内制得乙酰甲喹纳米前药MEQ@MSN-NH_2,以实现掩味的目的。分别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对载药前后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乙酰甲喹成功载入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洞中,并形成平均直径约为100 nm的分散球状粒子。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物在模拟唾液中5 min内的释放率仅为3.9%,可见其掩味性能良好;在人工胃液中迅速释放,30 min内可释放总载药量的64.5%,24 h内基本释放完毕,表明其优异的药物运载和缓释性能。该乙酰甲喹纳米前药MEQ@MSN-NH_2通过酸敏感的席夫碱有效实现了药物的控制释放,可以有效避免乙酰甲喹在口腔与味蕾接触所造成的养殖动物拒食等问题。结果表明,该pH-响应型乙酰甲喹纳米前药的掩味控释系统将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市售伊维菌素制剂存在生物利用度低,释药峰谷浓度差异大等问题,本文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伊维菌素长效注射微胶囊油混悬剂。以微胶囊的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制备工艺的优化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微胶囊内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显示:最佳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63.2%,载药量为18.3%,微胶囊的正圆度高、表面平滑,粒径分布在20~50 μm,药物呈缓慢持续释放,体外累计释放率18 h为30.0%,44 h后仅为51.0%。伊维菌素微胶囊制剂可大大增加体内留存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缓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测定了烟酸氟哌酸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其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84ug/ml、0.5ug/ml。结果表明烟酸氟哌酸的抗菌效果较好,为其能在兽医临床上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用断奶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K88和猪霍乱沙门菌作为指示菌。杀菌性能的测定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u2+在肉汤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细胞壁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菌胞内酶的活性;通过K+电极测定K+释放量;采用SP-2型溶氧仪测定菌体悬浮液中的溶氧量。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对E.coli K88的MIC为64mg/L,MBC为256mg/mL;对S.choleraesuis的MIC为128mg/L,MBC为512mg/L。而蒙脱石未显抗菌活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与载铜蒙脱石作用后形态发生了变化,细菌细胞膜受损,内容物外漏;细菌胞内酶活性结果显示,胞内酶的大量外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大量自由的K+从细菌细胞内释放出来;呼吸代谢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抑制了细菌呼吸代谢的三羧酸循环途径。结果表明,载铜蒙脱石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理想的胃靶向四环素掩味制剂,以聚丙烯酸树酯Ⅳ为囊材,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四环素微囊,并采用正交法优化溶剂、囊材、乳化剂、抗黏剂的相对用量,筛选得最佳工艺组微囊载药量为69.58%,包封率为48.10%。体外评价结果显示,在近中性(pH6.6)口腔介质中,四环素从微囊中的释放得到有效抑制,5 min释放总药量的2.2%,即便30 min内也仅5.6%;随着释放介质的pH下降,四环素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在胃酸(pH1.0)介质中,5 min即可释放出总药量的47.7%,2 h可达80%以上。该四环素微囊制备工艺简便,产物具有优异的胃靶向性,可发挥掩味及保护牙齿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烟酸对牛链球菌乳酸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4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添加0(对照)、0.05、0.25、0.50 mg/mL烟酸,每组4个重复.39℃体外培养0、2、4、6、12、24 h后,测定培养液菌群密度、pH,测定12 h培养液的乳酸发酵指标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烟酸添加量的增加,菌群密度呈现下降的趋势,0~24 h平均菌群密度0.50 mg/mL烟酸组最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烟酸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2~24 h培养液pH(P<0.05或P<0.01).烟酸对单位密度细菌耗糖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0.25、0.50 mg/mL烟酸组显著降低了单位密度细菌乳酸产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产乳酸效率(P<0.01);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烟酸对培养液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烟酸添加量的提高,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条件下,烟酸可抑制牛链球菌增殖,并保证NAD+的稳定供给,维持了糖酵解的进行,减少了乳酸的生成,提高了培养液pH,其中以0.50 mg/mL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海藻酸钠(SA)和淀粉(ST)为原料制备盐酸小檗碱(BH)复合凝胶珠,以期为BH的临床应用和制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滴制法制备BH复合凝胶珠,考察SA与ST复合对凝胶珠的溶胀率和BH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与ST复合能明显影响凝胶珠对BH的载药量和释放性。SA与ST质量比为3∶1时,复合凝胶珠的载药量为8.2%,而单纯SA凝胶珠载药量为3.5%;该复合凝胶珠在pH值为2.1的缓冲溶液中1.5 h时,BH累积释放率为27.01%,而单纯SA凝胶珠累积释放率为52.83%;该复合凝胶珠在pH值为6.8的缓冲溶液中1.5 h时,累积释放率为43.56%,而单纯SA凝胶珠累积释放率为69.38%;在0~3.5 h内复合凝胶珠在pH值为2.1的缓冲溶液中体外释放以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协同作用为主,符合零级释放模型,而单纯SA凝胶珠BH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果提示,SA与ST复合制备的凝胶珠能明显延缓BH的释放,其制备工艺简单,具有pH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备具有亲水段聚乙二醇(PEG)修饰的氟苯尼考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筛选出其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评价,试验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PEG4000-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PEG修饰的氟苯尼考PLGA纳米粒(FF-PEG4000-PLGA NPs),通过单因素考察,以乳化剂聚乙烯醇(PVA)浓度、药脂比、油/水相体积比和氟苯尼考浓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出最优处方,以葡聚糖凝胶法测定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制备FF-PEG4000-PLGA NPs的最佳工艺为PVA浓度1.5%,氟苯尼考浓度0.8 mg/mL,药脂比(氟苯尼考∶PEG4000-PLGA)1∶5,油水相体积比1∶8,此时包封率为(81.04±1.04)%,处方的重现性较好且工艺稳定可行。在体外药物释放试验中,FF-PEG4000-PLGA NPs释放速率明显较氟苯尼考慢且平稳,后期可持续平稳释放至9...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烟酸、烟酰胺合成的影响。以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阉公牛作为瘤胃液供体,选用淀粉、微晶纤维素、酪蛋白3种成分配制成相同粗蛋白质水平(13.5%,DM)和不同精粗比(30:70、50:50、70:30,DM)的3种纯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应用人工瘤胃体外产气量法进行培养发酵并测定产气量、挥发酸及发酵液中烟酸、烟酰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日粮精粗比可极显著降低发酵液pH、乙酸/丙酸摩尔比、乙酸摩尔比(L,P<0.01),显著降低氨态氮浓度(L,P<0.05),但却极显著增加72 h产气量、总挥发酸浓度、丙酸和丁酸摩尔比(L,P<0.01)。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瘤胃发酵液中总烟酸(烟酸+烟酰胺)、烟酰胺浓度在24和48 h均呈线性增加(L,0.050.10)。由此得出,日粮精粗比可改变活体外瘤胃发酵模式和影响瘤胃微生物合成总烟酸和烟酰胺,且随日粮精粗比的上升,瘤胃合成总烟酸、烟酰胺的数量呈线性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和多种羧基化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carbon nanotube,CNTs)复合物的制备及载药性能研究,首先将壳聚糖(chitosan,CS)共价修饰于各碳纳米材料表面,进一步缩合用于示踪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及负载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随后采用Zeta电位和透射电镜进行碳纳米载药复合物的表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进行载药性能及药物体外释放的研究,CCK-8法测定其对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相比多种CNTs纳米复合物,GO纳米复合物有较高的载药量(LC)和载药效率(LE),LC和LE分为1.24 mg/mg和92.7%;药物释放量与pH值相关,酸性条件(pH=5.8)下,36 h时HCPT累计释放量达到56.15%,中碱性条件(pH=7.4和pH=8.0)下,HCPT累计释放量分别是12.58%和7.35%;CCK-8显示GO纳米载药复合物在50μg·mL~(-1)范围内使用时,无细胞毒性。提示:以GO为载体合成的纳米复合物在生物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正>贝诺酯又名扑炎痛,化学名称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4-乙酰胺基苯酯,由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采用前药原理拼合制成[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神经痛、头痛、感冒发烧引起的中度钝痛等[2]。但贝诺酯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约为1 h[3],按照当前口服给药的方式,血药浓度的波动较大,很容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本研究以羟丙甲纤维素作为骨架材料将贝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制备黄体酮聚乳酸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包封率、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制备黄体酮微球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最佳工艺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均匀、分散性好,包封率为(80.60±1.00)%,载药量为(10.63±0.05)%,在7 d内累积释药率达53.41%。制备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能有效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温敏凝胶作为疫苗或多肽蛋白类药物的佐剂或载体的可行性,本研究采用泊洛沙姆为温敏凝胶基质,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配制了两种不同配比的凝胶,采用试管倒置法,分别测定了添加牛血清白蛋白前后的胶凝温度的变化,采用Bicinchoninicacid蛋白含量测定法测定了以水为介质的BSA释放度,结果显示,添加BSA后胶凝温度和空白凝胶无差异,且两种不同配比的释放行为无显著差异,均为一级释放动力学,且释放机制为Fickian扩散。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天然化合物与非金属矿物的复合材料越来越受人关注,壳聚糖与膨润土的复合材料就属于此种材料,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之一。壳聚糖与膨润土的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壳聚糖本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还具有膨润土的优良机械性能与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恩诺沙星缓释颗粒剂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O)是第一个畜禽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1].目前ENRO在兽医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生产中已将其制成多种剂型,如片剂、粉剂、注射剂、普通颗粒剂等[2].但这些剂型多以普通制剂为主,临床上往往给药次数多,体内作用时间短,而且有血药浓度峰谷现象,副作用较大,成本高.因此开发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长效缓释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10):58-60
通过体外模拟仔猪胃肠道p H环境,研究不同条件下固相和液相载锌沸石中锌的解吸规律。结果表明:锌解吸率随载锌沸石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固相载锌沸石和液相载锌沸石中锌的解吸率随时间逐渐增加,并均在30 min时达到最大;p H值为6.0时,在各Na+和NH+4浓度水平下,固相载锌沸石的锌解吸率均高于液相载锌沸石。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胚胎移植、体外受精、核移植、转基因等胚胎工程技术在理论和生产应用上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所有这些技术是建立在具有完全发育能力的卵母细胞的基础之上的.大量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是这些技术的限速步骤之一.目前采用的有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超数排卵,不能提供充足的卵母细胞以支撑胚胎工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绝大多数以无腔的形式存在于卵巢皮质内,有腔卵泡所占比例不到1%,屠宰场屠宰羊只后的卵巢内含有大量的腔前卵泡.如果建立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体系,获得大量的具有成熟和受精能力的卵母细胞,一方面将会最大限度地挖掘保存卵巢上遗传资源;另一方面将极大的促进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有利于研究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动物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方面做一综述,旨在为建立完善的体外培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利用天然的生殖资源提供一些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与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芮荣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2000,31(6):481-486
通过比较3种培养基、5个培养系统和4种培养方法对卵母细胞生长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卵母细胞生长率而言。以MEM HEPES培养液+5%FCS+40μg/mlFSH 20ng/ml IGF-1 2mmol/L cAMP 2mmol/L次黄嘌呤培养系统为佳。在腔前卵泡体外培养过程中,12个卵泡经腔期发育,约占同等培养条件下卵泡九的2%(12/603)。培养卵泡经腔期发育并未改善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0/12)。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经过不同时间的体外培养,发现经12和14d培养结不的卵母细胞中,有81%(47/58)生发泡明显迁移至质膜下;培养14d的卵母细胞中,约16.4%(9/55)产生pbI但不排出,因而在胞质中见到极体;;培养16d得到1枚排出pbI的孤雌激活卵;同时发现培养16-18d卵母细胞退化率明显增高(P<0.01)。推测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时间为1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