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乌梅汤见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所组成。乌梅酸能治蛔,蜀椒、细辛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能下蛔,干姜、桂枝、附子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整个方剂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能治蛔虫症的腹痛、吐蛔等。可用于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和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以及某些过敏性结肠炎而属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者。笔者用原方或加味  相似文献   

2.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味药组成,为攻下剂的基础方。由于其对于肠胃燥结成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主治阳明腑实证之痞、满、燥、实诸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中药细辛的有毒成分、毒副作用及临床大剂量应用的情况,并对细辛用量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更合理使用这味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历代方药专著中,无不牵涉两药相伍,诸如“麻黄天桂枝不汗”,“附子无干姜不热’”,“石膏得知母更寒”等论述屡见不鲜。医谚说“大黄不见硝,白在肚里走一遭”。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七情和合”的记述,除单行者外,其余根须、相使等六项均从不同角度论及两药相伍产生的不同效果。在兽医临证配伍应用中,最基本、最有意义的形式是两昧药物的合用。在了解单味药的基础上。弄清两药配伍的机理,以便进一步理解、剖析把握“主、辅、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药对即两味中药配对应用。如苍术与厚朴配对,知母和黄柏同用…  相似文献   

5.
细辛的临床用量与毒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药细辛的有毒成分,毒副作用及临床大剂量应用的情况,并对细辛用量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更合理使用这味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大黄、石膏、附子治疗家畜温热病的体会林家义,林乐峰(江西省龙南县程龙镇兽医站341715)表征渐罢即主用大黄荡涤肠胃患畜得汗后,恶寒、体痛等表征有所改善或已解除,但发热仍不解不清,就应用凉隔散方(大黄为主),一面清解其肌表无形之热邪,一面清导其肠...  相似文献   

7.
九味羌活汤是由羌活、防风、苍术、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细辛九味中药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而成。九味羌活汤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的功效,是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8.
党参黄芪对小鼠脾虚证疗效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参、黄芪是具有补虚作用的两味中药,在中兽医临床上应用很广。但它们一般都配合其它补虚药使用,对单方补虚效果尚缺乏专门研究,尤其是它们补虚作用的客观指标很少有报道。为配合临床应用,准确地掌握党参、黄芪单方使用时影响动物体机能的客观指标,我们用大黄人工造成脾虛证动  相似文献   

9.
<正>"真武汤"又称玄武汤。因本方有扶阳驱寒镇水之功,所以名为真武汤。原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芍、白术、制附子、生姜5味组成。本方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本方是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的要方,现代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者。1原方主治1.1《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  相似文献   

10.
<正>《本草纲目》曰:"附子乌头与鸳鸯菊同属,乌头为主根,附子为附生子根,附子乌头功效相似"。附子辛温,有大毒,其性温,散寒止痛,回阳救逆。主治:风寒湿痹,破积聚,强筋骨,轻身健行,……排脓止痛。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强心、镇痛、抗炎、兴奋作用(小量兴奋、大量可致麻痹)。附子用于阳虚诸证,即新陈代谢机能衰沉者能使之兴奋,故附子含有类似西药强心剂之作用。在兽医临床上多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脾肾虚寒而引起的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1.
中草药抗雏鸡冷应激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附子、女贞子、干姜3味中草药,对雏鸡进行了慢性(5、10 d)冷应激(12±1)℃实验,通过NO、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探索中草药抗雏鸡冷应激的机理。结果表明,应用附子后雏鸡血清和下丘脑中NO含量显著下降(P〈0.01),而GSH-Px活性、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表明附子可使冷应激雏鸡NO含量、GSH-Px活性发生变化,具有明显抗冷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黄片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中成药,由大黄、黄连、黄苓3味药配成,用于治疗兔的急性细菌性痢疾。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种类繁多,其性味、功用有相似和不同之别,临证时如何选药配伍组方,提高疗效,是临床兽医必须深究的问题。笔者就此谈点个人体会,望同道斧正。 (一)同类相须功能相似的药物合用,会发生“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这种配伍方法既原则又灵活,临床应用广泛。例如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能攻积通肠,其力量猛烈;  相似文献   

14.
笔者多年来用自制的“黄硝通芦汤”治疗马属动物顽固性肠结症 38例 ,其中大肠结 2 2例 ,小肠结症16例 ,均获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方药黄硝通芦汤 :大黄 80 g,芒硝 60 g,木通 60 g,细辛 50 g,芦子 60 g,木香 4 0 g,秦艽 g,枳实 30 g,槟榔30 g,干姜 30 g,滑石粉 2 0 g,桃花瓣 2 0 g。本方是治疗寒秘的方剂 ,但对热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治热秘时去细辛、干姜 ,加麦冬、玄参 )。对虚秘患畜适当加黄芪、白术。2 方解方中大黄、芒硝攻逐粪结为主 ,加入槟榔和鲜桃花瓣以增强药性 ,辅以木香、枳实可助粪结推下 ,木通可利水引药下行 ,秦艽、芦子…  相似文献   

15.
破伤风:桃仁100g、桂枝60g、大黄120g、芒硝250g、蝉蜕30g、胆南星70g、双钩藤80g、黄芪60g、葛根60g、细辛15g(研末另包,分两次服)、蜈蚣20g共煎水,分2次服下,连服2剂;桃仁120g、防风80g、祈蛇40g、胆南星60g、桂枝30g、蝉蜕30g、僵蚕80g、蜈蚣20g、钩藤120g、细辛15g(研末另包,分两次服)、大黄120g、芒硝250g,共煎汁,连服3剂。慢性湿毒症:生芪45g、党参35g、赤芍36g、桃仁30g、红花30g用清水煎熬给牛灌服。  相似文献   

16.
周军  李红斌 《动物保健》2011,(12):49-49
破伤风:桃仁100g、桂枝60g、大黄120g、芒硝250g、蝉蜕30g、胆南星70g、双钩藤80g、黄芪60g、葛根60g、细辛15g(研末另包,分两次服)、蜈蚣20g共煎水,分2次服下,连服2剂;  相似文献   

17.
正细辛,辛温走窜之品,做散不过钱,入汤药中我曾给一3个月的贵宾用过当归四逆汤,其中细辛剂量为一次45 g,未见中毒反应,但体燥易动血。细辛如果久煎并且与大枣,炙甘草等同用可减其毒性,凡是湿郁之证均可酌情使用,开气血之瘀力强,细辛走窜之力强于制附片,而温热之性不如制附片,制附片温热之力不如干姜,而走窜之力胜于干姜。细辛辛温走窜容易燥血,因此对于血热动血耗血的病例本品应该慎重。一般宠物临床使用剂量为3~12 g。  相似文献   

18.
从治疗鸡大肠杆茵病的常用的中药中,选出8味中草药通过药敏试验测定其对鸡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依据抑菌圈大小及中药方剂配制理论,以3味中草药黄连、黄芩、大黄制成复方三黄汤,探讨其对雏鸡人工感染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分析大黄、虎杖、丹参、地榆、甘草和银杏叶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强弱,为其在抗感染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及抗菌中药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大黄、虎杖、丹参、地榆、甘草和银杏叶对15个种属33种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合SPSS 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同种属菌株MIC50和MIC90的统计分析,比较6味中药体外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大黄、虎杖、丹参、地榆、甘草和银杏叶6味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6味受试药以地榆的抑菌活性最强,对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MIC为0.39~6.25 mg/mL。而大黄、虎杖、丹参、甘草和银杏叶的抑菌活性强弱因菌株种属差异而明显不同,对于阳性菌,总体以甘草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次为丹参、大黄和虎杖,最差为银杏叶;对于阴性菌,相对抑菌活性最好的是丹参,其次为大黄和虎杖,再次为银杏叶,抑菌活性最差的是甘草。研究表明地榆和丹参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正>犊牛便秘是指正在哺乳的犊牛所排粪便干硬,细小,形如算盘珠样。此病虽然死亡率不高,病牛往往毛焦苦燥,生长缓慢,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51例,治愈49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