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铵造纸制浆黑液对土壤微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用聚类分析法评价亚铵造纸制浆黑液在常规肥料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施入亚铵造纸制浆黑液、有机肥及化肥的石灰性轻壤质褐土和砂壤质水稻土的理化性质、微形态特征及生产力等方面的20多种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亚铵制浆黑液在一些常规肥料中的地位。在褐土中,亚铵制浆黑液的作用与堆肥类似;估水稻土中,作为基肥的亚铵制浆黑液对土壤系统的贡献与堆肥+N是同一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施入亚铵造纸制浆黑液、有机肥及化肥的石灰性轻壤质褐土和砂壤质水稻土的理化性质、微形态特征及生产力等方面的20多种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亚铵制浆黑液在一些常规肥料中的地位。在褐土中,亚铵制浆黑液的作用与堆肥类似;在水稻土中,作为基肥的亚铵制浆黑液对土壤系统的贡献与堆肥+N 是同一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白菜盆栽试验及野外调查分析,研究了亚硫酸铵制浆造纸黑液对土壤性状及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黑液适量施用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氮、钾含量;造纸黑液在相当于一般氮肥施用量的情况下施用,会提高白菜的生物产量及Vc含量,而且重金属汞含量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若干物理的和化学的方法对亚硫酸铵造纸制浆度液中类腐植酸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为其开展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结果表明该腐植酸分子是一种两性聚电解质型的磺化腐植酸,含有较多的酸性基团,其中酚羟基和磺酸基占较大比例;芳香结构未受到强烈取代;含有较多的胺基有机氮。分子量中偏小,C、E、C 值较高,有较好的表面活性、溶胶稳定性和抗盐能力。预期它具有两性聚电解质的性能;在表面活性剂、水泥减水剂和钻井泥浆处理剂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利用前景;对亚铵制浆废液在农业上作肥料施用可能有较好的保肥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电生 BrO~-离子对亚铵制浆废液的含氮量作库仑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它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干扰少、快速、灵敏度高和准确性好等优点。本实验用农大84—1型Vc 测定仪作终点指示器,比用检流计指示终点清晰、准确。同远红外消煮炉联用,作样品消煮,样品需用量少,一次可以同时消煮几十个样品,并且便于自动化。本方法也能用于其他农业样品含氮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上文讨论施用亚铵制浆废液对水稻土 Eh 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氧化还原度(pe+pH)与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关系。施用黑液的水稻土,pe+pH一般可降到6-7,在还原性土壤的范围;最低降到4-5,达到强还原性土壤的范围。pe+pH与 logC 活、logC 有有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为如下形式:pe+pH=a-blogC_(R·d)在水稻灌浆期,pe+pH与 C_活、C_有出现谷与峰值;亚铁含量较高,但是变化平缓,其中95%以上为水溶性非游离态离子,未构成对水稻的毒害作用。用pe+pH作为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强度指标,与 log C_活、log C_有的相关性,从本实验的结果,优于 Eh 指标。  相似文献   

8.
造纸黑液木质素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与生物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造纸黑液木质素对尿素进行包膜处理,制成3种不同包膜厚度的缓释尿素(LCU),通过土壤淋溶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木质素包膜尿素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木质素也膜尿素具有不同程度的缓释性能,木质素包膜尿素中氮素累积溶出速率比普通尿素低12%;施用木质素包膜尿素的玉米生物量均大于普通尿素,尿素氮素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木质素对尿素氮转化影响除了物理控释作用外、其降解产物还具有一定的硝化抑制作用,能减少氮素的淋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造纸黑液与马铃薯淀粉废水对沙性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造纸黑液和马铃薯淀粉废水混合废液对沙性土壤的改良作用,在解决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方法]将不同体积比的混合废液(马铃薯淀粉废水:造纸黑液=1:1,2:1,3:1,4:1,5:1)经过常温发酵30d,通过对混合废液pH变化的研究,确定最佳混合比例及混合发酵条件,并考察处理后混合废液对沙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马铃薯淀粉废水与造纸黑液以体积比2:1比例混合,经过常温发酵15d后可得到稳定的pH接近中性的混合废液,将其以质量比1:4的比例施入沙性土壤,可提高沙性土壤的pH值,降低干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高土壤持水能力。[结论]该研究对治理环境污染,废水资源化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造纸黑液腐植酸对化肥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b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l (AOB)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dilution plate counting and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MPN),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respectively.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nded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oil microbes and alter the AOB communit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ith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K). Among the eight fertilizer treatments, soil samples from the treatments of mineral fertilizers (e.g., N, P, K) in combination with farmyard manure (M) had greater number.s of soil microbes and more complex structure of AOB community than those receiving mineral fertilizers alon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s (PCA) for 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howed that the eight fertilizer treatment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CA groups (PCA1 and PCA2). For the soil sampled after rice harvest, PCA1 included NP, NM, NPM and NPKM fertilizer treatments, while PCA2 was consisted of CK, N, M and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For soil samples collected after wheat harvest, PCA1 was consisted of M, NM, NPM and NPKM fertilizer treatments, while PCA2 was composed of CK, N, NP and NPK fertilizer treatments. For a given rotation, the richness of AOB community in PCA1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PCA2. In addition, AOB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more complex in the soil after rice harvest than that after wheat harves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changes of soil microbe number and AOB community. Furthermore, mineral fertilizers (N, NP, NPK) combined with farmyard manure were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the quantity of soil microbes, enriching AOB community, and improving the soil biofertility.  相似文献   

12.
朱应远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4):292-294,301
在江汉平原灰潮土田和利用其耕层土壤进行田间和盆栽试验,对水稻,小麦和油菜施用锌肥,结果表明:(1)3种作物施用锌肥增产效果显著,其中中稻和油菜的增产率比小麦的高,水稻的常规品种又比杂交品种的增产率高。(2)施用锌肥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在水旱轮作中,锌肥以施在水稻上的为好;如果中稻和油菜轮作,两者都应施用锌肥;如果是中稻和小麦轮作,则可以只在水稻上施用锌肥。  相似文献   

13.
潮土和石灰性褐土缓冲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豫北地区的 2个土类 3种不同土壤的缓冲性能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强弱依次为高肥潮土 >褐土 >潮土。且对酸的缓冲能力强于对碱的缓冲能力。此外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其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成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养分浓度可能对土壤的碳氮转化和微生物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研究高养分浓度下添加葡萄糖对土壤中碳氮的转化调控及其微生物变化特征,可为正确认识特殊条件下养分转化过程特性,提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中国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水稻土样品,设置不同硫酸铵用量和葡萄糖添加量处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下土壤中NH4+-N、NO3--N、矿质氮、微生物生物量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与不添加葡萄糖处理相比,高硫酸铵用量处理下,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NH4+-N、NO3--N和矿质氮变幅分别为-4.3%-10.2%、-8.0%-41.8%和-3.9%-10.4%,而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了89.6%-126.7%,微生物量氮增加了11.5%-109.0%。中等硫酸铵用量处理下,添加葡萄糖处理NH4+-N、NO3--N和矿质氮浓度变幅分别为-7.5%-5.8%、6.1%-58.3%和-7.2%-49.4%;微生物量碳氮也有增大趋势。BIOLOG分析显示,高、中硫酸铵用量处理下,AWCD值、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与常规硫酸铵用量处理相比,仅添加葡萄糖和常规硫酸铵用量下添加葡萄糖后,NH4+-N、NO3--N和矿质氮浓度显著降低了17.3%-29.0%、21.4%-92.9%和18.8%-45.9%,微生物量碳、氮没有显著增加,AWCD值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水平较高。葡萄糖及硫酸铵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AWCD值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较高的养分浓度下添加葡萄糖,调节了土壤C/N比,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提高了氮素的生物固持效率,降低了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在当前大量施用无机氮肥背景下,尤其要重视有机无机肥配合,调控氮素转化过程,降低氮素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的微生物数量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特点,认识长期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培肥和肥力演化的重要作用。【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以及最大或然法(MPN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分别研究农家肥(M),氮肥+农家肥(NM),氮磷肥+农家肥(NPM),氮磷钾肥+农家肥(NPKM),无肥(CK),氮肥(N),氮磷肥(NP)和氮磷钾肥(NPK)等不同施肥制度对微生物数量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无肥处理相比,施肥能增加微生物数量并改变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无机肥配施农家肥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丰富度均比施用无机肥的处理高。主成分分析将8种施肥处理划分成两个主成分。植稻土壤,主成分1为NP、NM、NPM和NPKM,主成分2为CK、N、M和NPK;植麦土壤,主成分1为M、NM、NPM和NPKM,主成分2为CK、N、NP和NPK。主成分1的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高于主成分2。水稻收获后土壤的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度高于小麦收获后土壤。【结论】施肥会改变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无机肥(N、NP、NPK)配施农家肥更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进而维持土壤生物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6.
季胺盐化合物在水稻土中的吸附与淋溶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吸附批处理实验及土柱淋溶实验, 探讨了3种典型季胺盐化合物(QACs)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胺(DTAC)、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及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DDAC)在水稻土中的吸附和淋溶行为。结果表明, QACs(20 mg·L-1)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5),其有机碳分配系数(Koc)为3056~36 245 mL·g-1,与其分子量及碳链长度显着正相关(P<0.01),即其吸附性能强弱为DDAC>CTAB>DTAC.DDAC和CTAB为易吸附型污染物, DTAC为中等吸附型污染物。中性淋溶条件(pH=7)下, QACs(20 mg·kg-1)难被淋溶, 土柱淋溶率为27%~41%,与其分子量及碳链长度显着负相关(P<0.01);酸性淋溶(pH=4)及去除土壤有机质条件下, QACs的淋溶能力均大幅提高, 土柱淋溶率分别为42%~63%及58%~74%.  相似文献   

17.
石灰土与紫色土中铅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环境容量,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模拟试验对两种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吸附平衡均可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石灰土以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紫色土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由Langmuir方程求得石灰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9 728.77 mg/kg)大于紫色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2 194.68 mg/kg);紫色土、石灰土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都随着铅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两种土壤的解吸能力都比较弱。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土壤的铅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危海涛  吴春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88-15589,15611
采用臭氧工艺,对氨法脱硫的主要副产物亚硫酸铵进行了氧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臭氧对高浓度亚硫酸铵具有较好氧化效果,氧化速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亚硫酸铵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循环流量对氧化效果影响不大,温度对氧化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亚硫酸铵初始浓度不超过2 mol/L时,120 min内转化率基本可达到100%,亚硫酸铵完全氧化能耗约为0.5kW.h/kg,显示出良好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茬、雨水及灌溉水带入土壤总磷量为106.61 kg·hm-2,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磷素表现出亏缺状况,年亏缺量为15.35 kg·hm-2,且土壤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延续而下降,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011 g·kg-1、有效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29 mg·kg-1;33年单施无机磷肥(NP和NPK)土壤磷素投入总量为1 880.03 kg·hm-2、作物携出磷量为1 275.40 kg·hm-2,有机肥处理(M和MN)土壤投入磷量为2 532.68 kg·hm-2、携出磷量为757.50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NP和MNPK)土壤投入和携出磷量分别为4 305.11和1 436.64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投入量都明显高于作物携出量,导致单施无机磷肥、单施有机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处理土壤磷素年盈余量分别为18.32、53.79和86.92 kg·hm-2,年未知去向磷量分别为4.99、34.96和59.39 kg·hm-2,土壤全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0.015、0.0018和0.018 g·kg-1,有效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1.13、0.032和1.17 mg·kg-1。长期不施用磷肥钙质紫色水稻土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相反;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剖面都呈现出上下层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施用无机磷肥土壤磷素可迁移至60-80 cm土层,施用有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磷素可迁移至100 cm以下;随着磷肥施用年限持续,土壤磷素迁移深度和迁移量将会更大,有机肥的施用促使磷素向土壤下层迁移。【结论】连续数年施用磷肥后,土壤磷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考虑减少磷肥用量,减少因有机肥过量施用导致的磷素快速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20.
施用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镉污染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主要酶活性及土壤真菌和细菌的种群结构为指标,采用熏蒸提取法、常规酶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等方法,研究石灰(L)、钙镁磷肥(P)、海泡石(S)和腐植酸矿粉(H)4种钝化剂储备性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稻田储备性施用钝化剂对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及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施用石灰和海泡石可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分别降低33.0%和33.8%,施用钙镁磷肥使Nmic增加44.9%;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有限,仅海泡石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增幅达19.0%)。T-RFLP的结果表明,施用海泡石和腐植酸矿粉可使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且4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原有T-RF片段缺失和新的T-RF片段产生,表明施用钝化剂在镉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使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