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于GIS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尹君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6):446-448,456
对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GIS技术为依托,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以单项污染指标描述该项元素污染程度,以综合污染指数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本文以扶宁县为例。应用GIS技术和综合污染指数对该县绿色食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输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图和相应数据。评价方法可行,评价效率高,评价效果直观性强。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提出了重点污染指标,污染指数控制法以及减少大气和水质污染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科学判断基地的环境质量,又简化了监测评价程序。  相似文献   

3.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在常规考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土壤肥力、立地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对不同评价因子采用不同评价方法,如内梅罗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因子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进行综合指数的计算,科学评价了溧水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溧水县土壤环境质量为一级、二级的土壤分别占总面积的26%和58%,三级、四级和五级的土壤加起来约占总面积的16%。GIS强大功能支持下的综合评价方法,较常规评价方法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也逐步升档,尤其是与人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农产品,已经超越了满足数量和品种的阶段,在营养卫生和食用安全保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在2002年4月颁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三峡移民工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需要建立在查清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基础之上。利用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大面积系统性采集土壤表层样品、测试分析、数理统计,采用标准对比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探讨了三峡库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了土壤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除巫山、奉节地区Cr、N i自然高背景导致存在一定量的区域性二类土外,表层土壤中As、Cu、Hg、Pb、Zn等元素一类土占全区面积均在90%以上,仅存在局部性人为污染,如Hg在城镇、厂矿等地的点状污染;不存在区域性的人为污染。采用两种方法评价均发现在三峡库区存在大量Cd二类土,主要分布在万州至涪陵一带,这种大面积分布的二类土是自然背景引起还是人为活动引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也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7.
恩施地区玉米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NY5020-2001)规定的污染物控制指标及控制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恩施州八个县市玉米产区土壤的8项污染指标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州玉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达到"安全"等级,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民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市柳河沟镇从1995年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现已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监测、分析等工作,对该基地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关中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面积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实验室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等,对陕西省关中粮食主产区10县10万hm2粮食主产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主产区域所监测的652个监测点中,5个监测点综合污染指数超过0.7,处于警戒线,其他区域土壤质量良好,全部为清洁;根据陕西省土壤重金属本底值和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所监测的8种重金属在陕西省关中粮食主产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累积现象;监测区域总污染面积占到了监测总面积的1.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甘肃省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发展迅速,据统计,2012年该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将达到0.8万hm^2,标准化育苗0.21万hm^2。康美药业、普尔康、中天药业、陇西堂等知名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药源基地,种植规模发展很快。但是,在推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进程中,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的认识及运行管理存在误区。部分基地起点不高,投资规模小,没有真正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而且存在低效建设或重复建设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凌  章莉萍  张淑杰  周增坡 《土壤》2011,43(5):842-849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现有国内外土壤数据库建设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土壤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的编码设计、结构设计及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并以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案例建立了示范性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系统研究种植果树对土壤胶结性物质的演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影响,探索影响果园土壤团聚体状态的因素,以期为果园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在渭北旱塬苹果主产区分别选取10 a、20 a的苹果园和农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对照)各4个,在果树冠层投影范围内距树干2/3处逐层采集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和0~50 cm土层原状土壤样品,研究不同植果年限果园及农田土壤剖面黏粒、有机质、CaCO_3等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各果园土壤黏粒含量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增,且在0~40 cm土层表现为农田10 a果园20 a果园,40 cm以下土层则呈现相反的态势;种植果树相比农田可显著增加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总储量,但随着种植果树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总储量呈递减趋势;在0~100 cm土层土壤CaCO_3总储量表现为10 a果园农田20a果园,但在0~40 cm土层CaCO_3含量及储量表现为10 a果园农田20 a果园,而40~100 cm土层则为20 a果园10 a农田。皮尔森相关分析发现(29)0.25 mm土壤团聚体的数量和平均重量直径(MWD)与土壤黏粒、有机质和CaCO_3含量密切相关,其中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主要受土壤中CaCO_3、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和稳定性主要受土壤中黏粒和CaCO_3的影响。总之,植果显著改变了土壤中黏粒、有机质、CaCO_3的演化过程和趋势,随植果年限增加,果园土壤黏粒和CaCO_3在土壤较深土层淋溶淀积明显;各果园土壤有机质总储量虽然高于农田,但随植果年限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可见植果明显加速了渭北黄土塬地土壤的残积黏化和钙化过程,影响着表层土壤团聚作用和底层土壤的紧实化和坚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安徽省青阳县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展更加精准的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本文根据研究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当地水稻对生长环境的需求,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把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作为目标层,把影响目标层的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土壤质量、土地管理作为准则层,再把影响准则层中各因素的项目作为指标层,确定研究区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的层次模型,构建了包括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地、有机质、排水和灌溉能力等在内共计12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以研究区二调图斑为评价单元,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获取精准的田面坡度数据,同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利用特尔菲法(Delphi)获取各指标隶属度并构建判断矩阵,使用MATLAB数学软件求出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取水稻种植适宜性综合指数(RSI),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高度适宜”面积为36.89 km2,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9.80%,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及南部地区;“适宜”和“勉强适宜”面积分别为61.95 km2和60.89 km2,分别占33.25%和32.68%,分散分布;“不适宜”面积约26.60 km2,占比14.27%,主要位于研究区中部及北部地区。利用实测水稻籽实Cd含量与该评价方法得到的水稻种植适宜性综合指数(RSI)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随着RSI的增长,水稻籽实中Cd含量逐渐降低,意味着水稻品质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可能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该结果从生态安全方面证明此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文探讨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数据所反映的水稻生产问题,改善了以往农业种植适宜性评价工作中大量使用描述性指标和指标分级模糊不清所导致的主观性较大和评价方法不易推广等问题,不仅为作物种植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为生态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葡萄品质的评价及其与土壤质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涿鹿县的葡萄样品与土壤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K-均值聚类法对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单粒重、固酸比、pH和Vc进行评价,同时测定了相应葡萄采样点土壤的机械组成,并且对葡萄品质指标与土壤机械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一般一级葡萄品质的单粒重>6.0 g,二级>5.0 g,四级<5.0 g;一级葡萄可溶性固形物>175 g/kg,二级>160 g/kg,四级<130 g/kg;优良品质葡萄固酸比大都在20 ~ 30之间.②研究区葡萄单粒重与0 ~ 60 cm土层内细砂粒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与物理性黏粒(<0.01m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物理性黏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固酸比与粗砂粒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③优质葡萄采样区土壤质地在0 ~ 60 cm土层内均为轻壤土,品质差的葡萄采样区土壤质地在0 ~ 60 cm土层内均为重壤土或中壤土.因此,在涿鹿县土壤质地、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可作为评价葡萄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环境矿物材料在土壤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矿物材料(包括天然矿物及改性和人工合成矿物等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到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及病毒污染土壤中。本文在回顾环境矿物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环境矿物材料在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病毒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其中,重点论述了硅酸盐矿物、磷灰石、金属氧化物等天然矿物材料,以及改性和人工合成矿物材料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理;同时阐述了硅酸盐矿物和金属氧化物在修复有机污染和病毒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机理;最后展望其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窦超银  康跃虎 《土壤》2010,42(4):630-638
采用时空替代的研究方法,研究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不同滴灌种植年限(0、1、2、3年)对土壤盐分及不同盐分离子分布的影响,旨在为采用覆膜滴灌技术进行盐碱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滴灌种植枸杞第1年,土壤盐分变化主要为自上而下被淋洗,种植2年和3年土壤年内盐分含量和分布变化相似,盐分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且在枸杞生育期结束时,剖面土壤含盐量都低于年初水平;土壤溶液电导率(EC1:5)与主要离子之间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Cl-和Na+与EC1:5关系最为紧密;HCO3-与EC1:5负相关,相关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Cl-、Mg2+、Ca2+、Na+在盐分组成中的荷载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大;回归分析表明Cl-和EC1:5之间具有线性关系,SO42-与EC1:5之间具有对数关系,EC1:5可以通过Cl-和SO42-表达;利用咸水覆膜滴灌并没有根本改变土壤类型,但在距滴头水平距离0~30cm范围内土壤含盐量从13.1g/kg降低到4~6g/kg,由盐土脱盐演化为重度盐化土。因此,采用覆膜滴灌技术明显降低了作物根区盐分含量,改善了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苏北海涂围垦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苏北海涂围垦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指标,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并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获取区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图.结果表明:围垦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盐渍化危害,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偏低,碱解氮亏缺尤为严重.有机质是重要的土壤质量评价因子,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是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r2 = 0.933 9**.围垦区不同部位土壤质量差异较大,围垦区西部棉花地土壤质量总体优于东部水稻地,且不同评价方法得到的土壤质量分级图具有空间相似性.该结果可为滩涂区中、低产地的精确施肥、障碍土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在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上长期覆膜咸水滴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文章通过时空转化的方法研究了覆膜咸水滴灌种植枸杞1年、2年和3年的盐碱地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及土壤酶活性在0~40 cm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利用数学方法探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同时以试验地附近未种植的盐碱荒地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壤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大,经过3年种植后,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从未经滴灌种植时的1.29、0.73和7.23μg/(g.h)增加到14.5、4.48和158.1μg/(g.h);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覆膜滴灌种植后均随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蔗糖酶在各方向波动性较大,没有明显规律;土壤酶活性在滴头下方的空间分布表明,在作物生育期结束时,各年限处理土壤酶活性在剖面均呈以滴头为圆心的椭圆形分布,自滴头向外径向减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随着土壤利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可以作为土壤环境指标表征盐碱土土壤质量,覆膜滴灌3年后,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环境因子采用不同评判方法 ,利用模糊评判法模糊推理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 ,综合评价了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 ,并通过反复验证确定了适合的隶属函数 ,其方法可行 ,结果可信 ,可推广至其他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标准的郑州市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郑州市耕地土壤为例,对其表层重金属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别根据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为:Hg、Cr、Pb、As、Cd;全区土壤环境质量完全满足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分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而仅约半数的土壤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可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