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了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林建设中构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建模原理、模式结构、主要绿化树种群落及部分配置群落改善空气质量,从而有利于市民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效果。初步研究表明,构建的生态保健型绿化群落有明显的减噪功能、滤尘功能和显著的抑菌功能。通过测定叶挥发物证实了侧柏、雪松、香樟、栾树、枇杷、水杉、琼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的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也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这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改善空气卫生状况,提高空气质量的生态保健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扬州古运河沿岸生态林主要绿化树种抑菌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现代化的推进,人们对环境的保健意识正日益增强.构建城市森林,发挥绿化植被的生态保健功能,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迫切需求.李晓储等(2002;2003)对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营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即利用木本植物叶挥发物的抑菌保健功能,改善古运河区域空气质量,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彭镇华等(2003a;2003b)对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的研究明确地反映了城市森林"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利用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化进程的目的.因此,积极选用具有分泌挥发物抑菌素生态功能的绿化植物,构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市民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研究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构建(李晓储等,2002)的基础上,对扬州古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林有关绿化树种、植物进行抗菌、抑菌功能测定研究,以便为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石废弃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学、生态学原理出发,利用采矿学、地貌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经验,论述了破坏山体采石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的原则、技术流程、模式及植被绿化技术,可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美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美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近自然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运用近自然林业和景观生态学观点,对北京市绿化隔离带生态景观规划与建设中的系统布局、功能模式、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期望为提高城市绿化隔离带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道路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学科,集聚了生态、地理、环境、人文以及经济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其关注的主要重点也集中于道路景观的绿化设计、道路两边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道路景观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降低道路在规划设计时给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各种生态威胁。分析了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对国内外道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道路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在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中应该以群落生态演替的观点进行生态景观带(面)的建设,应用基于演替原理得出的生态恢复参照系来指导;按群落学的观点进行景观节点(点)建设,依据群落学和生物多样性原理,建立多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组成的景观节点群落,以作为景观线带物种的补偿地;以生态关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观点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线)的建设,利用群落的时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生态关学的构建,利用群落的空间格局进行绿化景观林带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应用边缘效应原理和种间相互作用原理来构建与管理生态景观林带。  相似文献   

8.
国内高等级公路绿化从观赏性来看,主要是由点(互通立交、环岛)、线(中央分隔带)、带(路肩、边坡、平台、隧道及岩体崖壁)状动态景观绿化与块状(服务区、收费站、管养区等)静态景观绿化有机结合贯穿而成,形成一条动静态观赏景观绿化走廊。其与周围的农田、林草地、构筑物、河流、湖泊等形成和谐的复合网络绿色生态系统,最终建设成为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绿化景观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高等级公路。而作为静态区域的服务区则是绿色生态公路长廊上的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对其景观生态绿化设计、施工的好坏将严重影响高等级公路综合服务体系效果。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安徽省高界线高等级公路公岭服务区绿化工程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即可保持水土,保护路基、美化环境,丰富道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又可防风、防沙、防眩,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榆林地区高速公路绿化水平,根据近年来我国北方高速公路绿化的实践,对榆林高速公路绿化的防护、树种选择以及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速公路绿化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绿化设计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它所带来的环境破坏也愈加明显,同时高速公路绿化也愈加重要。本文基于河北省高速公路的绿化现状,阐述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提出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的原则以及从不同立地类型上简述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Soil wat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afforestation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The microtopography of the loess slope has chang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oil water on the slope.To improve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afforestation configuration patter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water and precipitation at micro-topographic scale must be studied.We used time series analysis to study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water and its response to precipitation in four kinds of micro-topographies and undisturbed slope on loess slopes.Micro-topographi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soil water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n the slopes.Soil water stored in the platform,sinkhole,and ephemeral gully influenced subsequent soil water for 4 weeks,whereas soil water stored in the scarp and undisturbed slope could influence soil water for 2 weeks.It took 12 weeks,10 weeks,18 weeks,6 weeks,and 12 weeks for precipitation to reach the deeper soil layer in the platform,sinkhole,scarp,ephemeral gully,and undisturbed slope,respectively.These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micro-topographies are vital factors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undertaking afforestat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2.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园林绿化企业要在日趋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必须推行有效管理来控制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结合工作经验,提出首先必须高度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其特点;其次要熟悉成本控制管理内容和程序;最后要将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合理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入抗盐碱造林技术以及调整林业造林防护管理模式,这些措施对提高山丹县林业造林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扦插苗造林试验小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采用同一株初选的油茶优树的种子与枝条进行育苗造林,为确保试验林的可比较性,又将实生林进行嫁接换冠。在油茶造林前期,主要观察其生长开花性状,后期着重进行产球量调查。试验以30年为一个时间段,从而探索两者间的生长发育和丰产性能,便于今后油茶基地建设中对扦插苗上山造林的推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短叶省藤和黄藤组培苗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黄藤组培苗的适应性与保存率不低于实生苗,其造林的立地、整地、上层林木和种植措施等可与实生苗相同。黄藤组培苗能保持母株优良的生长特性,生长显著快于未经选择的实生苗。同时,组培丛芽苗的第1单芽的茎长生长快于第2单芽的茎长生长。短叶省藤的单芽高度与造林保存率有显著的相关性.高度大的单芽保存率高,反之则小。造林前的苗高分析表明,单芽苗和丛芽苗第1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5cm的比率接近,丛芽苗第2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10cm的比例接近,第3单芽的保存率与其造林前苗高大于5cm的比例接近。与黄藤相同,短叶省藤丛芽苗各单芽的生长速度也与造林前单芽的高度相关,苗高大的单芽生长快,苗高小的单芽生长慢。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兴安盟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人工造林,文章阐述了公益林造林技术,为兴安盟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西乡县近年来乡村绿化建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西乡县乡村绿化树种选择原则,整理了西乡县主要绿化树种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提出了适合西乡县乡村绿化的树种和绿化类型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造林不当会加速荒漠化的进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造林主要受水分条件的限制。森林因蒸发量大,会加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缺水的局面。造林必须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要,否则造林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日本落叶松造林后林相整齐,减少苗木分化,提高林分质量,确保尽快郁闭成林。2009~2011年间,开展了苗木分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用哪个类别的苗木造林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太大区别;造林后连续3 a地径、树高新生长依次为:1 a生超级苗>2a生Ⅰ级苗>2 a生混合苗>2 a生Ⅱ级苗。造林时,一定将苗木进行分类,在2 a生Ⅰ级苗用完后,可采用1a生超级苗造林,不提倡混合苗造林。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天保工程人工造林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青海省天保工程人工造林项目投资情况的调研,对全省人工造林典型模式的投入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工程区最佳的人工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