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0,(7)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提高动物繁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繁殖学课程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模块式"教学法。笔者从动物繁殖学模块式教学的设计与运行、模块式教学的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评价及对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实践型培养模式的同学更擅长对操作能力强的动物繁殖技术的学习,而选择研究型培养模式的同学,学习重点集中于动物繁殖理论的学习,选择复合型培养模式的同学则介于二者之间。说明动物繁殖学采用模块式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遗传学是一门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信息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命科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动物遗传学作为农林类院校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促进一流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对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与探索。将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动物遗传学》的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动物解剖学》的课程特点并结合专业培养需要,从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验课程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为了探索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优越性,试验选择了动物医学专业3个自然班级的学生,1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3班为试验班实施"PBL"教学法进行动物解剖学的课程教学。结果表明PBL教学法使得学生的期中和期末动物解剖学成绩显著提高。说明动物解剖学作为动物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传统的灌输授课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进而丧失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了比单一传统教学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高校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9):89-89
动物解剖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形态结构及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动物解剖学的课程特点、生源基础及专业培养需要,从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与后续课程联系等方面探讨提高动物解剖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动物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杂志》2019,(5)
<正>德育教育是现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2]。作为培养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高等农业院校,在实践教学中更应注重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动物解剖学作为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和生物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3],教师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4],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德育,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德育渗透是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解剖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8.
19.
动物标本在《动物解剖学》课程中的应用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9):62-62
在动物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动物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该课程最直观的教具和观察材料。其中,浸制标本、剥制标本、骨骼标本、铸型标本和塑化标本等在动物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得较多。教师通过运用多种动物标本,使动物解剖学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形象,提高动物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锻炼动手能力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