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通过一系列回交,将苗期抗小麦秆锈菌(pucci(?)i(?) grami(?)is f.sp tritici)的部分显性基因由阿拉拉特小麦(Ttriticum araraticum)的2个品系(PGR 6126和PGR 6195)导入了六倍体小麦。该基因对小麦秆锈菌的绝大多数小种均有中等水平的抗性(侵染型为1~+—2)。由于它与Lr13(1.0%)、Lr23(4.7%)、Lr16(34.4%)、Sr36(21.9%)等基因及Sr9(28.0%)位点均具有连锁关系,因此该基因很可能定位于2B染色体短臂上。其基因符号被指定为Sr40。目前正在进行将该基因和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Lr13基因重组的工作,这种重组体在小麦育种中十分有用。在转移抗秆锈性的同时还进行了将阿拉拉特小麦的抗叶锈基因导入六倍体小麦的试验,但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3.
4.
为了解当前云南省小麦品种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于2012-2013年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QM、34MKGQM和混合小种对收集到的云南省102份小麦生产品种和68份农家品种进行了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凤麦39、靖麦10号、玉麦3号等65份生产品种及云0072、云0300、云0205等3份农家品种对小麦秆锈病表现抗性,分别占供试品种(系)的63.7%和4.4%。表明云南省小麦农家品种的抗性水平总体较差;生产品种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一些新育成的优良品种以及大面积推广品种对小麦秆锈菌表现高度感病,这种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从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改良与种质创新中获得抗奈锈病的后代材料,采用条中31、条中32、水源11—14、Hybrid46—7和Hybrid46—8等条锈菌多小种混合菌系,对18份由不同省份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63份云南地方小麦分别进行3年和2年的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优2号、鲁植79—1、辽春10号、新春5号、皖麦18、安农2号、小偃6号和中优16号等8个国内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表现出高度慢锈特性,可作为云南小麦育种与地方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抗源亲缘材料;63份云南地方小麦中,33份表现免疫,1份表现高抗,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高度慢锈,1份表现中度慢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当前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中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21C3CFH和34MKG的抗性水平,于2006-2010年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68份小麦品种和947份后备品系进行了苗期和/或成株期抗秆锈病鉴定。结果表明,有48份小麦生产品种和877份后备品系对秆锈病表现抗性,占供试材料的70.56%和92.61%,这说明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品种和后备品系对小麦秆锈病的抗性普遍较强,但仍存在部分感病品种和感病后备品系,秆锈病发生与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对种植在一定土壤湿度范围内的几个小麦种的产量因子进行了评价。其目的是确定改变土壤湿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机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已被鉴定为稳产和抗旱的小麦种,即T.sphaerococcum,T.vavilovii和普通小麦c306。本研究表明,穗粒数是小麦种T.sphaerococcum和T.vavilovii的产量稳定因子,而单位面积的穗数则是普通小麦C306的产量稳定因子。因而可用于干旱条件下提高籽粒产量稳定性的特殊产量因子之遗传质源。 相似文献
11.
12.
在面临Ug99及其强毒力变异菌株可能侵入我国的高风险下,为筛选和储备新的小麦抗病品种或种质,并了解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后备品种对秆锈病的抗性,于2015年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21C3CTHTM、34C3RTGQM及混合小种对190份国外小麦材料和100份黑龙江省小麦材料进行田间成株期秆锈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90份国外小麦材料中有169份对所有供试菌种表现出抗性,其中表现免疫的有119份,表现高抗的有50份;100份黑龙江小麦材料中有71份对所有供试菌种表现出抗性,其中表现免疫的有45份,表现高抗的有23份,表现高抗-中抗的有3份。国外小麦材料和黑龙江小麦材料对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抗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国外小麦材料和部分黑龙江小麦材料对我国小麦秆锈菌表现出高度感病,这种现象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叶锈是苏联小麦中广泛流行的病害之一,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目前已经知道叶锈病原菌有200多个生理小种、大量的菌株和生物型,但正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小麦免疫育种试验所表明的那样,鉴定品种抗锈性以选育抗病品种,并非必须利用所有熟知的小种和病原体菌株,通常只采用在该时期能充分反映其自然种群毒力的某几个病原菌的培养物(Rajaram. S., Safori J. A., 1971; Fuch E., 1980; Mckenzie D. R., 1971).因此,评价标准是对这些培养物在大田条件下表现抗性反应的品种为高度抗锈性. 相似文献
14.
15.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337份表现抗病,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亲本;明确了现有抗性基因的利用价值,建议利用Sr2、Sr24、Sr26、Sr36、SrTmp和来自1A/1R易位的未知抗性基因,采用持久抗性与主效基因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效率.最后提出了国内技术储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15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337份表现抗病,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亲本;明确了现有抗性基因的利用价值,建议利用Sr2、Sr24、Sr26、Sr36、SrTmp和来自1A/1R易位的未知抗性基因,采用持久抗性与主效基因相结舍的策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效率。最后提出了国内技术储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确选择原始材料,即抗源品种,是小麦抗病育种成功的一个主要条件。但是,远不是所有有价值能抗性品种均具有经济上重要的特征特性。此外,众所周知,由于基因型的特点,这些参加杂交的品种是以不同情况把抗病性传递给后代的。有关品种免疫特性和供体特性的报导,对育种家挑选优良亲本会有重大的帮助。我们设想,选择作为抗性供体的品种需要考虑下列特性鉴定的资料:在2~3年研究过程中在田间条件下人工接种锈病病菌种群时选择品种抗性类型的稳定性;品种对该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栽培品种Roblin对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Rob.ex.Desm.)和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Pers.f.sp.tritici Eriks和E.Hemn.)均具有抗性。用Roblin同叶锈病易感品种Thatcher及秆锈病易感品系RL6071进行杂交以研究这种抗性的遗传。从每一杂交组合中随机选出一套F_6品系。在大田锈病圃中随机种植该品系及其亲本,再用叶锈病和秆锈病分离混合物进行人工接种并鉴定锈病反应。用叶锈病和秆锈病专化小种对同样的材料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Roblin携带有抗叶锈病的基因Lr1、Lr10、Lr13、Lr34和抗秆锈病的基因Sr5、Sr96、St11。另外,Roblin也可能携有Sr7a和Sr12。在Thatcher背景下.Lr34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对秆锈病的抗性;Roblin也同样有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普通小麦栽培品种Roblin对叶锈病和秆锈病均具有抗性。用Roblin同时锈病易感品种Thatcher及秆锈病易感品系RL6071进行杂交以研究这种抗性的遗传。从每一杂交组合中随机选出一套F6品系。在大田锈病圃中随机种植该品系及其亲本。再用叶锈病和秆锈病分离混合物进行人工接种并鉴定锈病反应。用叶锈病和秆锈病专化小种对同样的材料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Roblin携带有抗叶锈病的基因Lr1, 相似文献
20.
在温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Westend)是普通小麦(六倍体,2n=42)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比较凉爽和海洋性气候的欧洲北部,美洲的西北部尤其如此。某些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