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的依托的黄河四片二期一阶阶段重点治理,成效显著,5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935.3km^2,累计治理度达到76.7%,年均治理度10.6%,实施重点治理的463条小流域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8hm^2,人均经济林0.07hm^2,人均粮食553kg,人均纯收入1190.7元,项目区人口脱贫率为72.6%,植被覆盖率达到58%,年减少入黄泥沙68.8%。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湿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陕西关中杨陵、乾县枣子沟和澄城县杨家陇3个试验点多年收集了降水(即湿沉降),并对其中的矿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沉降年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素6.28 ̄26.62kg/hm^2,平均(16.3±8.1)kg/hm^2,其中以铵态氮为主,占66.3% ̄88.5%平均(80.2±8.5)%;硝态氮占11.5% ̄33.7%,平均(19.8±8.5)%湿沉降输入的氮素,不权在收集地点间有明显的分异性,而  相似文献   

3.
端正沟梁村综合治理试验基点为辽宁省“一二三工程”第三期工程基点。几年来栽植水土保持林100.3hm2,种草33.3hm2,加上原有林地面积597.1hm2,现在林草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2%。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2hm2, 加上原有治理面积643.8hm2,现在治理程度达80%。据调查该村1990年人均收入450元,1995年猛增到1200元/人,提高 了166.7%,人均占有粮食由1990年的 263kg增加到1995年的500kg,提高了90.1%.经过5年综合治理,使流域内人均收入每年以 33.3%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粮食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小流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年稻鱼鸭各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水稻增产10%以上,增收鲜鱼1036.5kg/hm^2成鸭238.9-489.3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要质含量分别增加27.9%、44.3%、6.5%和28.2%,提高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邮稻田较量和效益,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0.8155,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甘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家沟是一条国内有名的严重泥石流沟,流域内有骨塌体52处,面积达24.3km^2,松散固体物质达13413万m^3,泥石流形条件极为优越,为了保护沿江农田,村镇,公路和上游武都县城的安全,根据泥石流的形成特点和成灾方式,该流域的泥石流防治采取了和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式程措施为主,拦挡与排导相结合,以拦为主的综合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皇甫种流域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甫川流域系黄河中游地区一条多沙粗沙支流。据采用水保法分析计算,80、90年代流域水保措施年均拦蓄水量分别为2842.5、5249.2万m^3,年减水效率分别为18.31%、34.87%;年均减沙量分别为849.6、1611.5万t,减沙效率分别为16.63%、36.57%。水文法计算结果是:80、90年代实测减水分别为4906.0、7778.0万m^3,其中降雨变化减少分别为51.6%、40.7  相似文献   

7.
长武王东沟试验区通过10多年系统田间试验,采用不同降水年型粮食作物丰产抗旱技术,在降水趋于正常的1993年,小麦产量为4944kg/hm^2,玉米产量为9478.5kg/hm^2,粮食单产6256.5kg/hm^2,处历史最高水平,在世界旱作上也是罕见记录。自1929年以来灾情最为严重的1995年,年降水量272.2mm,占常年降水46.6%,粮食产量仍取得1504.5kg/hm^2的较好收成,与  相似文献   

8.
截止1990年底,渭河流域共有水库522座,塘坝2666座,引水灌溉面积45.0万ka,水平梯田,人工林,人工草有效保存面积分别为3893.0km^2和1085.7km^2,治理总面积8466.7km^2,治理度19.0%。流域近期规划水库达到590座,瘀地坝可瘀地面积2333.3ha,治沟骨干工程蓄水能力20061万m^3,引水灌溉面积70.78ha,治理总面积15921.3km^2,治理度36  相似文献   

9.
汾河水库担负着太原市和晋中地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任务,汾河上游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事关全省大局的问题。经过我年的治理,取得了可喜成效。截止1999年底,共完成水充失初步治理面16.87万hm^2,累计治理度达到40%,治理区农业人均纯收入由206元增加到1064元,提高了416.5%,农业人均产粮由202kg提高到468kg,提高了131.7%。汾河上游水土流失成功的治理也启示人们:加大投资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南部大平原地区,由于周期性强烈降雨及大面积的易侵蚀土壤的存在,引起了强烈的沟蚀。在俄克拉荷马州的LittlewashitaRiver流域选取了两个毗邻的普遍发生沟蚀(4级侵蚀)并长有当地草类的小流域,坡度均为5%,面积分别为3.8、5.7hm2,同时对径流中的土壤沉积物、氨、磷的流失量进行了长达13年的测试研究(1980~1992),1983年,对试验流域的冲沟进行了治理,种植了米德兰狗牙根,并修建了1个蓄水池。治理前,沉积物、氮和磷的流失量远大于对照流域的流失量。治理后,年土壤流失量只有4900kg/hm2,氮、磷流失量分别为3,1kg/hm2、1.6kg/hm2,而对照小流域年土壤流失量为27500kg/hm2,氮、磷流失h量分别为7.1kg/hm2、4.6kg/hm2。根据径流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主要层次的土壤特性,利用动力学与丰度法。预测出治理区和对照区径流中氨、磷的流失量。根据心土层特性预测出对照区径流中氮、磷的释放量及迁移量:在治理区,也作出同样精确的预测。此后10年效益结果为:用在冲沟治理上的每投入1美元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10kg,减少氮、磷流失量为5g、3g。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潮土硝态氮的分布及合理施氮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支占20%~34%,80%~100cm土层占10%~18%;每季施氮量小于225kg/hm^2时,1m土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  相似文献   

12.
二元覆盖技术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元覆盖是针对玉米生产上单纯地膜覆盖消耗地力过重和单纯整秆覆盖又导致地温下降的新问题而提出的一项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1992年至1996年经验试验研究,肯定了二元单覆盖分别比整秆覆盖和对照增产1503kg/hm^2和2739kg/hm^2,增产15.6%和32.6%;二元双覆盖分别比地膜覆盖和对照增产1120.5kg/hm^2和3430.5kg/hm^2,增产14%和60.2%。  相似文献   

13.
浙中红壤有效硼水平及油菜硼素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晓男  毛东明 《土壤肥料》2000,(1):30-31,34
18个供试土壤平均有效硼含量为0.53mg/kg。油菜NPKB处理平均产量为1872.3kg/hm^2,NPK区(无硼)相对产量为66.1%,施硼油菜平均增产611.4kg/hm^2,增产率达48.5%,生产百千克油菜籽需硼量为5.07g,土壤供硼率为62.7%。硼肥的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3%,土壤有效硼含量与无硼区油菜籽相对产量呈极显著相关,r=0.5991,n=18;与油菜施硼增产量之间达极显  相似文献   

14.
宁南半干旱地区谷子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以期改善土壤供水能力和降水空间分配,增加局部水分供给,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1997-1998年试验结果表明,谷子耗水量增加92.2%-199.3%,产量平均提高68.6%-98.1%,水分利用率平均达到7.75-12.65kg/(mm.hm^2)。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西黑岱沟,流域面积32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1982年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措施面积已占流域面积的67.9%。千支沟兴建治沟骨干工程和淤地坝16座,总库容854.8万m3,可淤地105.2hm2,已拦泥267.1万m3、淤地54hm2,基本形成“支沟滞洪,干沟生产”模式的坝系,在蓄洪拦沙、促进当地农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通过调查总结该流域坝系布设经验,分析坝系蓄洪拦沙能力,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坝系意见,使其可淤地面积占流域面积的比例由1/30提高到1/20,达到坝系相对稳定,实现坝地保收和对洪水泥沙的长期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戈壁荒地资源,研究开发了半基质槽式沙培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特性和栽培技术。从1990年到1996年,该技术在吐鲁番戈壁荒地应用在面积已达到20h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每0.1hm^2黄瓜年产量稳定在14500kg以上,最高21000kg,该技术已为部分农户所掌握,1996年春农户种植面积达到2.1hm^2,每1/15hm^3(亩)产量超过11000kg,产值3.1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临汾地区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于1993年底实施,至1999年底,共完成治理措施面积362.53km2,年治理进度达12.3%,是本地区年均治理进度2.2%的5.5倍。项目实施6年,农业年总产值提高了1.2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 469元上升到 982元,年人均产粮达490.8kg。新增治理措施年可减少入河泥沙 124万t。农民从项目的实施中增长了科技知识,掌握了大量的实用技术。世行项目的贷款报账制、国内配套计划制、工程付款分期制的资金运行机制和管理机构专业制、工程施工招标制等,都是国内工程项目需要借鉴学习的。  相似文献   

18.
磷石膏对提高氮肥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石膏与碳铵和尿素混合或制成尿素磷石膏复混肥施用均可提高氮肥生产率及氮肥利用率,改善小麦、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作物的产量。碳铵与磷石膏混施其氮肥利用率提高2.82%~3.70%,每公斤N增产小麦1.23kg、玉米1.85kg;尿素与磷石膏混施其利用率提高6.32%~8.82%,其生产率增加2.11kg(小麦)、1.14kg(玉米);尿素与磷石膏制成复混肥其利用率提高13.38%,其生产率增加3.06kg(玉米)。小麦及玉米的产量因添加磷石膏而分别增加5.2%~9.2%、5.5%~8.6%。  相似文献   

19.
北疆棉花高产高效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建东  王玉亮 《土壤肥料》1999,(6):24-26,29
利用二元二次效应函数进行北疆棉花高产高效施肥模型的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肥料对棉花的产量效应与对棉花的生理生化效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在北疆土壤气候条件下,磷肥的肥效要高于氮肥的肥效;3.棉花生产的氮磷配合的最佳用量为:尿素477.1~485.0kg/hm^2,重过磷酸钙230.1~231.2kg/hm^2,N:P2O5=2:1,此时可获得籽棉最佳产量4652.3~5442.5kg/hm  相似文献   

20.
玉米基因型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N累积量和土壤N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3个施N水平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产量、N累积量均存在在显著差异。N肥在土壤中的表观残留率平均值由施N112.5kg/hm^2水平(Ⅰ)下的36.74%升至施N168.75kg/hm^2水平(Ⅱ)下的40.79%和施N225kg/hm^2水平(Ⅲ)下的48.36%。应用N累积量较高的玉米基因型显著减少施用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