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石蜡制片技术对彩叶草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彩叶草的花药具有四个花粉囊,花粉囊内有岛状物;花粉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植物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文章为彩叶草的栽培及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豆薯(Pachyrhizus erosus(L.)Urban)孢原细胞位于表皮下,多个。花药四室。花药壁发育属于“基本型”,由表皮细胞,药室内壁细胞,两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细胞五层组成。分泌型绒毡层为单核细胞。花药开裂时具三层细胞:表皮层、纤维层和中层。小孢子母细胞的分裂是连续的。四分体多为等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或交叉型。散粉时花粉粒具二个细胞,三个萌发孔,孔上有特殊结构的帽状物。  相似文献   

3.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芝麻(Sesamum indicum L.)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研究。在减数分裂前,小孢子母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器。核膜有很多核孔,且有较大的通道。各小孢子母细胞之间通道明显,有强烈的物质交换作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小孢子中质体位于一侧,高尔基体含量增加。有丝分裂形成的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由胼胝质壁隔开。生殖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少量质体呈退化状态。游离后的生殖细胞由两层质膜包围,这两层质膜有时膨大成很宽的隔间。营养细胞中细胞器在数量和大小上显著增长,在质体中迅速积累淀粉。花粉粒成熟时为2-细胞花粉粒。在四分体时小孢子形成原外壁,游离后原外壁上沉积孢粉素,形成外壁外层,在萌发沟处无外壁外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游离小孢子启动、多细胞花粉和愈伤组织形成、以及胚状体发生的过程。结果发现:1.小麦游离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方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关;2.游离小孢子不等分裂后营养细胞的再分裂过程与小孢子均等分裂非常相似,两者的命运也非常相似;3.小麦游离小孢子能够形成胚状体,其主要是由三细胞原胚或“胚性多细胞团”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5.
6.
油茶小孢子发生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叙了油茶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花粉母细胞在8月上旬到9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植株或同一植株不同花之间表现出极不同步。花粉具三条萌发沟,每一萌发沟中有一萌发孔。传粉前营养核解体形成三团染色深的核物质分别位于萌发孔端。具壁的生殖细胞为长纺锤形。向配子体方向发育的正常花粉占66.7%,E 花粉占7%。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关于小孢子发生、发育的研究,在大田作物的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果树方面的柑桔、苹果、梨,花卉中的芍药,以及药用植物的天麻等植物上都曾有过报道。蔬菜方面,除大葱、蚕豆、黄瓜、甜瓜、西瓜等少数种类外,大多数种类,包括辣椒,至今国内尚未见报道。辣椒是我国大多数人喜食的一种蔬菜,在生产、供应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栽培上落花落果现象特别严重。因此对辣椒的小孢子发生、发育的研究就更为必要。本试验对辣椒花粉发育的制片方法、花蕾外部形态与花粉发育时期的相关性,和矮埘早、茄门椒两个辣椒品种不同层的花蕾、同花蕾不同花药、同花药不同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步  相似文献   

8.
实验结果表明在被子植物小孢子发生过程中有明显的细胞质分化。这主要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中核糖体数量迅速减少和恢复,以及质体和线粒体形态结构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认为是消除孢子体时期一些细胞质因子,转向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而与减数分裂无关。  相似文献   

9.
进行小孢子发生及其发育过程的研究,对遗传育种、单倍体组织培养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对这方面做了些工作,经查阅有关资料,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的小孢子发生及其发育过程还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文试图较详细地阐明其发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平丹1号余甘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形四分体;成熟的花粉粒为二细胞型花粉;平丹1号余甘的雌蕊为上位子房,3心皮3室,每室含倒生胚珠2枚,为厚珠心,具珠心喙,胚囊为蓼形;平丹1号余甘部分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及胚囊发育异常,致使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不能进行受精.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电镜及电镜细胞化学等方法对大波斯菊小孢子发生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到四分休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的线粒体动态进行了观察。实验表明: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线粒体要经受一个复杂的反分化过程。在减数分裂前期的早期阶段,线粒体的数量增加很快;与此同时,一些空白的被称作”spherical inclusion”的细胞器(STs)也随之产生,它们代表着新产生细胞器的退化。造成退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细胞器缺少核密码的调控。推测减数分裂后线粒体围核现象可能与ATP、信息大分子及其他物质的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12.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生响应有差异的甘蓝杂交种,分别采用醋酸洋红、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3种染色方法,对甘蓝小孢子体内配子体发育、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过程及细胞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花粉,而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小孢子绝大部分死亡,培养3 d后小孢子死亡率达到90%左右。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途径以B途径为主:第1次分裂为对称分裂,其后2个核进行反复分裂形成多细胞团,依次经历球型胚、心型胚、鱼雷胚,直至子叶胚的形成。除了以上典型B途径外,培养过程中还同时存在多种发育途径:第1次不对称分裂后,生殖核继续分裂即为A-G途径;营养核和生殖核两者同时继续分裂的A-VG途径。结论:甘蓝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B途径为其主要孢子体发育途径;热激胁迫迅速诱导了小孢子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14.
畸态学的材料在解决植物形态进化的疑难问题时,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畸态材料常常反映出器官结构的过渡形态,因而成为器官结构演化示踪的比较宝贵的材料。植物学家常常借助畸态学的研究从而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杨柳目(Salicales)的花根据解剖学的资料就其本性而言不是单性花、裸花和雌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长在四川盆地典型Cd污染冲积土和紫色土上的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Cd浓度梯度(0、0.3、1.0、2.0 mg/kg)的光合响应和生物生产量。Cd处理显著降低紫色土上生长的杨树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量,增加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增加凋落叶生物量,降低茎生物量、根生物量和单株总生物量。但是,Cd处理对冲积土上生长的杨树叶绿素特征、光合生理指标和生物量生产并无明显差异。尽管同一生长基质上不同Cd处理间杨树光合生理指标与生物量生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紫色土上生长的杨树生理和生长特征均显著低于冲积土上生长的杨树。这些结果表明,自然条件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内,Cd污染并不对杨树生长构成较大威胁,而生长土壤基质的选择可能对杨树的栽培更为重要。这为Cd污染土壤区域城市森林建设和速生丰产林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两个同质异核辣椒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蕾发育过程中,1442A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均低于1442B和1442C,但13733C中的含量却明显低于13733A和13733B2;不育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育发生前高,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育发生后高;花冠露出之后,不育系花蕾中的MDA含量低于可育系,且随着花蕾发育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小胡杨小孢子发生及微管骨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方法,进行了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变化和染色体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小胡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微管骨架呈动态变化过程,中期Ⅱ形成平行纺锤体和垂直纺锤体;末期Ⅱ未观察到典型的成膜体结构,同时型胞质分裂由子核间微管系统的相对界面发生,胞质分裂后形成四边形和四面体型四分体。②小胡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异常细胞学现象,中期Ⅰ和中期Ⅱ存在落后染色体;中期Ⅱ相互平行纺锤体发生联合;中期Ⅱ和后期Ⅱ孢母细胞两个纺锤体间的胞质会出现裂沟;四分体时期存在三分体和二分体等,说明由于远缘杂交而造成小胡杨染色体的异质性,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增加唇形科胚胎学资料,为澄清百里香属系统学位置提供胚胎学依据,为百里香的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常规的石蜡切片法。【结果】花药具四小孢子囊。花药壁为双子叶型的发育方式,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以及绒毡层4层细胞构成。药室内壁细胞以及部分药隔细胞细胞壁具纤维性加厚。腺质绒毡层细胞具二核,药隔向花粉囊内突起形成具绒毡层功能的花粉囊类胎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是三细胞型,具6个萌发沟。花粉粒败育普遍。【结论】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特征,尤其花粉粒具三细胞和6个萌发沟支持分子系统中将地椒所在的百里香属从野芝麻亚科转移至荆芥亚科的处理,花粉败育可能是导致地椒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蕉柑(CitrustankanTanaka)是少核或无核的优良宽皮柑桔品种.其花粉高度败育.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解剖观察表明.其花粉败育不是在某一发育时期同步出现.而是从花药形成开始到花粉成熟的整个发育进程中各阶段相继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