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农业开发项目的加强,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将会广泛的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使用不当会导致作物减产减收、品质下降、污染等负面效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文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包括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内容、评价因子、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对策等方面。旨在为农业开发项目中植物激素类农用化学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农用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农用化学品的使用现状及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农用化学品,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保障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以及防止造成环境污染等主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最后给出了作者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农业部农业区划司王道龙,张德永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基本含义是:以有机物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及合理的耕作体系为基础,通过对化肥、农药的有效合理利用和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技术的开发,逐渐减小对农用化学品的依赖,从而使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生产...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山东省桓台县的冬小麦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冬小麦两种不同管理措施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桓台县冬小麦常规管理措施下环境影响较大的是能源耗竭、环境酸化、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139、0.126、0.093和0.060。采用推荐管理措施可使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由常规管理措施的0.063降低到0.032。能源耗竭和全球变暖影响主要来源于高耗能的农用化学品生产。环境酸化潜力主要来自过量施氮导致的NH,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2,水体富营养化潜力主要来自冬小麦生长季施氮引起的NH3挥发。实施化肥的节能与清洁生产并减少氮肥使用量,是控制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了2000-2005年崇明县种植业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并结合崇明岛的气候、农业生产及地域等特点,探讨了农用化学品使用对崇明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为把崇明建设成生态岛,提出了农用化学品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不久前,中国农资传媒发表了一篇译文《"零预算自然农业"真的适合印度吗?》。"零预算自然农业(ZBNF)"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的农业模式,译文中说,这是当前印度政府正致力推广的模式,并评论说这将对印度农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论是限量、限制使用农用化学品,还是完全不使用任何农用化学品,从历史上的自然农业到农用化学品参与的现代农业,再到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农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条发展自身、超越自身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发现、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以及传输特点,扼要阐明了植物激素的作用机理与生理功能,并结合生产实践,介绍了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调查和了解项目评价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现状、生态环境现状和水环境现状,并根据农业开发项目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预测分析该开发项目在建设期和运行期对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及水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为设计和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将工程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9.
除草药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及精确农业概念的提出和从省时、高效、经济的观点出发 ,要求除草剂和其他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尽可能科学合理地混合使用。本文从除草药肥开发的必要性、国内外除草剂和肥料混用的研究进展和在农业生产应用的优越性来论述了研制和开发除草药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6,(4):54
【案例】根据电话举报,某地农业行政部门依法对某农业服务公司销售的标称由苏州华源农用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遍净"农药进行检查。经检验,该批农药中未检出吡虫啉含量,判定为假农药。同时,苏州华源农用生物化学品有限公司也出具该批次农药是仿冒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农业立法后评估是提升农业立法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目前该制度在中国农业立法中尚属空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农业立法后评估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将推动农业立法思想的发展和立法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它将在实践中发挥全面、客观检视农业立法实效性和合理性的作用,促进农业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农业立法的水平,进而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然而,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为了勾画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构想方案,首先对农业立法后评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农业立法后评估的现状,同时对该制度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探讨了评估的主体、对象、内容以及评估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从整体上提出了关于建构农业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意见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作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验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并据此对提高荆州市农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通过模型分析得到结论:在农业内部结构中,农业生产结构累计变动率每增加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增加1.21%。其中.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和牧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而渔业产值的比重增加将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导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增加会引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前,威胁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污染物为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从这些污染物检测技术看,在样品前处理技术、确证检测技术和快速检测技术3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并改进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等,其中免疫亲和吸附技术和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确证检测技术特别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准确、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作实验室仲裁检测,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并已列入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中;农产品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方面,中国逐步实现从技术源头创新到终端产品创制的全程创新,研制出多种类、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原理上既有酶抑制法,又有免疫分析法和无损检测法,形式上既有各种试剂盒、免疫亲和柱,又有各类免疫层析试纸条,为现场筛查、定性或定量测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与大型仪器方法形成互补。从农产品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看,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为龙头、专业性和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各主产区实验站为基础、生产基地观测点为延伸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根据6大类危害因子,提出了4大类风险评估类型,明确了各类风险评估的性质特征和评估程序,初步建立了包括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外源添加物等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框架体系,研究开发出各类危害因子识别技术、风险评估专用软件等技术产品。从农产品污染控制研究看,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和重金属等污染途径、规律、机制等被逐步解析,提出了一系列污染防控技术,包括污染源头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消减技术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原始创新有待加强,尤其是不同种类混合污染物同步测定技术;2)风险评估研究起步晚,能力弱,社会需求迫切,基础数据不足;3)农产品危害因子污染控制基础研究薄弱,对污染发生、迁移、转化规律与机制缺少系统研究,关键控制点仍不明确,缺乏污染早期预警与防控技术。随着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深入,危害因子检测技术自主创新性将会不断加强,技术方法与产品系列化将满足不同场所和层次对检测需求;通过加强对危害因子发生规律、营养品质形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农产品风险预警与污染防控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将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性、基础性工作,相关研究将成为热点,并在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多因子全过程科学管理、依法监督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华  郑慧玲  蒋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81-14284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出三台县面源污染程度的相应指数。结合三台县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现状,对三台县面源污染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年来磷的分布、存在形式、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机制及低磷胁迫下植物通过自身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太湖新城环境预警与管理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颖芝  杨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50-1251,1264
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引起的城市近郊环境污染加重,对农业用水和农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的环境问题,以及河网复杂的特点,从区域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出发,采用物联网技术,借助GIS平台,构建了包括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环境预警及管理系统的太湖新城环境预警与管理平台,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并为近郊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减轻气象灾害对海南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对海南岛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防御应对措施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台风、干旱、暴雨洪涝、低温和高温热害等都严重影响海南的农业生产;各种气象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应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评估、预警和生物技术研究,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促进海南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以农业立国,农业景观是我国国土的基本面貌与存在,但这种普遍的存在,往往容易被忽视和轻慢。作为新兴的设计类型与意识形态,城市农业景观的发展必将极大地影响当下城市空间的肌理与结构。本研究利用潍坊市城市农业产值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构建了一套能定量分析影响潍坊市城市农业产值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内在驱动机制的指标体系。在时间尺度上,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4个方面初步筛选驱动力原始指标,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从原始指标中筛选出15个子驱动力,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各驱动力对潍坊市城市农业产值增加量的影响程度,建立驱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对潍坊市城市农业产值增加量正影响程度较大的因子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驱动指数分别为0.2509、0.1019、0.1655、0.1332,负影响程度较大的因子为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驱动指数为-0.2146。该研究为城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Develop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hytohormo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plant hormon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 this study,an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sepa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rans-zeatin,trans-zeatin riboside,gibberellin A_3,indol-3-acetic acid,salicylic acid,abscisic acid,and jasmonic acid(JA) without any label.The sepa 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n Agilent Explus Plus C18 column by using methanol and water as mobile phases with gradient elution.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and quantified by mass spectrum via posi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trans-zeatin,transzeatin riboside,indole-3-acetic acid,and via nega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gibberellin3,salicylic acid,abscisic acid,and JA.The limits of detection ranged from 0.0127 ng L~(-1) for gibberellin A_3(GA_3) to 33.26 ng L~(-1) for JA and were lower than the currently reported values in literature.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phytohormones in peanut gynophores and pods.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phytohormones ranged from 80.20 to102.56%.The contents of seven endogenous hormones varied specifically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peanuts.This study provide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method for hormones and elucidat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ynophore and peanut fruit,which are controlled by seven endogenous horm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