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沙雅县为风沙县之一,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重点县。18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全县各族干群的努力,初步实现农田林网化,1990年评为自治区“绿化先进县”,1993年在全国开展无森林火灾创优活动中受到国家林业部和人事部的嘉奖。在成绩面前,很大一部分乡村领导误认为农田林网化已验收,大功告成,高枕无忧了。从放松育苗开始,即出现营造农田防护林大滑坡,砍伐林带树木多,伐后新恢复的少,农田防护林营造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截止1994年保存面积为44855亩,年保存面积由6828亩下降到253…  相似文献   

2.
和田地区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受灾减产,人民生活贫困的被动局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农村“五好”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截止1989年底,全区规划条田17289块,已建林网17022块,林网有效保护农田234万亩,约为现有耕地的98.5%.农田防护林面积37万亩(含防沙基干林),为耕地总面积(236万亩)12.8%.农田防护林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的生态环境,促进和田地区农牧业连续十一年丰收.粮、棉、油、畜、蚕五大生产创历史最好纪录.  相似文献   

3.
<正>我省平原地区,经过五十年代重点改造沙荒,六十年代有计划地营造农田防护林,直到七十年代向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的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发展。防护林占地面积达197.3万亩: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达3306.41万亩,占适宜面积的44.58%,其中农田林网实占地面积166.6万亩。但七十年代以来营造的农田防护林面积大,而树种单一,栽植树种多  相似文献   

4.
波阳县自1987年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加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带、网、片、点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综合防护林体系,使全县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确保了农业的高产稳产,全县年增收粮食5000多吨,增幅达10%以上。 波阳县长期以来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严重,该县受风沙危害的耕地达30万亩,年损失粮食1万多吨。1986年,全县粮食亩产仅270公斤,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于此,1987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防护林,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单一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果是有限的,自成体系的农田防护林网是较理想的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强大的旱风经过农田防护林带,由于林带的连续作用,使风速逐渐被削弱,夹杂物被沉积,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本文就气流随着通过林带数目的增多,而被逐渐削弱的一般规律加以阐述,以此来说明防护林的连续防护效益,为今后合理的设计防护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被列为乌盟风蚀沙化乡之一的达茂旗乌克忽洞乡,经过三年的治理,有林面积由1990年前的4967亩增加到1.4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1%提高到3.2%,初步形成了带、网、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乌克忽洞乡地处乌盟后山地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近年来,尽管乡里采取一系列措施,营造了4967亩防护林,伹仍未有效控制大部分农田、草场沙化的局势,农牧业生产受阻,部分地区群众生活困难。面对严峻的现实,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作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农田防护林建设,首先必须坚持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方向,按照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要求,以建设高产稳产田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农、林、牧三者关系。其次,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对沟、河、渠、田、林、路统一规划,对风、沙、旱、涝综合治理。多年来吐鲁番市农田防护林建设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重点,经过努力,已基本形成一个以农田防护林为骨架,  相似文献   

8.
我县按照国家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要求,经过几年努力,到去春为止,全县人工林面积已达99,292亩,其中,农田防护林41,070亩,用材林8,953亩,薪炭林34,730亩,经济林和其它林14,539亩。提前两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县农田林网化。  相似文献   

9.
泰安县茅茨村位于徂徠山西南脚下,过去这里冬春多西北和东北大风,最大风速可达17—20米/秒,由于风吹沙打,小麦受害严重。春末夏初西南旱风频繁,这时气温增高,湿度减小,蒸发量加大,也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致使小麦尚未成熟就“白秆”了,减产甚大。据调查,造林前的1963年,共种小麦2,808亩,平均亩产仅111斤。1963年,我所和茅茨村的贫下中农一道,遵照毛主席“綠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教导,连战三年,造起了农田防护林31条,总长65华里,护村林200亩,河滩造林540亩,绿化荒山800亩,四旁植树5万株。共有林木55万株,棉槐50万墩。现已初步形成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根除了风沙,减轻了干旱,小麦产量逐年上升。1972年共种小麦2,535亩,平均亩产已达347斤,比造林前的1963年提高2倍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辽北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和营造技术,本文侧重对1978年前营造的农田防护林的规划设计方案主要因素及树种、栽植技术、苗木规格、抚育管理和效益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农田林网的规划设计按风沙危害程度划分重、轻风沙区及一般风害区,因害没防,其主带距分别为200—300m、300—500m、500m,主带宽12、10、6m;路网、水系网设计亦有规格。认为适宜营造树种为小钻杨类、旱快柳、白榆、刺槐、樟子松、油松、紫穗槐、胡枝子、小叶锦鸡儿、沙棘、簸箕柳等。总结出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造林技术措施。并为制定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最佳方案提出了科学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网采用那种结构,配置什么树种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我场为此作了调查。我场位于洞庭湖西侧,总面积105000 亩,1972年冬移民办场后,重新植树造林。10多年来的绿化建设,以点、片、带、网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网初具规模,林木覆盖率达11.8%。宜建农田林网面积69229亩,已建50914亩,占74%,宜建防护林带202.3公里,巳建136.5公里,占67%;还有带状防护林2924亩,村庄、片林、果木防护林9518亩。立木蓄积14000立方米,近年来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有计划地发展农田防护林,其林带结构与方位多以宽行并与主害风方向垂直的设计方案为主。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模式。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5的耕地实现了此种类型的农田林网。但至今对农田林网与主害风向方位(即林网与风偏角的关系)关系的认识还不统一,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至7月在安徽省宿县新河乡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试验示范区,通过野外模型实验和理论推导,对窄林带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的透风度,方位与防风效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黄淮海平原综合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巧家县风沙化土地基本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决定采用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的方法,并针对沙区基本特点,作了农田防护林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积极营造农田防护林,现有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面积约3.5亿亩。凡是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县、乡,都初步形成了新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了农业产量,改变了穷困落后面貌,并突出了我国现代农田防护林的特点。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并给予较高的评价。现就其发展的总趋势,谈点意见,仅供参考。一、向非永久性的农田防护林发展丹麦林学家姜斯A.Mdrbin Iensen认为“非永久性的农田防护林,实为中国所首创”。过去,各国都认为要提高防护效能,应使林带树木生长高大、稳定和长寿,才能持久地发挥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巧家县风沙化土地基本情况,探讨了其防治措施,决定采用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的方法,并针对沙区基本特点,作了农田防护林网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黄土高原总土地面积15,589.59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0.46%,该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自1978年国家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陕西第一期工程已造林1585万余亩,为计划任务的105.69%,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从总体上说,已初步形成了带、片、网,多林种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造林质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某些问题。现就笔者在黄土高原地区考察中的所见所闻,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设计与营造工作,在我省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1952年开始,根据国家统一规划,进行了调查设计,北起甘南、富裕两县,西接内蒙,南与吉林的扶余、大安两县隔江相望,在这辽阔的松嫩平原上,设计与营造起总长86000公里,123万亩农田防护林,构成34000个农田网格、庇护着两千多万亩农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风砂、干旱,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十年动乱,致使我省农田防护林建设速度迟缓,质量不高,零星分散,受益面积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省自然面貌和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黑龙江省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18.
5月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通过植树造林,实施重点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化工程和大规模林草植被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林业发展。昔日西北边陲的戈壁荒漠被打造成了一片新绿洲。目前,已经建成各类林地3.5万亩,先后建成了以“三北”防护林、农田网络林为主的防风固沙林网体系,连续十五年获农五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林业》2001,(12):15-16
经过全区各族群众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区全面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据统计,1978~2000年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721万亩、飞播造林469万亩,封山(沙)育林1524万亩,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内蒙古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在平原农区和滩区,区域内农田林网化程度由建设前的22.8%提高到70%以上,使3000多万亩的农田得到林网庇护。 在沙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进沙退”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研蚌埠市自然条件和农田防护林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市农田防护林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三带一网多片"的农田防护林分布格局,明确了林网面积、林带宽度与走向、树种选择及模式配置等技术参数,指出了促根、保水、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为蚌埠市农业生态屏障和绿色通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