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潜叶跳象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是危害杨树的食叶害虫,本文首次报道其在泰安地区发生。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结合,观察泰安地区杨潜叶跳象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特点,初步探索其预蛹期化学药剂防治。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SC)800,1 200倍液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ME)400,600倍液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杨潜叶跳象预蛹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6%,与另2个处理差异极显著。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3个浓度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的天敌寄生率差异不显著,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相比,对寄生性天敌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市密云县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甲科)寄生蜂进行调查,发现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小蜂天敌共3种,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包括1新种与1中国新记录种):密云金小蜂新种,皮金小蜂新记录种及瑟茅金小蜂.寄生蜂总自然寄生率达12.27%(±2.16%),是杨潜叶跳象生物防治的有效天敌资源.详细描述3种寄生蜂的外部形态特征,附有新种部分特征图,并列出寄生杨潜叶跳象3种金小蜂及新种近缘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邓刚  邓杰 《防护林科技》2012,(4):102-103
林业有害生物杨潜叶跳象给黑龙江省西部杨树人工林造成很大危害。文章探讨了杨潜叶跳象在黑龙江省西部高速公路两侧“绿色通道”发生区域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防治该虫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球孢白僵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进行林间防治油茶黑褐盗毒蛾试验,通过林间施菌,套笼法检查防治效果,调查防治后油茶植株的虫口数和油茶叶片新增受害率,综合评价白僵菌林间防治该虫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08孢子·mL-1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喷雾(B处理)防治效果最佳,施菌10 d后黑褐盗毒蛾幼虫死亡率达92.8%,防治效果达91.0%。白僵菌粉炮处理中,60个粉炮·hm-2(A2处理)、90个粉炮·hm-2(A3处理)2个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10 d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2.4%、85.3%,但显著高于30个粉炮·hm-2(A1处理)。白僵菌不同剂型防治后各处理组的虫口数、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均较防治前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其中虫口数下降最多的分别是A3、B、A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8.6%、88.4%、81.5%;B、A3、A2处理在防治期间新增受害率仅为5.3%、6.0%、8.3%,而对照的新增量为21.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和3%高效氯氰菊酯两种微囊悬浮剂农药,设计450 mL hm~(-2)和600 mL hm~(-2)两个用药量,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对2m以下树干和地面进行15L hm~(-2)喷液量低容量喷雾试验,以灭杀越冬上树杨潜叶跳象成虫,结果表明:施药后30d,平均防效分别为87.7%、96.8%和91.5%、97.7%,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但2.5%高效氯氟氰菊酯的用药成本相对要低,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处理和低温恒温层积处理的方法,研究不同预处理对美极山龙眼(Protea eximia)、大叶山龙眼(Protea magnifica)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对美极山龙眼种子采用4 g.L-1的烟丝水浸种24 h效果最好,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大叶山龙眼种子以低温恒温层积处理效果最佳,10 d后就有种子开始萌发,45 d后种子萌发率能达到92%,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杨树新害虫—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害虫——杨潜叶跳象,隶于跳象亚科Rhynchaenae跳象属Rhynchaenus Clai-rville et Schellenberg,(1798)七节跳象亚属Tachyerges Schoenherr,(1826),是一新种。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部分副模标本保存于辽宁省喀喇沁蒙古族自治县森保站。  相似文献   

8.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研究杨树人工林种间混交对自身生长性状和对食叶害虫抗性的影响,探索杨树人工林优质、高抗、高效的栽培方式,为丰富和提升人工林经济和生态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黑龙江选取3年生银中杨、小黑杨-14、小黑杨、迎春5号杨,以每种(品种)单独栽植及4种(品种)混合栽植进行造林,建立5个处理、4个重复区组共2 880株、占地18 150 m2的样地。2016―2019年连续4年抽样调查不同处理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等生长指标。2017―2019年随机抽取不同栽植方式中各树种(品种) 40棵样树,剪取4个方向、长度40 cm的枝条,将受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的叶片归为4类,按1/4、1/2、3/4、1这4个参数计算受害率。【结果】2016―2019年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树种(品种)间的差异大于栽植方式影响。其中银中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增加(P0.05),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的胸径生长率比纯林显著减小(P0.05)。2017至2019年各处理间冠幅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纯林冠幅生长率要大于混交林中对应树种(品种)的冠幅生长率,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叶片受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各树种(品种)的抗虫性强弱依次为银中杨小黑杨小黑杨-14迎春5号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介于4个纯林树种(品种)之间,连续3年银中杨纯林与混交林叶片受害率相对稳定;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2017、2018年的混交林中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树混交种间(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栽植方式的影响,银中杨是4树种(品种)中的优势树种,迎春5号杨是相对弱势树种。混交林中杨树各树种(品种)间表现出加性效应,种间的生长竞争存在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现象。小黑杨-14与小黑杨在混交林中的抗虫表现有差异。混交林叶片受害率连续3年相对稳定,与优势树种银中杨纯林相似,其他3种(品种)杨树叶片受害率变化较大,迎春5号杨在混交林中叶片受害率最大。除银中杨外,混交林中各树种(品种)的叶片受害率低于纯林,表现出联合抗性的非加性效应。杨树人工林造林要加强树种或品种的多样化配置,最好是在优势树种(品种)间混种,这可以提升联合抗性,降低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率,提升林分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带状深翻垦覆、施肥、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楠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楠竹低产林的竹林结构、平均胸径增长率、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率均有较大影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差异水平。(1)出笋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出笋率比对照增加41.56%;(2)成竹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成竹率比对照增加79.36%;(3)新竹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与A处理差异显著;A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C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从新竹率来看,B处理最高,平均达到32.89%,比对照增加133.26%;(4)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增加54.11%;(5)竹林结构:经过改造,A、B、C处理的竹林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Ⅰ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提高,Ⅳ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竹林的立竹度、平均胸径明显增加,均匀度、整齐度有明显改善。(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A、B、C处理改造后的纯收入均较改造前有大幅提高,增幅分别为137.73%、443.97%、125.64%。从成本利润率分析,B处理成本利润率比改造前增加56.91%,其它处理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除草清杂处理1a后,1年1次和1年2次处理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9.98%和51.33%,有虫株率与对照三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处理2a后,三者之间的有虫株率有极显著差异,1年2次处理效果较好,2a后,有虫株率减退率42.30%。人工挖虫防治后1a有虫株率极显著下降,校正有虫株率减退率为78.28%,2a后持续效果达75.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