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藜     
藜,亦称“灰雚”、“灰菜”,属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布于地球各处,我国南北各地随处可见,从古就有栽培。《诗经·小雅》云:“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据晋代陆机考证,“莱”就是“藜”(《诗疏》)。在历代典籍上,藜还有许多异名,如《尔雅》称“鳌”,梁简文帝《劝医文》称“灰莜菜”,《本草纲目》又称“灰涤菜”、“胭脂菜”,《救荒野谱》则称“灰条”,民间还有“灰雚苋”、“灰天苋”、“落藜”……等俗名。  相似文献   

2.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2,1(7):53-53
苦荬菜为菊科苦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绿叶菜类蔬菜。以嫩苗和嫩叶供食。苦荬菜原产于欧亚两洲,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中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食用历史很早。苦荬菜在中国古时称为"苦菜"。先秦古籍《诗经》、《礼记》和《神农本草经》都有著录。《尔雅》载:"荼,苦菜。"《诗经》的《邶风·谷风》篇和《唐风·采苓》  相似文献   

3.
利用柑橘粉蚧对寄主植物灰灰菜取食的嗜好和趋性,研究灰灰菜对日光温室柑橘粉蚧的诱集作用,并设置了灰灰菜不同种植方位和种植方式的试验,对柑橘粉蚧的诱集效果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在柑橘生长期,灰灰菜对柑橘粉蚧有极明显的诱集作用,日光温室方位西种植灰灰菜诱集到的柑橘粉蚧数量最多,单株种植灰灰菜对柑橘粉蚧的诱集效果是成片种植的7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灰菜不论大、小,原来都是农田杂草.大灰灰菜(又名红粉菜)属藜科藜属(Cbenopodium-album L)心叶有白色粉粒。每当春季,川西农村人民有在田间或田边地角采摘灰菜嫩尖作菜吃的习惯,但从来没进行栽培。本人1987年栽植了2株作留种用。种株高达3米,分枝81枝,野生性很强,落下种子随处可长.1988年播种栽培,2月播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设施柑桔介壳虫的农业生态防治技术,研究了4种柑桔园常见杂草灰灰菜、牵牛子、红花酢浆草和拉拉藤对设施柑桔介壳虫及成虫产卵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杂草诱集介壳虫效果不同,且差异较大。其中,灰灰菜的诱集效果最好,平均每株诱集介壳虫可达27.9头,其次为拉拉藤,平均每株诱集介壳虫4.5头,酢浆草和牵牛子每株诱集数量小于4头,诱集效果较差。不同杂草诱集介壳虫产卵效果不同,仅灰灰菜诱集介壳虫产卵,拉拉藤、红花酢浆草和牵牛子不能诱集介壳虫产卵,单株灰灰菜平均诱集介壳虫产卵块高达15.7块。  相似文献   

6.
    
<正>芡为睡莲科芡属中的栽培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别名鸡头。芡原产东南亚,中国自古就有栽培,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著录:《庄子》名"鸡雍";《管子》名"卵蓤";《古今注》名"鴈头",亦曰"鴈喙";《淮南子》注有"鸡头,芡也"。西汉末年杨雄整理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青徐淮泗谓之芡子。"《汉书·循吏传·龚遂》载:汉宣帝(公元前74年)命龚遂治理渤海郡,龚遂致力发展农业,使得百姓"益蓄果实菱芡。"说明早在2 000多年前芡已广为种  相似文献   

7.
在植物中,有不少同名现象,像“拐枣”就有两种,二者均为鼠李科植物,但却有很大差别。一种是枳椇属枳椇(包括北枳椇)的别名,另一种则是的枣属龙爪枣的别名。尽管二者都被称为“拐枣”,而且还可食用,但形态却有很大差异。枳椇属的“拐枣”中文正名枳椇(Hoveniaacerba),因果穗曲里拐弯,食之又略有枣的味道,而被称为拐枣,此外,还有鸡爪子、鸡爪树、枸、万字果、金果梨、甜半夜等别名。枳椇在中国栽培利用的历史久远。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南山植枸”的诗句,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  相似文献   

8.
莲藕     
<正>莲藕为睡莲科莲属中能形成肥嫩根状茎的栽培种,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藕,是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莲藕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两千年前的《尔雅·释草》中即有详细介绍:"荷,芙蕖。其根藕。"明确指出荷的地下部分称为"藕"。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年)在《上林赋》中有"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之句,可以推知早在公元  相似文献   

9.
<正>"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北宋诗人苏东坡当年在古泗州城游南山时作的一首《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诗中"南山"亦现在江苏盱眙县的第一山,"蓼茸"即水蓼的嫩芽,这说明宋代水蓼已是常见的一种野菜,在江淮地区被普遍食用。  相似文献   

10.
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兼用的植物之一,在不同的时期及不同的地域有很多名称,如杞忌、羊乳、仙人杖、地仙等。枸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关枸杞的记载就很多,在《诗经·小雅》中记载:“集于苞杞”,“南山有杞”,其中的杞就是枸杞。  相似文献   

11.
蒲公英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婆婆丁菜、黄花地丁、巴格巴盖-其其格(蒙名译音)、门得而列(朝名译音)。属菊科、蒲公英属食药兼用,有开发价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明朝徐光启撰《农政全书》载:苗初塌地生,叶似苦苣菜,微短小。叶丛中抽花葶,梢头开黄花。茎叶折之皆有白汁。味...  相似文献   

12.
陈小军 《广西园艺》2010,21(4):56-56,64
灰条菜(chenopodium album L)为藜科藜属1a生草本植物。又名藜、灰灰菜、灰菜、猪菜、粉仔菜、白藜等。原产我国,广布于全国各省区,也为世界广泛布种。其性喜冷凉气候,耐旱耐瘠的野菜。  相似文献   

13.
元人《饮膳正要》中录有“春盘面”.其做法是:白面六斤,切细面;羊肉二脚子,煮熟,切条道乞马(即切成细条状之意——笔者);羊肚肺各一个煮熟,切;鸡子五个,煎作饼,裁旛(切成旗子形);生姜四两,切;韭黄半斤;蘑菇四两;台子菜、蓼芽、胭脂。用清汁下,胡椒一两,盐醋调和。这种在徐、海间,立春日,为群众爱吃的普通面食,不仅录入元人食谱,视为“正要”;而且早为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欣赏,写入他的词章《浣溪沙》里。那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的事情。诗人“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后,饥肠辘辘,入店而食,食之生情,情凝于怀而流之笔端: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清滩,入  相似文献   

14.
蘘荷     
正蘘荷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花穗、嫩芽和嫩茎供食用,别名苴蒪、阳藿、蘘草、野姜、茗荷等。有黄花和白花两个类型,黄花类型食用嫩花穗、嫩芽和嫩茎;白花类型的根、茎、花序均可入药。蘘荷原产中国和日本。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著录可见许慎 (约公元58~147年)编著的《说文》(成书于公元100~121年),书载:"蘘荷,一名葍蒩"。(晋)崔豹撰《古今注》载:"其子花生根中,花未败可食,久则消烂。"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有:"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之佳句。陶弘景(456~536年)著《名医别录》(成书于汉、魏之际)曰:"今人乃呼赤者为蘘荷,白者为覆葅,叶同一种尔。于人食之,赤者为胜,药用白者。人家种白蘘荷亦云辟蛇。"后魏贾思勰著《本草纲目》(公元533~544年)中载有:"蘘荷宜树阴下二月种之。  相似文献   

15.
<正>《诗经》基本产生于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或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闵宗殿,1989)的初期至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的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这段时间正是农业文明的发展时期,具体到蔬菜是生产栽培和采集并存的时期。据初步统计,《诗经》中可食的蔬菜、野菜有27种。现仅就《诗经》中所涉及的主要蔬菜不同种类的演化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利用天敌进行柑桔生物防治最早的历史记载距今近3000年的先秦周代时的著作《诗经.小雅.小宛》就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记载,描述了一种叫蜾蠃的寄生蜂,捕获了蛾蝶类的幼虫回巢中并在其体内产卵;卵孵化后以螟蛉幼虫为食物,培养出与自己毕肖的后代。但限于当时的观察条件,把  相似文献   

17.
正太和香椿是安徽省名特产品,相传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唐代,太和椿芽即为贡品,每年谷雨前后,驿者就驮着上等鲜椿芽马不停蹄地飞往长安。明万历二年(1574年),《太和县志》载:"每届春季,各地游人都到太和品尝椿芽"。清朝时太和椿芽被御封为"贡椿",清《太和县志》对太和椿芽有如下记载:"太和香椿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尤以谷雨前椿芽品质优良,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清脆无渣而被称为太和椿芽  相似文献   

18.
乐陵小枣     
正乐陵金丝小枣栽培始于商周,据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山海经》《诗经》、《本草纲目》等史料对乐陵金丝小枣均有专门记载。乐陵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小枣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市"。乐陵金丝小枣因其独特的品质而倍受推崇,成为历代朝廷贡品。自1989年以来,乐陵连续举办了27届金丝小枣文化节和4届红枣产业博览会,"枣博会"已成为商务部支持的唯一红枣类展会。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小陇山林区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inn)的生态习性与分布、药用及食用等价值,并对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进行了初步总结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说到母亲节,总会让人想起康乃馨,这似乎是世界认同的事实,其实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了象征母亲的花草,只是目前"西风"盛行,潮流所趋,也就忘了中国固有的母亲之花——萱草。萱草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意谓于北堂种萱草,北堂,母亲所居。故萱堂为母亲居住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