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声  周自玮 《农村百事通》2007,(23):44-44,85
草莓三叶原产欧洲南部、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我国新疆的尼勒克县,多生于阴湿环境,现为欧洲、大洋洲、如拿大及美国北部潮湿、盐碱化严重地区的重要牧草。草莓三叶在我国盐碱化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种植前途,现对它的特征特性及引种栽培情况予以简介,供适宜地区引种栽培时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人工配制的中重度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添加不同含量的平菇渣来进行改良,使之适于栽培草莓,提高盐碱土栽培草莓的品质和产量,探索盐碱土改良的方法。【材料】以平菇渣为添加剂,对人工配制的盐碱化土壤进行改良试验。红颜草莓为试验植物,通过其存活率、叶片养分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优质果产生量以及草莓产量等指标的对比,对改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在保护地中,采用槽式栽培,在盐碱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中添加比例为0、1/5、1/4、1/3、1/2、1/1的经过60 d高温堆肥处理的平菇渣,以试验地基础田园土壤作为空白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平菇渣的添加,对盐碱土容重、pH值、EC值的影响,并以红颜草莓在这几种试验基质上的存活率、叶片养分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优质果产生量及草莓产量等指标为参照,对该影响进行评估。【结果】不同比例的平菇渣添加量,对盐碱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均有明显影响,进而对草莓的存活率、叶片养分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优质果实产生量及草莓产量等指标均产生影响。【结论】平菇渣可改良盐碱化土壤的理化性质,使之更适于草莓的栽培;中重度盐碱土中添加1/4 ~1/3平菇渣时,红颜草莓的存活率、生理指标及产量等表现最好,且略优于试验地基础田园土。  相似文献   

3.
草莓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浙江的栽培面积已近50万亩,其中大棚草莓占2/3。大棚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即长期连作使土壤中容易发生盐类聚积过多,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养分失调,土壤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同时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微量元素丰缺差距加大,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生态平衡被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已有的采集标本分布记录,模拟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方法】从中国4个标本馆获取三叶海棠的291个分布数据,从WorldClim网站下载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其地理分布。【结果】①三叶海棠的潜在分布地区有:巴基斯坦东北部;不丹中部、东北部;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东南部、河北省东北部和北京西部山区。②依据模拟分布值0.5~0.7标定的三叶海棠分布区域,排除其潜在分布区域,再结合这些区域的地理间隔性,从宏观景观上将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格局划分为4个区块:中国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区;中国重庆大部分地区,贵州大部分地区,湖北西南部,湖南大部分地区,广西与贵州、湖南交界地区,江西,广东与湖南、江西交界地区,福建东北部,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韩国南部沿海地区;日本岛大部分地区。③刀切法检测表明,温暖季节平均降雨量对三叶海棠的分布增益贡献最大,三叶海棠喜生于温暖季节平均降雨量在450~800mm的地区。【结论】用MaxEnt模拟三叶海棠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准确性,反映出了三叶海棠基本的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分布区域,并阐明了主导其地理分布的生物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5.
温室生产是当前草莓栽培的主要生产模式,而温室土壤极易盐碱化,研究盐胁迫条件下草莓的生理生态表现对于草莓设施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草莓是一种盐碱敏感植物,盐胁迫条件下草莓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植株萎蔫、叶绿素含量下降,SOD和POD活性发生变化,MDA及脯氨酸含量升高等一系列生理生态反应。提高草莓耐盐性有多种途径,主要为诱变筛选、施用外源生理活性物质以及接种菌根菌等,另外养分调控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草莓灰霉病发病原因与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时常发生,是当前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灰霉病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直是困扰草莓种植户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格尔木地区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草莓病虫害的发生也日趋严重,给种植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阻碍着本地区草莓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现将柴达木地区草莓白粉  相似文献   

8.
草莓品种资源收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草莓品种资源丰富,远在四五百年前,苏皖一带即开始栽培黄花野生草莓,野生草莓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然而,目前生产上所应用的草莓栽培品种多是近百年来先后自欧、美、日等国家引入的。全国主要产区草莓栽培实践表明,不同生态地区来源的品种在各地反应不完全相同,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等皆有很大差异,利用价值也不尽一致。因此,必须广泛地收集草莓品种资源进行鉴定,从中选出适于我国不同地区风土条件下生长的优良品种资源,或具有某些独特性状的品种资源,以便选育我国自己的新品种,丰富原有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盐碱土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各类盐碱地面积总计9913.3万hm^2,且有很多土地退化严重,有发生次生盐碱化的趋势。以下通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部典型盐碱区域土壤土质的调查分析,讨论了盐碱地改良的现状及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草莓是我国主要水果种类之一,目前,我国草莓的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大棚草莓栽植技术与管理水平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某地区草莓种植与管理技术为例,分别从品种选择、育苗繁殖、科学栽培技术方式、出菇管理与适时采收等方面详细阐述高效种植北方大棚草莓的技术,从而在提高草莓产量的同时保证草莓的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草莓品种,都是一年结一次果,这是因为草莓品种大多有一个春化阶段,都要经一段5℃以下的低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度过春化阶段,正常开花结果.如"宝交早生"品种需5℃以下低温400小时,"明宝"需100小时,"丰香"需200小时才能打破休眠.我国北方和中部地区,一般草莓品种均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但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在海南岛、广东、福建和广西南部地区,这些品种就难以顺利通过春化阶段,只能从北方地区运送已经通过春化阶段的草莓大苗;或采用人工室内低温处理一段时间,再移植到室外栽培.尽管我国前几年也从国外引进四季草莓,但由于草莓果太小,产量低而没有推广价值.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从1992年开始,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人工诱导变异,选育四季草莓品种,经三年努力,从美国草莓品种中成功选育出一个大果型四季草莓新品种"冬花".同时我们还采用草莓热处理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成果技术,获得"冬花"无病毒苗,分期分批地提供各地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2.
草莓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与营养价值的小浆果,倍受人们喜爱。由于草莓适应能力强、栽培周期短、果实成熟早,因此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广。本文围绕南方地区草莓的栽植技术,针对草莓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予以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海拔地区夏季草莓生产,因病虫害少,产品含糖量高、风味独特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从生产设施、草莓苗定植、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病虫防治等方面对内蒙古武川县夏季草莓栽培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我国北方高海拔地区夏季草莓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与理论支持,促进夏季草莓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扶贫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丹东地区是我国草莓生产的主产区之一,草莓生产也成为区域内农村经济支柱性产业。长期以来,人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品种的选育和提高商品生产质量,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露地有机草莓生产规程,使草莓GAP生产更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苏打盐碱化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地表植被常呈斑块化分布,不同植被下土壤盐碱化程度迥异。通过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诊断分级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但首先必须建立植被与土壤指标间的量化关系。采用田间取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下土壤盐分、养分及微生物的差异,并利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阐明了采用植被进行土壤盐碱化分级的科学性。结果表明:不同盐碱化草地土壤盐分、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草草地土壤盐分最低,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高;盐碱裸地土壤盐分最高,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羊草草地属于轻度盐碱化,芦苇和虎尾草草地为中度盐碱化,碱茅、碱蓬草地和盐碱裸地为重度盐碱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田菁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设置种植田菁和不种田菁(CK)2个处理,于2014—2016年进行田间试验,探讨其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田菁适应大庆地区气候条件和盐碱化土壤环境,种植田菁能有效促进地表其他植被生长,降低土壤pH、可溶性盐含量、电导率及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碱解氮含量。[结论]田菁对大庆地区盐碱化土壤和独特气候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作为盐碱土改良的先锋树种在大庆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17.
草莓属蔷薇科草莓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几年来,我国海口、广州、深圳、厦门、福州等沿海经济发达都市草莓的消费量急剧增加,价格较高,促进了南方地区的草莓栽培迅速发展.南方地区春季雨量充沛,田间湿度大,草莓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白粉病、灰霉病等真菌病害的发生,草莓花、果实受害严重,造成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重大损失.1998~2001年,笔者对福建草莓病害发生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介绍主要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为草莓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草莓根腐病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且随着草莓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加重。明确草莓主要栽培地区根腐病致病菌种类,能够正确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天津市主要草莓种植基地草莓根腐病病株分离纯化7个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草莓根腐病病原菌有两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抗药性测定结果显示戊唑醇对胶孢炭疽菌和尖孢镰刀菌抑菌活性最好;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福美双次之;氟唑菌酰胺、甲基硫菌灵对不同地区菌株的抑菌活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北疆盐碱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北疆盐碱地空间分布过程中盐碱化程度与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基于1985年土壤调查结果,结合2015年Landest 8遥感解译去除人工绿洲结果,采用2 km×2 km网格单元,以盐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作为检验区域盐碱化程度的指标,对盐碱地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地区盐碱化程度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明显,特别是受土壤类型的影响更为密切;北疆地区盐碱化程度,由西向东呈增大趋势(P=0838),主要集中分布在E90°~E96°范围内,盐碱土占总面积的比例为7562%;由南向北呈减小趋势(P=-0768),主要集中分布在N40°~N43°范围内,盐碱土占总面积的比例为7782%;由低到高呈减小趋势(P=-0767),主要集中分布在-160~500 m范围内,盐碱土占总面积的比例为4741%。北疆盐碱地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对于揭示北疆盐碱化程度的变化规律,促进北疆盐碱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维持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直线上升趋势,草莓这类水果因其外表鲜艳、果肉多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南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设施内的光温条件较适合草莓的生长。本文主要就南疆反季节设施草莓育苗以及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望对我国未来草莓育苗以及栽培生产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