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作物产量育种与农业科技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现代三次农业革命和21世纪农业跨跃式发展两方面论述了作物产量育种对农业科技革命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目前农业科技革命应注意的问题,展望了作物产量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平原灌区高产春玉米(15 t hm-2以上)产量性能及增产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进一步提高难度大,产量挖潜途径不明确的问题,采用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产量性能参数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在4年52点次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研究增密对不同品种群体产量性能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决定高产(15 t hm-2以上)群体产量的主要因素。实现15 t hm-2以上群体的产量结构为:穗数(7.08~9.60)×104穗,穗粒数477~654粒,千粒重324.7~388.7 g,穗粒重168.9~234.0 g。其合理群体结构衡量指标是LAImax在6.5以上,平均LAI在5左右,收获期LAI在3.5以上。高秆大穗型品种理想的产量结构是:67 500~75 000穗 hm-2,每穗610~640粒,千粒重380 g左右,单穗粒重220~240 g,产量大于15 t hm-2;株高适中的中小穗型品种,理想产量结构是: 75 000~97 500穗 hm-2,每穗520~600粒,千粒重340~355 g,单穗粒重180~220 g,产量在16.5 t hm-2以上。密度增加促进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和单位面积总籽粒数(TGN)的增加进而提高产量,但增密后平均净同化率(MNAR)降低导致穗粒数显著降低并限制了TGN的提高潜力。通过增密为主的结构性挖潜,使得群体功能的增益大于个体生产性能的降低,实现高产(15 t hm-2以上),属于“得失性补偿增产”;在优化群体结构的基础上,提高个体生产能力,突破个体库容降低的限制,进行功能性挖潜,实现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的“差异性补偿增产”,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4.
5.
6.
冈优22号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冈46A与CDR22组配选育而成。该组合株型松散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宽大挺直,后期不早衰,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稳产高产。据1995年黔西南州农技站组织在7个县(市)进行杂交水稻品比试验结果,冈优22号667m产504~736.5kg,8个试验点平均667m2产631.6kg,比汕优63号增产5.23O,居11个参试组合之首。1996~1997年安龙县农技站组织在本县水稻主产区进行生产示范,全生育期与汕优63号相当,平均667m2产610.8kg,比汕优63号增产7.53%。本文通过70块具有代表性的示范田测产验收资料,对冈优22号产量…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春玉米沪单5号在南通市的增产途径,我们在不同的地区、土壤和生产条件下考查了70块田,挑选出资料齐全、具有代表性的25块田,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地描述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方法的商榷张存良,殷毓芬,吴祥云(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济南250100)作物产量的高低(以小麦为例)受三因素直接影响,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决定。三因素虽又受其它性状影响,而其它性状也只能通过三因素间接作用于产量,不... 相似文献
10.
发展特色林果业是新疆实施优势资源战略转换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红枣见效快,是当前南疆大力发展的干果之一。究竟按照何种模式走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我们对五十三团盛果期枣园进行了详细调查,从枣树的空间结构入手,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Ⅱ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Ⅱ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技术对高产夏玉米‘浚单29’产量性能的调控效应,进一步挖掘‘浚单29’高产潜力的技术途径,以‘浚单29’为试验材料,于2013—2015年连续3年在河南鹤壁设置种植密度与不同生产水平的田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光照及气温对‘浚单29’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苗期低温寡照导致‘浚单29’生育期的延长;散粉期高温或阴雨影响着授粉,灌浆期高温少雨或低温阴雨均导致玉米千粒重下降,最终导致产量的下降。随密度增加,‘浚单29’产量、叶面积指数、实收穗数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降低。适当增加‘浚单29’种植密度可增加叶面积指数、生育天数及穗粒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试验表明,‘浚单29’生育期天数为108天、有效穗数71000株/hm~2、单穗粒数为580粒、千粒重为297 g,可以实现120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种植模式对南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模式优化是挖掘农田高产潜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于2017-2018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早稻–晚稻(DR,对照)、春玉米–晚稻(MR)和再生稻(Rr)3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相比,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经济效益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8.66%、35.19%、33.71%和34.60%;再生稻分别提高了6.77%、11.16%、68.12%和31.20%。从整个周年来看,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率较高,春玉米–晚稻模式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处理的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晚稻种植模式,再生稻模式周年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春玉米–晚稻种植模式。因此,春玉米–晚稻和再生稻是该区域稻田两熟制适宜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建国以来南阳小麦产量水平的统计,对南阳小麦产量现状和产量水平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南阳小麦生产中不同地域和不同种植水平的产量差距,为南阳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增地减和居民粮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问题始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由于近年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区域性及阶段性过剩,生产农户增产不增收,生产效益大幅下滑,极大挫伤了农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迫使农民减少生产投人及放松生产管理,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推广出现不良倾向和下滑趋势,粮食生产总量及平均单产徘徊不前,严重威胁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