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所用植物材料于1980—1982年分期分批取自河南郑州和北京等地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雄株。小孢子发生属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有三种形式:四面体形、左右对称形和交叉型。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多不均等,少为均等分裂,形成大小一致的两个细胞,以致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无法区别,这部分小孢子可能已在体内即走上Vasil(1980)所归纳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孢子体发育的B途径。对毛白杨雄性不育的形态解剖特征着重予以描述。不散粉的花药皱缩;花粉囊壁层表皮细胞的胞壁呈犬牙状;败育花粉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无核或核极小;无色或染色极深。从发育过程来看,花粉的败育主要是由于减数分裂Ⅱ末期产生不正常四分体的缘故。同时,绒毡层在减数分裂期间发育极不正常,可能与花粉的败育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金冠苹果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的形态学过程及其物候期。观察到从小孢子母细胞到成熟花粉粒约需15—16天;小孢子母细胞城数分裂过程约需2天;小孢子时期(单核花粉粒)约需2—3天;二核花粉到花粉粒成熟即将散粉约需10天左右。金冠苹果(Golden Delicious)是重要的高产苹果品种,果实品质优良,栽培面积较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 BAU-2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 BAU-2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作用机制。观察结果表明:(1)单核小孢子发育至大液泡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晚期)败育而形成败育花粉,是 BAU-2诱导雄性不育的原因。(2)单核小孢子败育与花药绒毡层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3)与小麦 T 型雄性不育系相比,BAU-2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程度更彻底。  相似文献   

4.
人心果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心果花药由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4层)、绒毡层(1层)和造孢子细胞组成,药壁发育双子叶型,花药四室。雄配子体发育经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该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形成2-细胞花粉,成熟花粉为2-核花粉。花药壁层的变化是表皮在单核小孢子产生期消失,中层在四分体时消失,药室内壁在单核小孢子期径向延长成柱状纤维层;绒毡层在四分体期开始解体,为单核腺质绒毡层。花粉活力测定表明95.02%有活力;人工萌发实验表明花粉萌发率很低;同时观察花粉在柱头上自然萌发。  相似文献   

5.
松杨栅锈菌在沈阳地区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中东杨、日本白杨、青杨,小青杨、欧美杨、大青杨、大关杨、小叶杨、东北青杨发生锈病。夏孢子繁殖非常快,能使病情迅速加重。因此应避免栽植早期病重的树种。生长快发病轻的树种有香杨、晚花272、密苏里杨、沙兰杨,阴杨、新民2号、健杨等。  相似文献   

6.
沙兰杨(Populus X euran e(?)icana(Dode) Gui(?)e(?)ev.‘Sacrau No.79’)是我国引种欧美杂种杨中一个栽培良种。1964年我院和洛宁、南召、郾城等县林科所,从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中国林科院和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引种欧美杂种杨进行栽培试验,并相  相似文献   

7.
袁胜亮  周国娜  李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2-2474
河北省深州市当地群众为了解决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扦插成活率低这一实际难题,进行了毛白杨的芽接繁殖,从中发现了新的毛白杨杂合体,定名为深州杨.作者对深州杨的生物学特性、分化特性及栽培管理进行了初步介绍,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萝卜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花芽中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的分散和减数分裂或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等,短雄蕊均先于长雄蕊。同一花药不同花粉囊内,小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3~4个邻近时期;同一花粉囊中,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表现一定程度的同步性,而前Ⅰ期以后,常为2~3个邻近时期,但小孢子(单胞期)以后的发育表现完全同步。此外,作者对药壁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还发现了一些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游离小孢子启动、多细胞花粉和愈伤组织形成、以及胚状体发生的过程。结果发现:1.小麦游离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方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有关;2.游离小孢子不等分裂后营养细胞的再分裂过程与小孢子均等分裂非常相似,两者的命运也非常相似;3.小麦游离小孢子能够形成胚状体,其主要是由三细胞原胚或“胚性多细胞团”发育而成。  相似文献   

10.
对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ssp. pekinensis)的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差异是影响大白菜花粉胚诱导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花粉胚诱导效率约比花药培养高10倍;游离小孢子培养花粉胚的植株再生率只有花药培养的10%~15%。因此,游离小孢子培养需进一步提高植株再生率等技术才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对经过15年分蘖繁殖的裸粒水稻小穗及颖花的雌雄蕊发育观察发现,从小穗原基起即显示出多花形态性状,颖花中内外稃伸长不钩合。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许多细胞在减数分裂初期存在穿壁现象。这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化,结构异常,减数分裂不正常,从而产生大小不等的小孢子。这些小孢子在二核或三核花粉时停止发育并解体成为无生活力花粉,导致裸粒水稻败育。此外,雌蕊结构也有多种异常。  相似文献   

12.
对经过15 年分蘖繁殖的裸粒水稻小穗及颖花的雌雄蕊发育观察发现,从小穗原基起即显示出多花形态性状,颖花中内外稃伸长不钩合。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许多细胞在减数分裂初期存在穿壁现象。这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化,结构异常,减数分裂不正常,从而产生大小不等的小孢子。这些小孢子在二核或三核花粉时停止发育并解体成为无生活力花粉,导致裸粒水稻败育。此外,雌蕊结构也有多种异常  相似文献   

13.
杨树花药培养中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体培养下杨树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证明杨树花药愈伤组织大部都由花粉发育而来,但电有体细胞愈伤组织存在。区分这两种愈伤组织主要应观察它们在花药内的生长部位及检定其染色体的倍数。 杨树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单核期接种最为适宜。此时期接种,花粉进行异常分裂和形成多细胞花粉的频率较高。而较幼嫩的四分体时期与积累淀粉的双核期花粉较难进行异常分裂。 离体培养下的杨树小孢子发育有三种类型即均等分裂、非均等分裂及多核花粉类型,但以均等分裂类型为主。多核花粉不能正常生存,在培养后十天左右便基本败育。 自1974年以来,我国很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杨树花药培养的研究工作。但是,对于杨树小孢子发育细胞学方面的研究还报导的很少。目前,仅有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在1975年发表的“杨树花粉植株的诱导”一文中有部分报导。 我们于1974年开展了杨树花药离体培养研究,于当年成功地获得了杨树花粉植株,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些植株是否来自花粉,我们在染色体鉴定的同时,于1978年又进行杨树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38份柿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的天然2n花粉得率评价,发现不同资源的2n花粉得率存在明显差异,且相同资源在不同年份也存在差异,筛选出产生2n花粉相对稳定且得率较高的种质2份,涩柿无性系‘716号’和‘中柿4号’,其2n花粉得率分别可达7.17%和6.80%。在34号资源的雄花发育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除个别异常现象如中期Ⅰ落后染色体、三分体、二分体等之外,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较为规范,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雄花表型存在相关性,即当花芽开始膨大,花芽的花冠和萼片在顶部持平时(4月8—12日),小孢子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时期,此时为理化诱导2n花粉得率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与栽培稻合系35杂交后代具有优良性状,但这些性状往往疯狂分离,很难稳定。若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将某一优异性状稳定下来,在短时间内培育成为稳定的纯系。本试验选取具有优良性状杂交后代材料的花粉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在10℃低温处理13 d后,于添加了Ficoll和活性炭的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16 d的花粉中成功地培养出高活性的小孢子,并诱导出愈伤组织。同时摸索了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的预处理条件、培养基组分和愈伤诱导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建立了栽培稻和野生稻杂交后代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为培育具有野生稻优良性状的DH株系,加快水稻育种速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2个柑橘品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橘资源中 ,不同种、品种或类型间花粉育性变化极大 ,像枳壳 (Poncirustrifoliata)、宜昌橙 (Cit rusichangensis)等花粉育性极高 ,华农本地早育性较低 ,柑橘、脐橙和温州蜜柑花粉量极少 ,且完全不育。在柑橘栽培中 ,花粉不育、低育的品种、类型可以结无籽或少籽果实 ,商业价值极高。导致柑橘花粉不育或低育的主要原因是花粉母细胞 (PMCs)不发育、退化、减数分裂异常或小孢子早期退化等。伏令夏橙 (C .sinensis)是少籽品种、花粉育性较低 ,而Page橘柚 (C .reticulata×C .paradisi)是自花不亲和类型 ,异花授粉时种籽数较多 ,花粉育性高…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的冷敏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和发育至减数分裂)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12℃)处理4天后,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成和发育异常的花粉母细胞和小孢子的结构未见报道。作者用光镜和电镜作了以上观察。光学显微镜下小孢子形成和发育的各种异常形态的观察:①花粉母细胞前期Ⅰ,有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孢子的正常发育是种子植物结实的基础。由于各种外界因子的影响,常使小孢子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严重的可导致败育,形成没有生殖力的花粉,这是种子产量降低的原因。下斗(1937年),明峰(1940年),次田(1940)和(MaLk)1960年)等曾观察到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某些植公物的花粉母细胞出现异常分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水稻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观察了水稻光敏核不育系SE21S在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叶枕、穗长、至抽穗时间,花粉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和植株性状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形态特征特性为叶枕距-1.0~4.5cm,幼穗长12.5~14.6cm,距抽穗前6.4~9.6d,花粉小孢子发育时期正处在单核期,光温条件是影响育性的敏感气候因子。(2)花粉小孢子细胞发生变化表现皱缩不规则,可育的小孢子细胞表现圆滑有规则,而在胞母细胞至四分体时期与正常水稻(对照)相比,在形态上未见差别。  相似文献   

20.
小麦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形成、大孢子发生及雌配子体的形成等基本过程,国内外虽已有过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所得的具体资料是不尽相同的。且对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去基本上是分别进行观察的,而对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到花粉成熟,与同一花的胚囊母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