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贞白蜡蚧的药剂防治适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梅  马有会 《北方园艺》2012,(15):151-152
为准确掌握女贞白蜡蚧第1代若虫在大连地区的发生时期,研究了白蜡蚧第1代若虫的初发生期和当地气温、积温的关系,以期为女贞白蜡蚧防治适期预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地旬均温20~23℃,自女贞萌芽展叶后的积温达到933.9~1 588.9℃时是药剂防治女贞白蜡蚧第1代若虫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
1 发生及为害 柑桔尺蠖又名大尺蠖 ,油桐尺蠖。主要为害柑桔 ,同时为害李、梨等果树。一年发生 3代 ,暖春年份出现 4代。越冬代成虫于 4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为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 ,成虫出现于 7月初。第二代幼虫发生期为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 ,成虫出现于 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生于 9月上旬至 10月下旬 ,10月中下旬入土化蛹越冬。暖春年份出现 4代 ,有世代重叠现象。每代幼虫发生时期正好与当年桔树抽发新梢期相吻合。低龄幼虫喜在树冠顶部叶尖直立 ,夜晚吐丝下垂悬吊在树冠外围 ,随风飘荡扩散及转株为害。 3龄后幼虫喜在树冠内 ,往往…  相似文献   

3.
在矢尖蚧雌成蚧的不同发育阶段、柑桔不同物候期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探讨实施该虫全年一次性药剂防治时,矿物油制剂与有机磷农药混用的适宜配方和喷布时期。结果表明,其最佳配方(体积比)是: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水胺硫磷:95%机油乳剂:清水=1:60 :3000。混配药液中基础物质机油乳剂的浓度必须保持在2%以上,而有机磷农药则可稀释3000倍。初步探明的最佳喷药时期是:矢尖蚧越冬代雌成蚧次年产卵末期,亦即当年第1代幼蚧虫口发生后峰期至终见期或第2代幼蚧发生的初期,也是柑桔第2次生理落果后期至果实膨大初期,一般正处于梅雨季节接近结束、高温干旱季节来临前,此时喷药能有效阻止幼蚧上果危害。较佳喷药时期为该虫越冬期,即采果后的11~12月,一般正值花芽分化前期,此时温度低湿度高,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枣粉蚧的发生与防治技术1发生规律枣粉蚧俗名树虱子。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每年发生3代。以若虫在枣树的主干、主枝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枣树发芽时,越冬若虫群集于枣股芽上刺吸为害。第1代枣粉蚧发生期在5月下旬~7月下旬,若虫孵化盛期为6月上旬。第2代发生期为7...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2代,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出土。越冬成虫7月上中旬产卵,卵期5~12天,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蛀入果内,8月上旬第一代幼虫老熟,脱果入土,做茧越冬。只有少部分脱果早的可以发生第二代。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9月上旬脱果入土越冬。越冬幼虫次年出土高峰期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与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旬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高峰的预报式,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的预报式。利用当年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句雨量即可进行当年桃小食心虫防治时期的早期预报。通过防治时期的药剂筛选试验认为:越冬幼虫出土期用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用25%甲基1605粉剂(0.5~1斤/株)喷撒于树盘上,卵期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于树冠上防治初令幼虫,经济而有效。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ingham)是苹果的重要害虫,在我省合江地区分布普遍,危害严重。果实受害率一般在15~20%,个别年份可达40~50%,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6.
《吉林蔬菜》2012,(2):54
介壳虫是花卉的大敌,常见的有吹棉蚧、蜡蚧、糠皮蚧、仙人掌蚧、粉蚧等,大小不一,危害的花卉也不一样,它们中的多数能分泌蜡质物覆盖虫体,形成介壳。它们的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幼虫移动到  相似文献   

7.
杏白斑麦蛾在山西一年发生二代,以蛹茧在剪锯口、贴叶下、树皮缝、枝叉处过冬。幼虫主要为害杏、桃,尚有李、樱桃、板沙果、苹果。食叶表皮和叶肉,留一层表皮呈不规则筛网状斑痕,日久干枯。第一代成虫寿命平均3.7~3.9天;卵期16.1天;幼虫期40.1天;蛹期10.5~11.1天。第二代成虫寿命4.75~8.74天;卵期8.2天;幼虫期51.8天;蛹期200.3天。已知幼虫和蛹寄生性天敌有8种,自然寄生率第一代为7.0~9.1%;第二代为25.6~29.8%。80%敌敌畏1500倍、50%辛硫磷1000倍、20%杀灭菊酯3000倍,杀虫效果为90~100%。  相似文献   

8.
新疆小海子垦区枣树主要害虫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为试材,采用定点定期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小海子垦区枣树主要害虫的危害特征及其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海子垦区枣树主要害虫有枣瘿蚊、截形叶螨、枣球蜡蚧和香梨优斑螟等.枣瘿蚊1 a发生4代,主要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叶片、花蕾和幼果;截形叶螨危害枣树的叶片和花芽,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大量繁殖,猖獗为害;枣球蜡蚧1a发生1代,危害枣树枝、梢、叶及果实;香梨优斑螟1a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蛀食果树主干、主枝的韧皮部.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防治和控制柑橘矢坚蚧对柑橘的危害,连续4年(2007~2010)对柑橘矢坚蚧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柑橘矢坚蚧在柑橘产区普遍发生.一年发生3代,卵产于母体下,初孵化若虫从爬出母壳在1~3 h内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刺吸其汁液,若虫期发生期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11月上旬,时期为28~44 d以上;雌成虫介壳黄褐色或棕色,成虫期长达31~180 d,单雌卵量75~295粒;雄蚧体长形,粉白色,棉絮状.以第1代发生最为整齐,以雌雄成虫形态越冬为主,也有少部分以二龄若虫形态越冬,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甚至死亡.分析其矢坚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粗放和防治病虫害不力.防治柑橘矢坚蚧应结合影响该虫的发生因素,采用综合防治技术进行防治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柑桔矢尖蚧的为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矢尖蚧的为害及其防治近几年,矢尖蚧在江西部分桔园泛滥成灾,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笔者对此虫进行了10年的观察和防治研究。1发生规律矢尖蚧在江西赣中地区一年发生3代,雌蚧腹下幼蚧的初见期、高峰期和终见期分别为:第一代5月上旬、5月中下旬和6月下...  相似文献   

11.
桃小食心虫在我场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圆形茧在树冠下、堆果场土中越冬。也有小部分未老熟幼虫在果实内越冬。翌年六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出土后做长形蛹化茧。六月下旬、七月中旬当年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为害。第一代老熟幼虫大部分不再产生第二代,脱果后即入土做茧越冬。发生第二代的幼  相似文献   

12.
油柰桑白蚧是桃、李、柰等果树重要害虫。在福建省古田县 1年发生 4代 ,以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 ,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 17℃左右时开始产卵。各代 1龄幼蚧发生高峰期 :第 1代 4月中下旬 ;第 2代 7月上中旬 ,并开始世代重叠 ;第 3代 9月上中旬 ;第 4代 10月下旬。全年以第 1代幼蚧发生量最多。冬季剪除虫枝 ,在第 1代幼蚧高峰中后期喷药 1~ 2次 ,第 2代剪除遗漏的、局部严重的虫枝和用药挑治幼蚧 ,以及移植天敌 ,能很好地控制桑白蚧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3.
吡丙醚乳油防治柑桔吹棉蚧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吹棉蚧(Icerya purchasi )是柑桔生产中分布广,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害虫,浙江省1 a发生约2~3代,一般在5~6月为第一代,7~8月为第二代,第三代在10月发生.近几年来,柑桔吹棉蚧在浙江省桔区有局部危害上升趋势,2007年8月年采用100 g/L吡丙醚乳油进行了防治柑桔吹棉蚧的田间药效试验,获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1)夏收前后病虫发生特点。①5月份是桃、杏疮痂病侵染果实的关键时期,也是后期病果率高低的决定时期。②5、6月份如多雨,桃褐腐病会发生流行。③杏疔病5月份陆续呈现症状。④山楂叶螨、桃蚜(桃赤蚜、烟蚜)、桃粉蚜(桃大尾蚜)、桃瘤头蚜(桃瘤蚜)、李短尾蚜等5月份大量繁殖,为害严重。⑤梨小食心虫1代幼虫5月上旬孵化钻蛀桃梢,2代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害桃梢和桃果,故此时为防治关键时期。⑥桃蛀螟越冬代成虫5月中下旬羽化产卵,亦为防治关键期。⑦以为害桃树为主的桑白蚧(桑盾蚧)5月中下旬孵化,以为害桃树为主的日本球坚蚧和以为害杏、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规律 在我县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裂缝、老翘皮及根颈部土缝中结茧越冬。4月中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出现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旬1代幼虫发生,发生盛期在5月底。6月初发生第2代幼虫,7月下旬发生第3代幼虫,8月中旬发生第4代幼虫。越冬代蛹期11~19d,1~4代蛹期7~10d,成虫寿命5~6d,卵期8~10d,其余各代3~7d。  相似文献   

16.
果园几种常见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活规律1 .1 梨圆蚧 梨圆蚧又名梨枝圆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是国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枣等果树,以成虫和若虫固着在枝干、果实和叶片上吸取汁液。本地1a(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春树液流动时开始危害。雄虫4月下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交尾;雌虫在介壳下胎生若虫,每头雌成虫一般产若虫70~1 0 0头,初产若虫爬到枝干、果实和叶片上吸食汁液,并分泌蜡质绵毛,很快形成介壳。本地若虫发生期:第1代在5~6月;第2代在7~9月。7月份以前主要在枝条上危害,8月份以后上果危害。1 .2 苹果球蚧 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矢尖蚧第一代发生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矢尖蚧第一代幼蚧初见日的预报方程。根据气象条件与矢尖蚧第一代发生期的关系,提出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矢尖蚧的适宜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为了防治葡萄扁平球坚蚧的发生和蔓延,调查了为害程度、观察了生活史,并选用不同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结果表明:在试验地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葡萄扁平球坚蚧受害株率为8.34%,1年发生2代.5月上旬若虫迁移期和8月上旬、10月中旬卵孵化盛期分别喷施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0%害扑威乳油600倍液和...  相似文献   

19.
桃蛀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生规律 该虫在松原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树洞及玉米、蓖麻等残株内和向日葵盘上结茧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末陆续羽化。越冬代成虫羽化1周后开始产卵,卵期7~8d,6月上中旬始见幼虫。幼虫危害期30~40d,7月下旬化蛹,蛹期10d左右,7月下旬始见第1代成虫。  相似文献   

20.
柑桔根粉蚧在我国桔区发生并不普遍 ,只在局部地区部分桔园发生。但近年来在南丰县南丰蜜桔园却有发展蔓延的趋势 ,且老产区重于新区。造成桔树树势衰弱 ,危害严重的桔树死亡。笔者对该虫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1 生活史 在南丰县桔区 ,柑桔根粉蚧多以老龄若虫和未产卵若虫越冬。雌成虫体长椭圆形 ,长 1.5~ 2 .2mm ,被白色蜡粉 ,属土栖粉蚧。其土栖深度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密切关系 ,土壤含水量高则分布浅 ,反之则分布深。一年发生 3~ 4代 ,第一代发生高峰在 5月上旬 ,第二代发生高峰在 7月上中旬 ,第三代发生高峰在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