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球虫早熟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Jeffers建立的艾美耳球虫早熟株选育方法选育出的球虫早熟株,其潜在期明显缩短,繁殖力和致病性显著降低,但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且,早熟株的弱毒性和早熟性具有遗传稳定性,通过放松选择压力反复传代后无恢复现象。国内外学者根据早熟株的这些生物学特性,并在深入了解鸡球虫病的保护性免疫机制的基础之上研制了抗鸡球虫病的早熟株弱毒活苗。本文综述了球虫早熟株的生物学特性,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研制出的球虫早熟苗在鸡球虫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无球虫雏鸡随机分为2组,在7日龄和14日龄分别经口接种鸡球虫早熟株三价苗3000个/只卵囊和5000个/只卵囊,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球虫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首免后的第3、5和7d用间接ELISA检测OD值为0.331、0.342和0.418,上升缓慢;二免后体水平稍有下降(OD值0.383),随后迅速上升(OD值0.472),于二兔后第12d达最高峰(OD值0.85  相似文献   

3.
用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雏鸡进行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试验 ,研究雏鸡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 ,在一次免疫试验中 ,各剂量组雏鸡均在免疫后 2天血清抗体出现较高的 OD值 ,之后呈下降趋势 ,11天后逐渐上升 ,到 12~ 13天时出现第 2个峰值 ,各组间的血清抗体 OD值比较 ,3 0 0 0个卵囊 /只剂量组极显著 (P<0 .0 1)高于 10 0 0个 /只、2 0 0 0个 /只和 5 0 0 0个 /只剂量组。在二次免疫试验中 ,8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组雏鸡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 ,峰值 (0 .3 75 )出现在二免后第 10天 ,其后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 (平均 OD值为 0 .3 5 ) ,并且其抗体水平显著地高于 6日龄首免、12日龄二免组 (P<0 .0 5 )。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表明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有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其免疫方式可选用一次免疫 ,剂量为 3 0 0 0个卵囊 /只 ,也可采用二次免疫 ,即 8日龄首免 (15 0 0个 /只 ) ,14日龄二免 (15 0 0个 /只 ) ,从抗体动态变化的稳定性看 ,二次免疫更佳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使雏鸡获得良好免疫效果的最小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早熟株接种量,分别于4日龄对免疫攻毒组以不同剂量进行首免,11日龄以首免2倍剂量对二次免疫攻毒组鸡进行二免。一次或二次免疫后7 d或10 d用同源亲本株进行攻毒,检测免疫攻毒鸡相对增重率、卵囊减少率、病变记分减少率(RLS)和抗球虫指数(ACI)。结果显示,一次免疫剂量≥400个孢子化卵囊/只或两次免疫的一免剂量和二免剂量≥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200个孢子化卵囊/只时,各免疫攻毒鸡的相对增重率≥85%,RLS≥70%,卵囊减少率≥75%,相对保护率≥90%,ACI≥170,均达到良好免疫效果。故将E.maxima早熟株的一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400个孢子化卵囊/只,两次免疫最小免疫剂量定为一免100个孢子化卵囊/只和二免200个孢子化卵囊/只。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 000、2 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1.5×105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并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同第一批试验,攻虫剂量为2×105个/羽的同源母株。结果显示,免疫期间,各免疫组的增重与不免疫组差异不显著(P>0.05);攻虫期间,早熟株400、600、800、1 000个/羽和母株600、800、1 000个/羽免疫组的相对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病变记分,除2 000免疫组明显低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外,其余各免疫组虽低于不免疫攻虫组,但与其差异不显著(P>0.05);卵囊减少率,早熟株和母株400~2 000个/羽免疫组均达90%以上,其中600、800个/羽免疫组达97%以上。用早熟株600、8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相对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鸡产生免疫保护力,其中以600、800个/羽的免疫效果更好,可考虑以600个/羽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对早熟艾美耳球虫长春株(Eimeria praecox C.1994年分离)的分离鉴定。主要鉴定指标:虫体主要寄生于十二指肠上皮层,病理变化轻微,大剂量感染时表现为肠管充血、粘液性管型与肠粘膜针尖大小出血点。卵囊大小为19.4±0.18×16.0±0.15微米。最大裂殖体为19.8微米,潜隐期89±0.13小时,卵囊最短孢子发育时间为20小时。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7个母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7个早熟株/母株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增重、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减少率为试验指标。对早熟株中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2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和攻虫剂量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早熟株和母株200、400、600、800、1000、2000个/羽免疫组攻虫后的增重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个/羽免疫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免疫组的卵囊减少率均达90%以上,肠道病变记分均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用早熟株200、400个/羽进行免疫重复试验,两个免疫组攻虫期间的增重和肠道病变记分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不免疫攻虫组差异显著(P<0.05),其卵囊减少率均在86%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每只鸡免疫200或400个孢子化卵囊均可诱发鸡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考虑以200个孢子化卵囊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8.
鸡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最小免疫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2):244-248
为确定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的最小免疫剂量,设立了6个早熟株1次免疫组、6个早熟株2次免疫组、2个空白对照组、2个攻毒组。SPF鸡4日龄时以200、300、400、500、600、1 000个/羽的剂量接种早熟株卵囊进行第1次免疫,于14日龄使用1次免疫2倍的剂量进行第2次免疫。一次/二次免疫组及各不免疫攻虫组分别于18或28日龄以2×105个/羽的同源强毒株进行攻毒,以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卵囊抑制率和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评价免疫效果,确定最小免疫剂量。结果显示,本次试验使用的早熟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雏鸡产生保护力,且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保护力逐渐提高。一次免疫剂量为1 000个/羽和二次免疫的首次免疫剂量大于等于400个/羽、第二次免疫800个/羽,可达到良好免疫效果,可分别定为E.acervulina早熟株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最小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9.
雏鸡感染E.maxima球虫后淋巴组织与外周血T细胞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对15日龄雏鸡感染3000E.maxima球虫卵囊后外周淋巴组织与血液中T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证实,感染球虫鸡的脾,盲,肠扁桃体以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外周血T细胞的消长曲线远表现出与球虫内生性发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采用人工培育的堆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acervulina)早熟株 ,以不同剂量接种雏鸡 ,并测定其血钠、血钾、血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 ,雏鸡接种的剂量不同对血液理化指标均有影响 ,其中 0 .5× 10 4个 /只剂量组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显示对雏鸡可能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该剂量可作为该种球虫早熟株免疫预防的参考剂量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探讨鸡马立克氏病T细胞受体亚群的变化与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实验以马立克氏病强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雏鸡,在不同的感染期,以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胸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1和TCR2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鸡脾脏中TCR1T细胞异常增高,而TCR2T细胞在脾脏和外周血中的表现为暂短的升高,其后迅速下降。TCR1T细胞与TCR2T细胞的这种异常变化是VMDV感染雏鸡后T细胞表  相似文献   

12.
鸡葡萄球菌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采用多种途径感染,系统地研究了鸡葡萄球菌病的发病机制、菌血症出现的时间、细菌在体内的分布,并对病变模式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肌肉和关节途径最敏感,皮下、呼吸道、腹腔和眼睛途径次之,而消化道不敏感。细菌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肝脏、脾脏、其次在肾、肺和心脏。静脉接种鸡只持续出现菌血症,皮下、腹腔、气管、眼睛和消化道途径均在感染12小时后出现菌血症,而肌肉和关节途径分别在6和24小时后出现。除消化道途径外,其它七种途径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典型病理变化,静脉、肌肉和关节途径感染可导致骨髓炎和关节炎的发生。组织学观察表明,鸡葡萄球菌病对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功能有一定的抑制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雏鸡绿脓杆菌病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菌量的绿脓杆菌,通过皮下,腹腔和嗉接种150只一日龄雏鸡,取各种组织做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一日龄雏鸡三种途径接种都出现脑组织出血和水肿,肺间质水肿和脾坏死。电镜观察,病变组织的血管周围有大量绿脓杆菌,血管壁纤维变性和崩解,提示绿脓杆菌对血管壁的损伤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肉用仔鸡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星布罗(Starbro)肉仔鸡进行了饲养试验、比较屠宰和间接呼吸测热试验,结合营养化验和统计分析,对肉仔鸡维持、生长的能量代谢和有关的参数进行了全面研究测定。借助于密闭呼吸测热装置测得肉仔鸡的饥饿代谢产热值(FHP),通式为:FHP(RQ,Kcal/日)=91.49×W~(0.75)kgFHP(EUN,Kcal/日)=89.49×W~(0.75)kg肉仔鸡的维持代谢能值(MEm)为:MEm(Kcal/日)=104.48或104.98×W~(0.75)kg。肉仔鸡维持代谢能的利用率(K_m)为:85.34~87.38%。本文还对测得的肉仔鸡代谢能用于生长的总能效率(K_(p·f))和分效率(K_p与K_f)值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肉仔鸡不同发育阶段的代谢能需要量的析因公式。通过肉仔鸡体脂肪(C_f)及体蛋白质(C_p)热值参考数的测定。根据比较屠宰、营养化验分析结果,肉仔鸡体蛋白质热值(C_p)为5.52或5.56Kcal/g。肉仔鸡体脂肪热值(C_f)为9.22或9.49Kcal/g。  相似文献   

15.
用光镜、电镜及特殊染色法对兰州某鸡场20例自然发生的马立克氏病鸡进行了外周神经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外周神经主要表现增生性和渗出性病变,前者以瘤细胞增生为主,伴以脱髓鞘和雪旺氏细胞增生;后者以浆液渗出为特征,并发生神经纤维轴索肿胀和髓鞘变化,瘤细胞浸润很少。本文首次报告了马立克氏病的内脏-皮肤-神经混合型病变,还探讨了瘤细胞增生与脱髓鞘、神经水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雏鸡核黄素缺乏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日龄AA肉鸡,分组饲喂含不同核黄素水平日粮,人工诱发雏鸡核黄素缺乏症。结果表明,核黄素缺乏主要损害雏鸡的外周神经。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均表明外周神经明显变性。临床上,多数病鸡表现卷趾麻痹,少数表现不卷趾麻痹和亚临床症状。引外,本实验发现坐骨神经干的不同分支脱髓鞘程度不同,并提出此变化与病鸡是否表现卷趾麻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铬鞣皮渣脱铬及其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了物理、化学方法对铬鞣皮渣进行不同处理,根据脱铬效果、蛋白回收率及工艺流程的实用性筛选出最理想脱铬方法。然后,用脱铬皮渣溶解滤液和骨粉以1:2(脱铬皮渣:骨粉;干物质计)制成含蛋白42.6%的脱铬皮渣骨粉,饲喂罗曼肉鸡。通过饲养、代谢试验研究了铬鞣皮渣和脱铬皮渣骨粉的营养与经济价值。结果表明:用5%Ca(OH)_2对铬鞣皮渣进行30分钟煮沸处理是理想脱铬方法,脱铬率达99.99%,蛋白回收率达74.95%。脱铬皮渣骨粉可代替肉鸡饲粮中的全部鱼粉(6%),以代替鱼粉量的60%效果最好,此时饲料成本低,鸡增重快,经济效益也高。铬鞣皮渣不经脱铬处理直接饲喂肉鸡,其在饲粮中含量为3%(饲粮此时铬含量为230.81ppm)时,即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不仅增重慢,且有5.1%的鸡出现铬中毒,随着饲粮中铬鞣皮渣的增多,鸡所受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鸡新城疫弱毒活苗消化道直接免疫后,对其免疫机制和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 7日龄前,雏鸡肠道无免疫球蛋白G阳性细胞出现。7日龄后出现并缓慢上升,第二次免疫(嗉囊免疫、饮水免疫)后增长明显,出现峰值。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雏鸡胃肠道具有保持产生局部抗体的功能,并且血清IgG抗体效价的消长与之呈现相关免疫状态。胃肠道T淋巴细胞在第一次免疫(嗉囊免疫、饮水免疫)后10天和二免后5~10天出现峰值,然后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证明细胞免疫参与鸡新城疫消化道免疫。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100只3早日龄雏鸡用人工口服感染Ⅷ型腺病毒建立了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 body hepytitis-IBH)模型后以免疫金银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对鸡的肝脏、胸腺、法氏囊、脾脏、小肠、肾脏、胰腺等脏器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等均具有亲嗜性,以肝脏、法氏囊、肾脏最为明显。此外,多数组织在接种12h-2d及9d-11d细胞核内两次出现胶体金颗粒,其形态表现为粗大颗粒及微细颗粒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