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林农业》2015,(3):4-8
<正>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内容如下: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2016,(4):1-8
正(2015年12月31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  相似文献   

6.
(上接《农村实用技术》2015第3期)四、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完善顶层设计,抓好试点试验,不断总结深化,加强督查落实,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2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2008,(3):1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31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农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农民工就业快速回升,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好形势。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相似文献   

12.
《云南农业》2008,(3):8-9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名山农场现有耕地面积26_5万亩,水田面积13.2万亩,旱田面积13.3万亩,人口1.1万。职工9898名。2012年.在管理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场克服并战胜了诸多自然灾害,夺取了全年农业产值佳绩,使农场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水平低于与全国先进地区.因此.增加农业科技股投入,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进行农业科技政策制度创新则成为改造名山农场地区农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讲话。深刻阐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实与历史的重大任务;强调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依靠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2014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自然灾害较重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仍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根本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关注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下,针对农业发展提出的现代化要求,关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目标。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因此,农业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农业生产的效率发生转变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建设信息化农业生产和运营体系,能够实现对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需求,也的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在近十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已达到35%以上,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并且农业科技要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要深化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工作从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两方面展开,以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努力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甘肃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国家实施“金农工程”、省政府实施“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为契机,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中心任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强化基础建没,开发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服务功能,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业信息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快福建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垦区始建于1947年。经过三代拓荒者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改革开放以来,垦区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将垦区经济发展纳入全省和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开始了以科技自主创新为支撑的二次创业。在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