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袁圆在线     
山东陈洪:鸭霍乱与鸭瘟诊断方法有哪些?袁圆:一、手摸诊断。患鸭霍乱病的病鸭,死亡之前常摇头,死亡时,嘴、鼻流血水,嗉囊里充满饲料,手摸嗉囊感觉较硬;而患鸭瘟的病鸭,流涕流眼泪,死亡时眼睛充血,嗉囊空空无食物,手摸嗉囊较松软。二、药物与病程诊断。鸭霍乱一般是零星发生,突然死亡,尤其是正在产蛋的母鸭较为多见,鸭霍乱病还能传染给鸡、猪等,而鸭瘟流行范围较广,不能传染给鸡和猪,一般多在发病后5天左右死亡。鸭霍乱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治疗,但对治疗鸭瘟却无效。  相似文献   

2.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和C48-1攻毒扣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抗体2.0ml/只,具有100%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轩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  相似文献   

3.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杆菌。本病极易出现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多,对养殖业危害较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鸭瘟和鸭霍乱是鸭的两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这两种传染病常并发流行,加之某些症状又很相似,因此诊断时要注意区分。1鸭瘟和鸭霍乱的区别1.1从流行病学的特点比较,鸭瘟仅引起鸭、鹅自然发病,流行期比较长,当鸭瘟传入一个易感鸭群时,一般在3~7d后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过3~5d后才开始大批发病,整个流行过程可达半个月至一个月,死亡率平均在90%以上。而鸭霍乱在各种家禽包括鸭,鸡,鹅、火鸡和鸽均可感染。病程短促,病程一般在数小时至2d内死亡。雏鸭常呈流行性发病,死亡率可达80%以上。成鸭多为散发性流行,其流行呈间歇…  相似文献   

5.
地处安宁河中游的西昌市某种鸭场因混合暴发感染鸭瘟、鸭霍乱,于18天内该场发病死亡建昌种鸭1419只,病死率达87.6%。对分离的15株多杀性巴氏菌经血清学鉴定均属CarterA群,其中13/15株为A:5型,占86.7%,2/15株为A:2型占13.3%;用抗鸭瘟血清与双抗处理过的病料进行中和后接种试验鸭,结果6/6只保护。  相似文献   

6.
1诊断 鸭霍乱和鸭瘟是鸭的两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它们常并发流行,某些症状又很相似,因此诊断时要注意区分。鸭霍乱和鸭瘟(新城疫)的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比较:  相似文献   

7.
引起蛋鸭、种鸭产蛋异常和发病死亡的疫病主要有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禽霍乱和鸭瘟等。对禽流感和鸭瘟,大多种(蛋)鸭养殖者都会积极预防,而对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或其他疫病的预防,许多养殖户不太重视。在生产中只做好禽流感和鸭瘟这两种病的预防,蛋鸭、种鸭仍可能出现产蛋异常和(或)死亡。  相似文献   

8.
鸭瘟和鸭霍乱两种病的症状很相似,很易混淆,故在防治时务必准确鉴别,方能减少不应有的损失。 1 病原及流行情况 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一般是零星发生,成年鸭多发而雏鸭很少发  相似文献   

9.
伍盛敏 《动物保健》2011,(Z1):51-51
近几年来,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一、外观鉴别要点1.鸭霍乱、鸭副伤寒使鸡鸭都发病。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的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急性鸭病的发生不但给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而且还给养殖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将急性死亡的鸭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总结如下。一、外观鉴别要点1.鸭霍乱、鸭副伤寒使鸡鸭都发病。2.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仅发病于鸭。鸭瘟的成鸭发病多于幼鸭,鸭病毒性肝炎的雏鸭发病多于成鸭。  相似文献   

11.
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一般呈零星发作,成年鸭易感,尤其处于产蛋期的母鸭更为多发,而雏鸭则很少发病。该病能传染鸡、猪。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病鸭多在发病后4~6天死亡,因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或颌、颈水肿,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传染鸡、猪。  相似文献   

12.
费学俊 《畜牧与兽医》1991,23(5):211-212
<正> 1984年至87年6月,我场鸭群曾用口服禽霍乱弱毒菌苗(下称口服苗)预防免疫,终未能控制本病流行,一度时间,种鸭生产遭到严重威胁;87年7月至今,重新选用和制订807禽霍乱弱毒冻干菌苗(下称807)与鸭瘟疫苗联合免疫程度,预防鸭瘟和鸭霍乱(下称两病),经3年多实践和观察,凡经免疫的鸭群,基本控制两病的流行。鉴于目前各种禽霍乱菌苗的免疫原性较差,免疫程序又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本  相似文献   

13.
湖南共养鸭专业户,饲养麻鸭2600余只,16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剧烈干痢、关节炎为特征的疫病.我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霍乱,经药物以及自制灭活苗得以控制,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2600余只麻鸭,产蛋率68%,1996年10月23日开始发病,两天内共死亡183只.场主当即用磺胶二甲基嘧啶和特效禽霍灵混料治疗,疫情有所缓解,但3天后又出现死亡.我们应邀就诊时,已死鸭58O多只,死亡率ZO%以上,产蛋率下降到18%.据查,当时周围村庄正流行禽霍乱,切生没有及时对鸭进行免疫接种,也…  相似文献   

14.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极易呈现地方性流行,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对养殖业危害很大,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鸭霍乱又称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也有慢性型或良性经过的病例。2002年11月分宜县苑坑乡龙源村张某饲养的9月龄300羽麻鸭,部分发病,经诊断为鸭霍乱,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02年7月初,该鸭场存栏的9月龄300羽麻鸭开始发病,部分鸭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随后陆续出现死亡,发病后3天内共有110羽鸭发病,死亡46羽,病死率为41.8%。有的个别病鸭转为慢性。2临床症状病鸭群表现产蛋率下降、体温升高,食欲减少,频频饮水,…  相似文献   

16.
鸭巴氏杆菌病(Duck pasteurellois)又称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cllamultocida)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热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8月,中方县某村一养殖户饲养的麻鸭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综合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安宁河流域鸭瘟鸭霍乱综合防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历时5年之久,摸清了安宁河流域一带鸭瘟,鸭霍乱的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对鸭瘟,鸭霍乱的母源抗体作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测定了有关疫苗的性能和巴氏杆菌的抗体类型及其消长规律,开展了有关免疫程度,综合防治(包括紧急防治)措施制定的系列研究,根据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数据,结合两种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制定出了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和综合防治措施,在凉山,攀枝花二州市的养鸭地区推广应用后,取得了  相似文献   

18.
当前鸭群中流行鸭疫病的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鸭疫病在黑龙江省的流行情况.我们对黑龙江省部分地(市)的鸭群开展了鸭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黑龙江省流行的主要鸭疫病为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疫里默氏杆茵病、鸭(禽)霍乱、鸭大肠杆茵病和鸭副黏病毒病等疫病;并对黑龙江省当前养鸭和鸭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鸭病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1基本情况 巴氏杆菌可引起各日龄鸭发生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该症又名鸭霍乱,俗名“摇头瘟”。其发病急,致死快,病鸭常无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重庆某场饲养的1000只左右、接近成年的良种种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难见症状的猝死现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中旬,福建龙海市金定村某养殖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头颈震颤、软脚、运动失调、排黄白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检查初步诊断为鸭疫里默氏菌病与鸭霍乱混合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2003年3月1日从外地购进刚出壳樱桃谷鸭800羽,饲养到18日龄时,有少数鸭突然打喷嚏,畜主认为是一般感冒,全群鸭投服人用药感冒通无效。后每羽鸭肌注鸭病毒性肝炎、鸭瘟二联高免卵黄抗体0.5ml,效果也不佳,病情趋向严重。病初日死亡2~4羽,不久出现临床症状鸭达362羽(包括已死去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