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虾养殖的水质要求和管理(三)硫化氢在厌氧条件下,某些异养菌利用硫酸盐或其它含硫的氧化物新陈代谢,并泄出硫化物中的电离物。在沉定物中,氧化还原作用是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的一个支配因素(Connel&Patrick1968)。硫化氢在水中以非电离的H2...  相似文献   

2.
硫化氢(H_2S)是一种剧毒的可溶性气体。在虾池中其主要来源是有机硫化物及无机硫酸盐在缺氧情况下,受细菌的作用而产生的。另外,虾池中的底泥、藻类及其它有机物腐败分解亦能产生H_2S硫化氢在水中通常是以硫离子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硫化氢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建 《科学养鱼》2002,(10):47-47
硫化氢(H2S)是一种可溶性的有毒气体,带有臭鸡蛋气味。在水产养殖业中危害较为严重,当养殖水体中含H2S约0.5毫克/升时可使健康鱼急性中毒死亡,高于0.8毫克/升时引起大批量死亡,在虾蟹育苗水体中危害更为严重,含0.3毫克/升的H2S即引起轻度死亡。笔者曾在合阳县黄河滩区做了几年养殖试验,总结了一些防治硫化氢气体的方法与经验,现供养殖者参考。一、硫化氢气体产生的原因池塘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导致产生硫化氢气体:①存在于养殖池塘中的硫化物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硫酸盐;②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  相似文献   

4.
精养高产池塘由于鱼(虾等)的粪便、残剩饲料、有机肥料等的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淤泥中厌气性细菌占绝对优势,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大量还原性中间产物。塘底淤泥和鱼类排泄物经硝化作用产生氨,氨在硝化过程中生成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淤泥中的硫酸盐还原菌还原硫酸盐,以及由异氧菌分解有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淤泥变黑是硫化氢存在的重要标志)。氨、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水与泥体系硫酸盐还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水体中硫化物含量与硫酸盐含量成正比;水体中硫化物主要是底泥硫酸盐还原的逸出产物,水体自身硫酸盐还原微弱;水体中硫化物积累的最适宜pH值在7.5~8.5;在4℃时硫酸盐还原几乎不能进行,水体中硫化物在20℃以下积累较慢,30℃以上积累迅速;易分解有机物能促进硫酸盐还原,其中淀粉的作用比蔗糖更明显,但腐殖酸抑制硫酸盐还原;在1×10~(-4)N时氧化剂抑制硫酸盐还原的顺序是:C_3O_3N_3Cl_2Na>KMnO_4>FeCl_3>KNO_3,在1×10~(-3)N以上时为:FeCl_3>C_3O_3N_3Cl_2Na>KMnO_4>KNO_3;硫酸盐还原是生物还原。  相似文献   

6.
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来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永刚 《齐鲁渔业》2000,17(6):37-3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养殖水体硫化氢的来源和防治对策作一初步探讨。1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来源 养殖水体中硫化氢和硫化物的来源可分为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两方面。1.1外部来源(1)焦化、造气、选矿、造纸、印染、制革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带入;(2)地下水特别是温泉水的带入;(3)土壤、岩石中含硫矿物的溶解转化。1.2内部来源(1)水体内的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在微生物特别是脱硫弧菌的作用下进行还原,生成硫化氢。(2)水体内含硫有机物(如含硫氨基酸、磺氨酸…  相似文献   

7.
硫化氢(H_2S)是种剧毒的可溶性气体,在养殖水体中其主要来源是在缺氧条件下硫酸盐借厌氧微生物还原作用产生,另一  相似文献   

8.
根据1972—1976年用以铜为主的化学元素、发酵配合饵料在土池进行对虾养殖的生产实践和1979—1981年在室内用硫酸铜消除硫化氢危害有关生物的实验结果,初步明确了用硫酸铜能抑制和消除硫化氢危害对虾养殖的机理和确定了应用上量问(CuSO_4·5H_2O/s~=)关系的依据,结论如下: 1.根据正二价铜离子(Ca~( ))和负二价硫离子(S~=)反应化合,生成可沉淀无毒硫化铜(CuS↓)的机理以及甲壳类十足目含血蓝蛋白的生理特点,创立用硫酸铜作为对虾养殖池发生硫化氢的抑制剂和消除剂。 2.经实验确定,当养殖池出现硫化氢的紧急危害时,可用硫化物测定法,检测现场池子的硫化物含量或浓度,并根据水体大小,用2.5—4倍于硫化物含量的硫酸铜,配成0.5%的溶液,均匀喷洒于池中,并根据土壤有吸附硫化氢的作用,同时撒扬些细土,顷刻即能减弱或消除养殖池硫化氢的毒害作用。如幼长臂虾(体长2—3厘米)和对虾仔虾(体长0.7厘米左右)经不同含量硫化物的水样多次实验,其结果如表5—6所示。用适宜量硫酸铜组,均能获得80—100%较高的成活率,而不用硫酸铜的仔对虾对照组,甚至均无例外地在2—26分钟短时间内全部死亡。 3.通过不同种类生物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用硫酸铜消除硫化氢的危害,对诸如太平洋哲镖溞(Calanus pacificus Brodsky)和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等非含血蓝蛋白的浮游动物,无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河蟹育苗池中因幼体培育密度大,大量投饵,导致底质恶化而产生硫化氢(H2S)中毒的事故并不鲜见。硫化氢中毒可导致幼体大量死亡,严重时整池幼体在短时间里全部死亡。因此河蟹育苗水体硫化氢的危害极大,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硫化氢的危害有人研究发现1.0毫克/升的硫化物浓度,在72小时内可使太平洋鲑鱼100%死亡。低浓度的H2S就可导致鱼类中毒。2000年笔者在一个育苗场曾见到发生硫化氢中毒的情形,由于发现得较迟,有4个池子处于Z4期的幼体全部死亡,其余池子不同程度均有损失。排干池水,发现池底堆积的有…  相似文献   

10.
GLJ—1水质改良剂降解虾池硫化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GLJ-1水质改良剂,对降解虾池硫化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族箱每平方米投放75g的改良剂,底泥中的硫化物平均可降解692.9mg/kg,降解率平均为62.9%;在虾池每亩投放15—25kg改良剂,水体中的硫化氢能被消除,PH和DO的含量相应增加,底泥的硫化物平均可降解290.0mg/kg,降解率平均为56.6%。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5,(5):81-81
养殖池塘底质中的硫化物主要是通过硫酸盐的异化还原过程而形成的。硫化物的另一个来源是生物的代谢产物、残剩饵料等有机质中的含硫氨基酸在沉降于底质的过程中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一种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能够减少污染水体中硫化氢的发生量,硫化物最高检测浓度降低37.8%,总检出量减少48.3%,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作用效果显著。在室内养虾试验两个月后50,100ppm菌液浓度组,底泥硫化物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82.1%和38.0%。应用于生产性对虾养殖池,池水具有透明度降低,pH稳定,溶氧增加的水质特征,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MPN法测定了大鹏澳网箱养殖区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布设的5个站位SRB检出率达100%,SRB平面分布特征是鱼类网箱区>对照区>浮筏贝类区;垂直分布特征为1cm层>5cm层>10cm层,SRB数量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探讨了SRB含量与相应沉积物样品中的硫化物含量、氧化还原电位、pH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SRB数量与硫化物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96,P<0.05),与氧化还原电位(OPR)呈极显著性负相关(R=-0.97,P<0.01),与pH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养殖环境底质中硫化物的形成、危害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养鱼》2004,(8):73-73
硫在养殖水域中的存在形式、含量和分布与养殖生物的活动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养殖环境底质中的硫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无机硫主要是硫酸盐、硫化物和单质硫。其中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的含量是衡量底质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其与有机物负荷量成正相关,与生物量呈负相关,并  相似文献   

15.
<正>4.净化环境,改善水质生物饲料中的有益菌能够在鱼虾肠道内代谢过程中提高消化率和进食量,进而有效减少水体中残余饵料和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的排放,同时生物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会在鱼虾肠道内形成生物屏障——致密性膜菌群,阻止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鱼虾体内。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以及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有害物质降解酶,减少肠道中游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向水体投喂生物饲料后,各类有益菌可以通过氧化、  相似文献   

16.
王承志  邱高峰 《水产学报》2012,36(6):908-913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中华绒螯蟹脑组织提取液初步分离了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使用章鱼促性腺释放激素抗体(anti-octGnRH)对分离组分进行免疫斑点印迹实验鉴定,获得了免疫反应呈阳性分离组分,表明脑组织粗提液中含有GnRH类似物分离组分。对该GnRH类似物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结果显示多肽物质分子量范围在800~1400u,主要由8种小分子多肽组成,其中一种组分的分子量与章鱼促性腺释放激素(octGnRH)分子量接近。  相似文献   

17.
硫是养殖水域环境中的重要生原物质,其存在形式、含量和分布与养殖生物的活动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养殖环境底质中的硫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无机硫主要是硫酸盐、硫化物和单质硫。其中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的含量高低是衡量底质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有机物负荷量成正相关,与生物量呈负相关,并对耗  相似文献   

18.
大鹏澳网箱养殖区底质硫化物分布、变化和污染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居利 《水产学报》2003,27(6):570-574
为进一步了解粤东海水网箱渔场硫化物污染特征,研究了大鹏澳网箱养殖海域底质硫化物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底质硫化物含量(mg·kg~(-1),干重)在网箱区内(为344~949,平均624)远高于网箱区外(为142~278,平均212),春夏季(平均694)显著高于秋冬季(平均554)(P<0.02)。研究海域底质硫化物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正相关(r+0.704,P<0.05),其中夏季相关最显著(r=0.818,P<0.02)。硫化物平均污染指数1.57,老化风险级别为4级,说明沉积环境已达到重污染,已面临很大的老化风险。  相似文献   

19.
硫化物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为探讨水体硫化物胁迫对虾类血细胞的毒性影响,以不同浓度(0.5 mg/L,2.0 mg/L)的硫化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胁迫,于胁迫后6、12、24和48 h取血淋巴,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细胞的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凋亡率。结果显示,经0.5 mg/L硫化物胁迫48 h后,对虾THC显著下降至11.78×10~6个/mL,为对照组的72.7%(P0.05),ROS含量为对照组的225.2%(P0.05),血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至7.42%(P0.05);经2.0 mg/L硫化物胁迫6 h开始,对虾THC呈现显著的下降(P0.05),血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显著提高(P0.05);表明硫化物胁迫刺激对虾血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血细胞凋亡,从而导致THC下降,这一过程可能是硫化物导致虾类细胞免疫下降的重要机制;随着硫化物浓度的升高,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提高。血细胞NO含量在2.0 mg/L硫化物胁迫12和48 h时显著升高(P0.05),推测NO可能在硫化物胁迫防御调控中起着信号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认识硫化氢硫化氢是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正常是无色、易燃的酸性气体,能溶于水,0℃时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左右的硫化氢。浓度低时带恶臭,气味如臭蛋;浓度高时反而没有气味(因为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以麻痹嗅觉神经)。硫化氢是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