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泳红  刘光华  陆永跃  殷明胜 《江西植保》2002,25(4):115-116,107
本文试验25%丙环唑乳油防治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丙环唑乳油600倍,900倍,1200倍液对香蕉叶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900-1200倍为宜,探讨了丙环唑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 μg/mL和50 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 1 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5%高渗腈菌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5%高渗腈菌唑乳油对香蕉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和使用方法。结果表明,在香蕉发病初期施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效,800-1600倍液对香蕉叶斑病防效为68%-84%。  相似文献   

4.
25%吡唑醚菌酯乳油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新型杀菌剂,2002年的毒力测定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菌的抑菌效果明显,160 μg/mL和320 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4.46%和98.28%。2003-2004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用4 000、3 000、2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果实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58%、86.96%和92.92%,用3 000、2 000、1 000倍液施药3次,对香蕉叶片黑星病防治效果分别78.69%、83.91%和89.4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腈菌唑乳油4 0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的防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对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苯醚·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m L、20m L、25m L/667m2三个处理二次施药后7d和三次施药后1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73%、70.01%和70.21%,79.07%、80.84%和81.60%,相当于单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4m L/667m2和常用药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0m L/667m2,略高于单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g/667m2,两次防效在三个处理剂量之间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建议使用制剂量15m L~25m L/667m2。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表明25%啶菌E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53.3-106.7mL/667m^23次药后防效79%以上。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对两种果树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联合毒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35∶35的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286 3;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8∶66、6∶77和4∶88的混剂对香蕉尾孢叶斑病菌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相加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299 9、1.378 0和1.390 7;综合考虑混配经济效益和降低病原菌对吡唑醚菌酯产生抗性风险等因素,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以质量比1.35∶35~8∶66进行混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草莓白粉病(Sphaerotheramacularis)是草莓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在草莓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主要侵染草莓的枝、叶,花、果实,严重影响了浆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降低其经济效益。2001年我们安排了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Kresoxim-methyl)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1.1作物品种及试验对象供试作物为秋栽(10月份)草莓,品种墨13。1.2环境条件试验设在泰安市组配中心试验场(泰安市岱岳区省庄);试验地为塑料棚日光温室,土质为壤土,pH值7.1;草莓白粉病常年都有发生,未经过人工接种,靠自然发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30%醚菌酯WP及对照药剂进行大青枣白粉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WP 1000倍液和2000倍液对大青枣白粉病均具有良好效果,明显优于20%三唑酮WP 10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WP 1000倍液的防效。建议对大青枣白粉病防治时采用30%醚菌酯WP2000倍液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肟菌酯·戊唑醇混配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年开发的新杀菌剂,2010-2011年进行了该药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优良杀菌剂,2 500倍液施药4次对香蕉黑星病防治效果达到75.13%~78.73%,优于3个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液、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及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液施药4次后的防效,值得在香蕉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体叶盘法测定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两个单剂及两药剂8个复配组合对葡萄霜霉的毒力。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对葡萄霜霉的EC50分别为0.655 4、1.582 1μg/m L,氟醚菌酰胺与吡唑醚菌酯1:1、1:2、1:3、1:4、1:5、1:6、1:7、1:8混配均表现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1:5配比的SR值最大,为1.92。田间药效试验中,保护和治疗试验连续2次施药,分别使用30%氟醚·吡唑微囊悬浮-悬浮剂1 500倍液和1 000倍液的用量对葡萄霜霉的防效为87.15%和85.41%,均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开展的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猕猴桃褐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猕猴桃灰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于叶片发病初期使用有效剂量400~600mg/kg,连续茎叶喷雾2次,10d后防治效果达75%~83%,试验剂量下对猕猴桃树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3.
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功能叶片。7.5%氟环唑乳油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新型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表明,7.5%氟环唑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菌效果明显,25μg/mL和50μg/mL的抑菌效果分别为91.73%和93.31%。2004--2005年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香蕉营养生长期使用7.5%氟环唑乳油1000、750、500、250倍液喷药3次,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为66.25%~84.37%,其中250倍液防效达82.48%~84.3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的防效,值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用25%嘧菌酯悬浮剂900~1 200倍液防治西瓜炭疽病效果较好,且对西瓜生长安全。在西瓜炭疽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10 d施一次,连施3次,第二次药后10 d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69.24%~77.13%。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闽南地区4个薏米产区72株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试了吡唑醚菌酯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1.11~5.06 μg/mL,平均值为 (3.44 ± 0.98) μg/mL,且其EC50值频率分布为连续单峰曲线,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将该EC50平均值作为闽南地区薏米叶斑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基线。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喷施有效剂量为250 μg/mL的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薏米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78.2%~79.7%) 较好,与喷施有效剂量为500 μg/mL的50%异菌脲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高于喷施有效剂量为800 μg/mL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薏米叶斑病化学防治有效药剂的选择与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蓝莓上施用后可能产生的膳食暴露风险,通过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检测蓝莓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结合GEMS/FOOD中关于中国的各年龄段居民浆果类农产品膳食消费量及体重调查数据、每日允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 ADI),评估了吡唑醚菌酯对中国各消费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在0.01~1.0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吡唑醚菌酯的平均回收率在92%~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9%~9.4%之间;吡唑醚菌酯在蓝莓中的检测方法定量限(LOQ)为0.01mg/kg。露地栽培模式下,吡唑醚菌酯在蓝莓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7d。吡唑醚菌酯按有效成分150mL/hm2施药2次,每次间隔7d,药后3、5、7、10d时蓝莓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量为0.11~0.29mg/kg。长期膳食风险评估表明,蓝莓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对各消费人群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的贡献率<0.1%,说明通过蓝莓摄入吡唑醚菌酯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小苗法测定了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烟草白粉病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的毒力,以及对苗期烟草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持效期。结果表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烟草白粉病菌抑制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7.62和9.90 μg/mL,对该病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8.76、12.34 μg/mL和17.32、23.40 μg/mL;2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均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在有效成分56.25 g/hm2 剂量下、2次喷雾处理烟苗,30 d后的防效仍分别达到94.45%和88.53%;2种药剂对新生烟叶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且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对烟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香蕉采后炭疽病的新型防腐保鲜药剂,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进行了复配药剂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采后保鲜试验,对该药剂防治香蕉炭疽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40 mg/kg对香蕉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5年药剂处理后12 d的防治效果为81.80%,2016年药剂处理后6 d的防治效果为83.36%,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2.7%二氰蒽醌悬浮剂500 mg/kg处理,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500 mg/kg的处理防效相当。3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对香蕉果实安全,蕉果催熟后,果实颜色金黄,风味正常,值得推广应用于香蕉果实的采后保鲜贮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对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2.41。在田间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2∶1混用对祁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明显,增产率为45.02%。  相似文献   

20.
海南芒果蒂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瑞  赵磊  符瑞  陈芷岑  林晓翠  杨叶 《植物保护》2018,44(4):188-193
从海南芒果主产区采集分离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首先采用区分剂量法检测供试菌株对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然后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对蒂腐病菌的EC_(50)。结果表明:95株芒果蒂腐病菌中有56株在含10mg/L吡唑醚菌酯的PDA培养基中菌落直径大于空白对照的40%,抗性频率为58.95%,来自不同产区的芒果蒂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频率差异不大。吡唑醚菌酯对供试菌株的EC50在3.12~1525.43mg/L之间,呈连续性正态分布,而抗性最高的菌株的EC_(50)是最敏感菌株EC50的488.92倍。敏感菌株、低抗菌株、中抗菌株及高抗菌株的平均EC_(50)分别为:5.39mg/L、45.34mg/L、144.72mg/L和514.46mg/L。海南芒果蒂腐病菌对吡唑醚菌酯杀菌剂已经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